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Ivan、Koei
撰文 / Ivan、Koei、咯咯
本文合作專家 / 心理咨詢師:梁明霞、孫晴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我在網上沖浪的時候,發現許多人會為自己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而苦惱。
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是,覺得自己性格還挺好相處,跟誰都能聊上幾句,但是當自己想要與他人分享心情,說說心裡話時,卻感覺其他人與自己并不親近,不知道可以找誰。
還有一種很紮心的情況是,以為自己是對方的好朋友,卻發現對方隻把自己當成了工具人。有人說道:“我對她總是很上心,基本随叫随到,她的需求我能幫就幫。可是我有需要找她時,她就不理不睬,消息總是隔很長時間才回,還會扯個理由糊弄說自己沒看見,并且到最後也沒有認真回複我。”
成年後去建立交心的友誼,嘗試過的人都能體會到這其中的不容易。
工作和社交雖然賦予了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結的契機,但接觸後你可能會發現,對方已經有了無可替代的好朋友,心裡不再有你的位置;也可能是你們之間雖投緣,但生活沒有太多的交集,短暫相遇後就沒能持續地留在對方的生活中。
那麼怎樣才算是建立起了交心的友誼?想要發展一段交心的友誼,具體可以做些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和兩位咨詢師聊了聊,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渴望擁有交心友誼的你。
一份稱得上交心的友誼,
會具備這四個特征
與他人建立一段友誼時,一個最關鍵的元素是相互性(Almaatouq, 2016)。也就是說,隻有當你們都把對方當作朋友,在乎你們的關系時,這段關系才能夠被稱作是友情。
但如果我們渴望這份友誼能達到交心的程度,光有“相互性”是遠遠不夠的。
能稱得上交心的友誼,通常來說都有以下4個特征,你可以用來判斷當下的友誼是否達到了交心的程度:
1. 你們之間有較高的相似性
心理咨詢師梁明霞表示,成年人交心的友誼更加注重相似性,而不是差異性。
因為在成年人的環境中,我們的性格某種程度上已經定性。兒時的我們可能會傾向于與不同的人接觸,探索新事物。但成年人後的我們會更容易被相似性高的人吸引,相似帶來的熟悉感能讓我們更加安心和舒适。
研究者Annie Kip同樣認為,當我們和相似度高的人建立了普通友誼後,比如你們住在同一個小區,并且都會在附近的幼兒園裡接送孩子,那麼你們發展成交心友誼會是一件水到渠成(voluntary)的事,不需要費盡心思去維系,做一些場面上的事情。
2. 你們之間可以相互示弱(Vulnerable)
在一段關系中,如果我們總是承擔着付出的角色,從不将自己的難處或是軟弱的一面展示出來,這可能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彼此之間就很難真正地敞開心扉去“交心”(Annie Kip, n.d.)。
心理咨詢師梁明霞也認為,一段交心的關系意味着雙方是可以互相示弱的。你們可以在對方面前展示自己脆弱、不堪、低落的一面,因為你們足夠信任彼此。
3. 你們能見證彼此的成功
通常來說,能一起同甘的人會比共苦的多。但在友情中,能在你悲傷時安慰你的人,未必會在你成功時也為你鼓掌。
而交心的友誼能夠做到真正的“同甘共苦”,不僅能分擔彼此的痛苦,也能夠見證彼此的成功(Annie Kip, n.d.)。
4. 你能在對方的眼中看見自己
一份交心的友誼也屬于一種深刻的親密關系,我們會分享内心深處的想法,探讨自己最關心的話題,在互相支持并給予理解的互動中,我們能夠越來越了解我們自己。
同時心理咨詢師孫晴認為,這位交心的朋友會像是“世界上的另一個你”,當你在觀察ta的行為和表現上,就好像是在觀察自己,你可能會看到你所忽略的自己,重新認識你自己。
從這四個特征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份交心的友誼是一種包含理解、認可和愛的美好情感。我們不單單能從中收獲陪伴,還能在關系中做真實的自己,收獲對方對于真實自我的欣賞和愛。
如何擁有一段交心的友誼?
