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保持理性的方法?【守靜觀海】原标題:大衆語義别太較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衆保持理性的方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守靜觀海】
原标題:大衆語義别太較真
歐陽
前些日子旁觀學人說話,有教授談起“形而上學”這個詞的翻譯,說是中文要按最初亞裡士多德命名的字面意義“後物理學”來稱謂,就該詞的意義和理解而言,的确不太妥當,但是用“形而上學”似乎也不能夠準确诠釋……
大約商談太不正式了,話題竟然轉到了現如今流行詞彙語義的似是而非方面,像“凡爾賽”什麼的。
在看熱鬧過程中,随着話題的轉換,想到了舊時的中學同學。新近從中學教師崗位退休的老同學曾勸誡我,“嚴肅媒體不應該散播‘網絡熱詞’”,同時還感慨說:終于不用再去糾纏“詞彙語義的準确了”。
此事源于大家閑談中我的随性判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的“天花闆”,老同學聽聞此詞有些詫異,之後,說起了和學生曾經的争端。說是課堂上為師者說某人是“高峰”,但有學生認為用“天花闆”描述更生動。按老師的說法,高峰不僅是鶴立雞群,而且後來者也可能是更高的峰頂。“天花闆”是什麼?
我也同意老同學的觀點,但我覺得“天花闆”的念想,很可能是為師者遺留下來的副産品,未必不是學童存在狀态的反應:他們顯然被羁絆在了有限的空間裡面。
不過,說到這些年網絡上流行的詞語,确實有很多語義模糊的表達。比如“喜大普奔”,喜極而泣和普天同慶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狀态,還有語焉不詳的“凡爾賽”,等等。
然而,鑒于多數時候,這些網絡熱詞的擁趸,并沒有追求學術上精準定義的心思,“熱詞”本身也是一種似乎群類裡明白,但又沒有人去糾纏是否能準确表達語義的随性說詞。
當然了,可能還有另外一層“非語言”的含義,比如據某些研究者判斷,很多這樣的詞彙都有“話語權”意義方面的争鋒,是學問局促者帶情緒化的表述,或者是創造性沖動的另類表達。
坦率地說,不管這種現象背後暗含的訴求是什麼,對潮起潮落不斷泛起的網絡新詞/熱詞,我覺得沒必要太較真。大衆語言詞彙,無論是定義、語義,還是使用上,人們基本上是跟着感覺走,罕有人像學者,尤其是語文老師那樣去斟酌、推敲,因之,沒必要執着地去較真。再者說了,“言不盡意、詞不達意”可能才是常态,隻要不影響溝通,能夠知曉其中情緒化的意涵,不妨聽之任之。
原因很簡單,一個新出現的詞語,是否會确立并流轉下去,那是時間的權力,就算您學富七八車,也未必可以用已有的“真知”來界說長短。既然有新興詞彙冒出來,就讓它們自己去飄蕩好了,也許會飄到某個園子裡落下種子紮根,也許會飄得無影無蹤。
誠然,語言文字的規範固然重要,但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方面大衆從來就沒有缺席過。語言與意義的同一性,比如“後物理學/形而上學”之類,是學究的事,而不是那些尚未久經語言、學問規訓的個體本分。
再者說了,我們回望一下白話剛興起時的文字江湖,“匹克尼克來江邊”的胡适,還有“德先生、賽先生”等,語焉不詳的詞兒,都是學問家所為,他們也是不會免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