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2:20:26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這就是小滿,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時至小滿,小麥開始灌漿,但尚未成熟,所以稱之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四月中,小滿者,物緻于此小得盈滿。”農諺則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之說。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因小麥命名的節氣)1

山東蒙陰縣孟良崮山下的小麥田。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為什麼沒有“大滿”?

二十四節氣中,許多節氣都是呼應和對稱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再如春分、秋分,還有夏至、冬至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呼應的方法,即相鄰的節氣以“小、大”命名,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

但小滿卻是一個特殊的節氣,沒有和它相對的“大滿”。“小滿”為何特殊,和它相鄰的為何不是“大滿”而是“芒種”?

有人認為這與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有關,古人也确實有很多“過滿則溢”“滿招損”之類的思想。但實際上,這隻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而且,就谷物本身而言,顯然“大滿”才算成熟,沒有“小滿”就滿足的道理。

其實,類似的疑問自古就有。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類稿·天地類》“小滿芒種”條就曾質疑,“二十四氣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滿而無大滿也?”

很顯然,按照節氣命名的規律,小滿之後即是大滿,但為何變成了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稱“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但事實上,到了農曆五月,有芒的小麥已經成熟,其他有芒作物也早就種植,除了少數幹旱地區,此時幾乎沒有要種植的有芒作物了。

對此,宋代書籍《懶真子》中提出了一種說法,該書認為小滿和芒種兩個節氣都是和小麥相關的,“皆謂麥也。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而未熟也;芒種,五月節,‘種’讀如‘種類’之‘種’,謂種之有芒者,麥也,至是當熟矣。”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因小麥命名的節氣)2

小麥麥粒漸滿。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青黃不接的時節

名為小滿,其實未滿,著名民族學者高巍說,傳統的農業時代,“小滿時節,恰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去年糧食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今年的新糧還沒到收獲的時候,這也是過去農民最難的時候。”

幸好,夏天植物繁茂,還有大量的野菜可充做食物,高巍說:“包括苦菜在内的野菜,在此時正是蓬勃生長的時候,所以民間逐步形成了小滿吃野菜、苦菜的習俗。還有‘春風吹,苦菜長,荒湖野灘是糧倉’的民謠”。

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有三種“物候”,每五天一種。所謂“物候”,即生物生長的周期性規律外在的表現。小滿的物候中,第一種就是“苦菜秀”。苦菜是雙子葉菊科植物,也是中國人最熟悉、食用時間最久的野菜之一。

《詩經》中就有不少和苦菜相關的詩句,如《詩經·谷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荠”,“荼”就是苦菜。此外還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采荼薪樗,食我農夫”等,都是描述苦菜的。

古人認為,五味、五髒等,都和五行相對應,甘入脾,苦生心,夏天心火更旺,吃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熱、涼血”等。不僅苦菜,大部分苦味的食物,古人都認為有去火的功效,如竹葉、蓮心、苦瓜等。

“很多傳統節日的特有飲食,都以肥甘厚味為佳,但并不是所有節日都如此,尤其夏季,更講究吃一些清淡的時令水果蔬菜”,高巍說:“比如常說的三鮮,有樹三鮮,櫻桃、香椿、杏子,有地三鮮,蠶豆、苋菜、黃瓜,此外還有水三鮮,鲥魚、鲳魚、黃魚。這其實也是一種傳統的養生飲食”。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因小麥命名的節氣)3

山東蒙陰縣當地産的櫻桃上市,每斤零售價格12元。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小麥因何以夏為秋?

小滿的第三個物候叫做“麥秋至”。小滿時節,夏天剛剛開始,為什麼叫“麥秋”呢?

東漢文學家蔡邕在他的《月令章句》中解釋說,“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意思是各種農作物以初生為春,成熟為秋,小麥在初夏成熟,所以此時就是小麥的秋天。

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竹筍的秋天就在每年的二月,宋代的《筍譜》中說,“筍,以鞭行時分芽、露白月為春。外苞内實,冒土而生,當二三月為秋”。意思是說,每年的八月露白時分,就是竹筍的春天,所以農曆八月也叫“竹小春”,到了二三月竹筍出土時,即為“竹秋”。

不僅作物有春秋,人也有春秋,高巍說:“小滿的意思,就是将滿未滿,這就好像三十四歲的人,已經在社會上經曆了一些事情,積累了一些人生的經驗,有了一定的成就,但還沒有真正成熟,仍需努力堅持,才能看到美好的未來。”

節氣雖然是氣象變化、時令變遷的表現,但在中國文化中,亦有傳統的人生哲學的意味,高巍說:“小滿是即将成熟的季節,但行百裡者半九十,此時更應該加倍努力,對人生充滿祈盼和向往,這或許就是自然給人的啟發”。

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因小麥命名的節氣)4

資料圖:夏荷初綻。

晚睡早起也是一種天人合一

時值夏季,晝長夜短。人的作息也應随之變化,《黃帝内經》中說人應該“順四時而适寒暑”,所以春秋季節,都要早睡早起,夏冬季節,則應該晚睡早起,以此和太陽運行的規律保持一緻。事實上,農耕社會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過,晚睡早起,是否會造成睡眠不足?高巍說:“其實以前有一個夏時制,就是應對晚睡早起的情況。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到了五一以後,中午會多出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比如原本1點半上課,五一後就改為兩點。這半個小時就是給人午休的。那時候老師還會去胡同裡查看,看看學生們到底睡沒睡午覺。其實不僅學生,所有人都如此,夏天晝長夜短,夜裡睡覺的時間變短了,就需要在中午時稍微休息一段時間”。

此外,過了小滿,氣溫驟升,短時間内會上升到30℃以上,甚至更高,同時降雨增多,悶熱潮濕的天氣頻繁出現,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高巍說:“高溫和水汽,對農作物來說是有利的,比如小麥的灌漿,需要更多的水和更高的氣溫。但對人來說,氣候的變化則很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這時候要尤其注意飲食、衛生。”

※專家簡介

高巍:北京民俗學會會長、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民俗特别是節日習俗研究工作,著有《北京民俗史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幡鼓齊動十三檔》《四合院———磚瓦建成的北京文化》《燕京八景》《漫話北京城》《順時養生》等。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影 王巍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