在給到具體的建議之前,我們想先跟大家說的是,一個人建立交心友誼的困難程度,是有數據支持的。有研究表示,認識一位新朋友需要耗費90個小時,擁有一段親密的友誼則需要200個小時(Hall, 2019)。
因此,如果你至今沒有成功,千萬不要否認自己的價值。畢竟我們每個人每天能用來交朋友時間真的少之又少。
了解了它的難易程度後,我們再來看看能做一些什麼。
Tip 1:保持一點信心和耐心
心理咨詢師孫晴表示,當我們在嘗試主動時,會遇到一些原以為很合适,但其實并不合适的朋友。而在這種階段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心,相信自己總能遇到一兩個與你頻率相符的朋友。
同時還有研究發現,那些相信成年友誼是靠運氣的人會比願意付出努力的人更孤獨(Newall, et al., 2009)。
這裡的努力并不是指我們要費盡心思和特定的人交朋友,而是在我們不斷試錯後,願意繼續敞開心扉、付出行動,為自己尋找更加合适的人。
Tip 2:尋找與我們相似的人
既然交心友誼的特征之一是相似性,那麼我們可以優先從身邊的人中發展交心友誼。
不管是鄰居、同事,還是家樓下咖啡廳的老闆,在自己日常的生活路線中會出現的人們都與我們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熟悉度。
與這些人的友誼并不完全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更快地找到共同話題,并在雙方都覺得舒适的環境裡進一步地促進關系的發展。
Tip 3:主動向周圍的人“投标”
心理學家John Gottman提出了人際關系中的“投标(bids)”這個概念,指的是以建立聯結為目的的小動作,比如一個微笑,一句搭讪,一個小請求,都屬于“投标”。
千萬别忽視這些微小舉動的力量。研究指出,關系中雙方對彼此投标的回應程度,會影響兩人的親密程度。
因此,當你遇見了相似的人,想要與ta建立友誼時,試着向ta發出善意的“投标”。當對方同樣也向你“投标”時,可以積極地回應ta。你們的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生長。
Tip 4:擴展你們見面的場合
當我們和自己日常生活路線中的某個人建立了初步的友誼後,想要繼續與ta發展交心的友誼,可以做的是主動約ta到你們之間認識的那個場合之外見面。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給你們邁出從“熟人”到“朋友”的第一步的機會,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測驗,看你們是否真的适合成為朋友。
比如,如果你們是同事,可以試着約ta周末出來逛街。當你們在公司以外的地方單獨相處時,就能夠看出你們是不是隻有當在場還有其他同事時才能夠好好聊天,或是你們是不是除了讨論每天上班會面臨的“今天午飯吃什麼”,或是吐槽“今天又要加班,真煩”之外,就沒有别的更有深度的話題可聊了。
Tip 5:試試“麻煩”他人
心理咨詢師梁明霞表示,成年人本身處于現實當中,利益的互相交換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但也正因為這種複雜的現實,如果一個人能夠抽出自己寶貴的時間出手援助你,就代表着一個良好積極的信号——Ta願意被你“麻煩”。
這份“願意”正是一種他人有興趣與你更近一步交往的證明。
Tip 6: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
雖然自我暴露能促進彼此的了解,但這不是越快越好的,當雙方的友誼還沒有不足以談論過于私人化的内容時,過度自我暴露可能讓對方感到邊界感被冒犯,甚至吓跑對方。
Arthur Aron試驗了多種溝通的模型,最終開發出了一個在短時間内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問題模型,其中包括3組問題,每組12個。
第一組問題是帶一點私人性質的,比如“你上一次對自己唱歌是什麼時候?”
第二組則更私人,比如“你最恐怖的記憶是什麼?”“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以來夢想做的嗎?”
最後一組則是最為私人的,比如“你上一次在其他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
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最容易使人們打開心扉,成為朋友。
Tip 7: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
心理咨詢師梁明霞表示,在交心的關系中,朋友需要扮演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情緒問題的解決者。
有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被積極傾聽時,ta會更願意談論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從而拉近你們的距離(wikiHow, 2017)。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對這點感同身受。當我們在向他人訴說自己的苦惱時,其實我們非常清楚 “正确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也知道宣洩負面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我們之所以願意說,是因為想要獲得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理性的建議。
Tip 8:創造深度的互動
心理咨詢師孫晴也表示,你可以和想要交心的朋友一起看電影、讨論音樂或者是分享讀書感悟,通過交流彼此對藝術的見解,進行價值觀層面的碰撞,識别對方是否與你契合。
即使有分歧或争議,這也依然能幫助你對對方的價值觀有更深入的了解。當你們很好地處理、度過分歧時,你們的友誼也就加深了。
Tip 9:允許ta不隻有你一個交心的朋友
我想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很難做到的。有時,我們甚至會因為發現對方有好朋友了,而放棄與ta深交的機會。
就像是戀愛關系中我們會對伴侶有占有欲一樣,越是親密的友誼也越容易激發起人們的占有欲,我們害怕自己對他人來說不重要,甚至會拿自己在對方朋友圈中的獨特性來衡量自己的分量。
然而過度追求特别或是唯一,很有可能會損害你們之間的友誼。
過度的占有欲會讓你對對方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施加許多限制,這會讓對方覺得透不過氣。而最緻命的是,這違背了交心的友誼中最美好的特質——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
我想,如果你們的生活中隻有彼此,這是一種難得的甜蜜緣分。但如果你們的友情不是排他的,對方的生活中還存在着其他需要ta關心和愛的人,這并不能說明ta對你的付出不夠真心。
任何一份具有理解、認可和愛的情感,一段能撫慰我們孤獨的關系,都值得我們繼續維護和珍惜。願你能擁有一份水到渠成的交心友誼。
今日互動:你有過哪些交心的友誼經曆呢?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成年人交友經驗或tips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