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10月08日15:12,當太陽黃經到195°之際,正是秋季第五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且是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寒露來臨。
這時,已是晚秋,天氣将會逐日漸冷,凝露成霜,距離冬天的日子也不遠了,人們這時也會明顯感覺到晝夜溫差較大。
古人稱寒露三候為:“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意思是指:鴻雁南飛,此時已是最後一批﹔雀鳥躲入水中為蛤蜊﹔菊花在百花凋謝時争相綻放。
進入“寒露”之後,天氣轉涼,氣溫驟降,露水也開始增多。
因此,民間也有不少俗話話寒露: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古人亦稱:“寒從足生”,強調随着氣溫降低,需增加禦寒配備。由于腳是距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較少且保溫性能差的部位,因此,易受冷刺激影響,故需在寒露節氣到來時,特别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遭受感冒等病的侵襲,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與嬰幼兒需加強照護。
此外,還有一句農諺:“白露打核桃,寒露下葡萄。”強調在寒露前後,正逢葡萄收獲的季節,人們可以趁此時期多吃葡萄,這樣能對神經衰弱、疲勞過度大有裨益。
關于進入晚秋的禦寒事項 :
《詩經》有雲:“九月授衣”,指:九月一到,絲麻已收獲,女子會為家人準備秋冬衣。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亦雲:“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說的正是為衣服的“換季”問題而感到憂愁。
蘇轼則透過《初秋寄子由》點出了古人的“深秋穿搭指南”:“子起尋襟衣,感歎執我手”。古人所謂的“裌衣”就是指不隻一層的秋冬衣物:如若是一層面子,還有另一層絹做的裡子。
古人還透過詩歌,記錄寒露的物候及悲秋心緒,像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池上》中寫道:“袅袅涼風動,凄凄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則透過《紫菱洲歌》:“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古人惜别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刻畫了寶玉在面對草木凋落,人去樓空而産生的凄涼情緒。
在令人萌生傷感的秋季中,菊花是最引人關注的花卉。《禮記》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點出了在陰氣盛行的秋季中,菊花正綻放的美麗身影。
由于,農曆九月又被稱為“菊月”,像九月初九即是重陽節,又稱“菊花節”,因此,即便重陽節已過,賞菊、飲菊仍屬寒露節令能夠進行的雅事之一。像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齋心》就展現了菊花之美:“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唐朝鄭絪則透過《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中的“寒露滋新菊,秋風落故蕖。同懷不同賞,幽意竟何如”,來講述秋季寒露反倒滋潤了不畏風露的菊花,讓菊花更增添清麗之感。
菊花還可入餐,如屈原《離騷》雲:“夕餐秋菊之落英。”此句可謂千古名句,令人深感其中富含的雅趣與品味。此外,菊花亦可制酒,也具療效,古人稱之為“長壽酒”。菊花此一飽經霜露的秋花,得金水之精居多,可以益金水二髒,即肺髒與腎髒。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也提及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之功效。
關于應景的菊花酒,古籍亦有記載,如《西京雜記》載道:“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故謂之菊花酒。”提及菊花酒,人們幾乎都不會遺忘深愛菊花的陶淵明。畢竟這位五柳先生愛菊,亦是菊花酒的忠實粉絲。他透過“菊花釀酒可延年,兩鬓絲絲繞鶴發”強調:菊花酒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除了,飲用菊花酒,入秋期間還是淡水蟹體大膘肥、蟹黃飽滿的時節。諸君不妨邀約親朋好友一起品嘗鮮美非常的大閘蟹,搭配着暖胃酒,衆人在寒露期間好好地相聚一場。
鄉村振興領域,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來關注“唯美鄉村” 微信公衆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