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曆書》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到了清明,氣溫也要升高了,也是春天耕田種地的時節。民間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吃清明團,蕩秋千等等風俗。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曆史。
清明節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緬懷紀念先人,禮敬祖上的重要意義。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重要的傳統民間習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又被正式确立為法定節假日。
傳統民俗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習俗禁忌與風水上的一些忌諱要盡量避免。清明掃墓,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祀祖先和掃墓的日子。
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清明掃墓的習俗與注意事項。
清明掃墓的禁忌
一,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不要參加清明的掃墓活動,因為墓地一般陰氣很重,不利于孕婦的健康與胎兒的安全。
此外是女性來了例假,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另外6歲以下的兒童也不宜去掃墓。
二,不要在墓地拍照
大家掃墓的目的都是為了祭祀祖宗紀念先人,而不是遊樂。舉頭三尺有神明,掃墓之時,最好心懷敬意,盡量不要在墓地合影留念,甚至随意拍照,更忌諱照相時将其他墳墓拍進鏡頭,不然會引來了不好的氣場,就會陰陽失衡損害個人的運勢。
三,外人不宜參與掃墓
清明掃墓作為自家之外的人去參與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引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不是一家之人,各自加持的磁場與氣運都不同,可能會造成氣磁場的混亂,因而導緻不協調而走不好的運氣。
四,不要穿大紅或大紫的衣服
清明節掃墓要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不能穿大紅大紫去上墳或去參加此類的活動。
五,體弱多病的人避免掃墓
掃墓那天,如果身體不好或者精神不振,就不要去墓地了。因為身心處于虛弱的狀态,很容易招緻陰界氣場影響身體健康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六,墳頭長草了必須要修整
掃墓時如果發現了墓碑有破損,應該立即修補,或墳墓上有植物長出來應該清理。尤其是墳墓上不能有樹木,否則,将對生者造成嚴重損害。
所謂掃墓,就是要清掃掉不利于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成員的運勢與健康造成傷害。
七,避免嬉戲或非議先人
掃墓是莊嚴肅穆的事,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更不能跨過墳墓及供品,不要大聲喧嘩亂跑亂碰,不能打打鬧鬧,嘻嘻哈哈,随處小便等,這樣做是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了,更不能非議先人。
八,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也不要有不禮貌的行為,更不能踩踏或評論别家墳墓,會被視之為亵渎,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清明掃墓的風水民俗和避諱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祭祀很重要,在國人眼裡,祭祖就是孝順祖先不忘祖先的體現。因為南方的諸多墓園在山上,所以稱為拜山,而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
按照習俗,祭掃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将墓園周圍打掃的幹幹淨淨。
再次是祭祀,這一環節是關鍵,一是寄托對逝者的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所謂“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氣運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通常攜帶酒水食品水果與紙錢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随意)等物品。
首先要将食品供祭在親人的墓前,然後把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一些新土;
還要在墳頭上邊壓些紙錢,這是讓他人看見,知道此墳尚有後人;
最後要叩頭行禮祭拜。
3,是清明節當日掃墓或前後幾天都可以
清明掃墓隻要在清明節期間就可以,看自己時間安排就可以。
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風俗習俗,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
再一個掃墓當日出發的具體時間也需要根據自己情況而定,而最好則是在5-7點,即卯時
當然,現在一般不會那麼早,但是也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掃墓活動,因為三點後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和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是表達對祖先感恩之心的重要儀式,因此,應該以正确的方式祭祖掃墓,更是在盡孝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