又是一年端午時,關注我們的朋友清楚,朝讀夕寫君的拙文無不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端午節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若不說點什麼,似乎“于理不合”。
網上言說端午節起源、風俗習慣等,比比皆是,逢農曆五月初五來臨之時,我們也聊端午節,聊一首與端午節息息相關的廣東童謠——《氹氹轉》。
與别人将端午節與你娓娓道來不同,讓我來為你唱一首歌,古老的《氹氹轉》,唱出“廣東式”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氹氹轉》
氹氹轉啊 菊花園
炒米餅 糯米團
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雞仔
雞仔大我挪去賣
賣得幾多錢 賣咗幾多隻呀
我有隻風車仔 佢轉得好好睇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 氹氹轉又轉
毫無疑問,童謠是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經典童謠往往是時代的反映,社會的縮影,《氹氹轉》則透着濃濃的嶺南特色。廣東人如何過端午節?“炒米餅,糯米團”、“龍舟節”……
一目了然。

《氹氹轉》是廣東地區一首流傳廣泛的粵語童謠,具體源于何時,已經難以考究了。與許許多多出生在不同年代的老廣一樣,筆者很小的時候就會唱《氹氹轉》,《氹氹轉》響起,屬于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等曆曆在目之外,懷念的少年時代、一起做風筝(放風筝)的兒時玩伴們……
回憶無不被勾起。
多年以後,或許我們早已忘了當初如何學會《氹氹轉》,大個仔大個女之後,奔波于學業事業、家長裡短,難有餘閑,“眼前”之外尚且無暇顧及,何況遙遠的兒時童謠?
但,經典童謠是具有一種強大的“魔力”的,每每有人唱起,我們都跟着附和,熟悉的旋律猶如冬夜裡,無論何時回家——媽媽保溫在鍋中的老火靓湯,溫暖腸胃,直入心窩。

理所應當,代代相傳的“童謠”與跨越2000多年的端午節,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童謠與習俗結合的《氹氹轉》更甚。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和保護,過去現在将來,“童謠”永流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那口耳相傳的,不僅是溫暖心窩的旋律,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可與自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