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水詩四大流派

山水詩四大流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0 15:07:54
山水文化的拓荒者——竹林七賢:淺析魏晉玄言詩中的山水

曹魏和西晉是士人山水觀念初步建立的階段。正始之際,玄風漸起,以道家為本體的玄學思潮非常流行,親近山水自然、談玄悟道亦成為一種時尚,趨美尚真的審美觀念對山水詩文的産生起到了催化和推動作用。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1

玄學與山水文化的興起

玄學家們平淡清恬的審美情趣,促進了質樸素雅的詩風形成。玄言詩中對山水之美的描繪,從玄奧到簡約,再到清新明快和質樸從容,為山水文化的勃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其時,文人們承接了兩漢文風的鋪陳绮麗并發揚之,繁缛绮靡的文風曾盛行一時。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說:“晉世群才,稍入輕绮。張、潘、左、陸,比肩詩衢;采缛于正是始,力柔于建安;或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就記載了當時文壇崇尚绮麗之風的事實。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2

平淡是中國古代詩歌追求的最高美學境界之一,魏晉時期尚好平淡的風格就是由玄言詩開創的。雖然崇尚老莊思想的人旨趣不一,但老子“緻虛極、守靜笃”和小國寡民的生活理念,莊子“知足逍遙”、“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以及其反複強調的虛靜之心,對他們影響極大。

在美學領域,他們漠視了可聞可見的形色音聲之美,卻突出強調了美的精神内容。自然中的奇峰異水,群林碧溪,正好可以用來寄托和抒發他們的思想。當時的名士“登山臨水,竟日忘歸”者甚多。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3

曹丕諸人南皮之遊,深歎“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深“恐不複得為昔日遊也。”覺人生之苦短,感自然之永恒。

西晉名将羊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岘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至于歎曰:“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

孔淳之雲:“性好山水,每有所遊,必窮其幽峻,或旬日忘歸”;宗炳“每遊山水,往辄忘歸”……可見魏晉期間士人對山水的眷戀,乃至于“不歸”、“不倦”、“忘歸”、“忘返”的程度。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4

竹林七賢

魏正始年間,阮籍嵆康等名士喜在竹林集聚飲,時人稱為竹林名士,表明了名士對自然的親和态度,也就是有名的“竹林七賢”。在這充滿陰謀和血腥的混亂時代,他們讨論的核心是名教與自然的關系。何、王以貴無論調和自然與名教,實為名教之治提借理論根據;嵇、阮則以自然否定名教,對現存社會諸般不良進行無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

這些魏晉時期的名士,他們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在生活中藉着彈琴、詠詩、長嘯,飲酒等做法來顯示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時至今日,竹林七賢依然是人們心目中文士和才子的代表,他們才高八鬥,他們狂放不羁,他們慷慨激昂,他們率性而為。這正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種生活狀态。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5

竹林七賢之阮籍的山水詩

阮籍(210—262)是竹林七賢中内心最為複雜和矛盾的人物,也是山水文化的拓荒者。他本有“濟世”之志,因對司馬氏的篡逆之舉不滿而不願為其服務,于是做起了酒中隐士。他才情縱橫,詩作深隐幽微而極富思緻,對後世詩人如左思、陶淵明、李白等都有影響。

阮籍對走入山林的隐逸行動也十分贊賞,其《詠懷詩》第七十四是這樣的:“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貧。季葉道陵遲,馳鹜紛垢塵。甯子豈不類,楊歌誰肯殉?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倫。咄嗟榮辱事,去來味道真。道真信可娛,清潔存精神。巢由抗高節,從此适河濱。”詩中明确地表示出了對巢父、許由這些古代高士堅持高節、隐遁河濱之行為的肯定與贊賞。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6

阮籍最負盛名的《詠史》二十四首中,就有許多借自然景觀抒發幽情的句子:“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炎光延萬裡,洪川蕩湍濑”……概括簡約的景物描寫,是為表現其思隐之心而作的鋪墊。“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願登太華山,上與松子遊”、“下遊蓬艾間,上遊園圃籬”……象一聲聲無奈的歎息,道出了心中無限幽思,透過這些無奈的歎息,我們看到綠水洪波、曠野茫茫的蒼涼,看到長江湛湛、楓葉如火的秋情,還看到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由衷向往。他自己也“登山臨水,經日忘歸”,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7

竹林七賢之嵇康的山水詩

“竹林七賢”中另一名士嵇康(223—262)也十分贊賞林間的隐居,他多次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歸隐的志願。在“哀哉人間世,何足久托身”的哀歎之中表達了對“思友長林,抱樸山湄”的隐居生活的無比向往。其《雜詩》曰:“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齊物養生,與道逍遙。”意即他要遍遊名山大川,與“道”結合為一,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嵇康自身就曾經有過長期的隐居生活,他隐居山陽至少有十二年之久,後來又避世河東。《三國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陽縣,……大将軍嘗欲辟康。康既有絕世之言,又從子不善,避之河東,或雲避世。……”他和當時的著名隐士孫登有密切交往,從之遊三年,在“遊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返”的境界之中包攬自然風光,并體會到自然山水帶給自身的生命感悟。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8

嵇康的詩文把莊子純哲理的人生境界詩化,讓其有了如詩如畫、真實可感的意蘊。其《輕車迅邁》中“春木載榮,布葉垂蔭”句、《浩浩洪流》中“萋萋綠楊,奮榮揚晖”句,以景物映襯内心感受,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已經有了一定的技巧。其作品《四言詩十一首之一》是這樣的:“淡淡流水,淪胥而逝。泛泛泊舟,載浮載滞。微嘯清風,鼓楫容裔。放棹投竿,優遊卒歲。

這種對山林清境和山川鳥獸的簡單描寫和其中所表現出的詩人所向往的優遊于自然之間的怡然心境,可以說是玄言詩中出現的新現象。嵇《老子》雲:“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9

玄言詩對于後世詩文的深遠影響

玄學家們對以自己的創作實踐诠釋了老子的此種平淡清和的審美理想。玄言詩超邁飄逸的氣質、清淡出塵的審美情趣,對後世詩文産生了深遠影響,唐代最負盛名的李白、王孟、韋柳等人的山水詩中都有玄言詩的味道;玄言詩重“理”“趣”的特征,對禅宗的詩偈和宋詩都産生了影響。

《出三藏記集》卷七引佚名《法句經序》雲:“偈者結語,猶詩頌也。是佛見事而作,非一時語,各有本末,布在衆經。”這些譯成漢語的偈頌,本身就是以詩歌的形式來演繹抽象哲學義理,其與佛玄結合的清談義旨頗為相通,因此佛偈進入中土之後就與本地的詩歌尤其是玄言詩迅速地融合,我們從佛家的很多詩偈中都能看到玄言詩的影子。

許多優秀的哲理詩借景寫理,讓人在美的欣賞中體悟哲理,宛如佛教的“拈花微笑”,奧理妙趣,一時俱生。後人“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等當為此類詩中名句,其平淡清簡的語言講述方式與玄言詩以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山水詩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10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