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5 07:51:58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

文 土衛六

取廁紙刷臉,是為了環保;

小區進門刷臉,是為了安全;

進動物園刷臉,是構建智慧城市的需要;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2

刷臉就是智慧城市,難不成我們的城市之前都是“智障”嗎?/圖蟲創意

刷臉付款,是為了讓支付更加便捷;

售樓處刷臉,是為了區分客戶,提供更加精準到位的服務……

總有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讓我們“出賣”自己的面部。

這些服務商言之鑿鑿不會上傳信息,更不會造成信息洩露。可每當那些一張僅售3分錢、5分錢的人臉信息洩露出來時,言之鑿鑿變成了啪啪打臉。

啪啪打臉之後,人臉識别繼續“故我”,以各種名義逐漸侵占我們的生活。個人的隐私的卑微反抗,顯得無力而無奈。

人臉識别,連你的拉撒都要包辦了

2020年進入最後一個月,關于人臉識别的新聞熱點突然多了起來,光是“人臉識别廁紙機”就上了兩次微博熱搜。

12月6日,東莞城管發布通報,為在街邊廁所使用這種廁紙機表示道歉。東莞城管稱,已協調終止使用該設備,改為常規方式免費向市民提供紙巾。此前,曾有大量民衆舉報,認為這種廁紙機會造成人臉信息隐私洩露。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3

東莞城管緻歉,值得肯定。/@東莞城管微博

就在這件事過去不久,廣州海珠湖公園又因為這種廁紙機上了熱搜。當時海珠湖公園的态度比較強硬,稱沒有接到投訴和舉報。生産這種設備的公司也聲稱,“機器沒有網絡功能模塊,會自行删除照片”。

我當即就去海珠湖公園走了一遭,發現廁紙機前有不少老年人在體驗圍觀,人群中時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有一位大媽個子不夠,還從旁邊搬來一塊磚墊在腳下才能剛好看到鏡頭。看着一條長長的紙巾從機器裡滑了出來,大媽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4

這家公司的取紙機已被使用接近3億人次。/土衛六攝

我觀察了差不多半小時,發現體驗這款機器的,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看到之後大多會選擇繞開,使用自己攜帶的紙巾。

随後,我打電話詢問海珠湖公園工作人員,“為何要設置這樣的廁紙機,擔不擔心隐私洩露?”工作人員這樣答複:“設置這款機器的初衷是為了響應國家環保的政策,機器投入一周以來,我們公園每天的用紙量少了一半。投訴的事情不擔心,我們很少接到投訴。”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5

人臉識别廁紙機投入使用後,傳統的紙巾筒已經空空如也。/土衛六攝

我又打電話采訪了廁紙機的設備商,對方回答:“我們的設備已經做了4年多,是國家許可的,并沒有違規。而且你設置取紙的間隔是多長時間,它就會在這個時間内删除人臉信息,不會造成隐私洩露。”

但我在這家設備商的一份産品介紹上,卻清晰看到産品規格參數内顯示“聯網:4G”。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6

此前,IT時報的記者在采訪這家設備商時,對方亦曾側面映證其聯網功能,“設備裡存有4G流量卡,能把采集到的人臉信息等數據傳輸到雲服務器上,但雲服務器每隔9分鐘就會自動覆蓋數據”。

另外我還在多家其它人臉識别廁紙機的産品說明上,看到了關于4G、WIFI聯網的表述,甚至有的廁紙機還可以通過後台“管理數據”。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7

可連接平台查看設備數據,是指哪些數據?堂而皇之導出隐私信息?

說起來,人臉識别廁紙機其實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17年3月,第一台人臉識别廁紙機就已經在北京天壇公園試點安裝。整整一年後,廣州市花都區花果山公園正式安裝了一台這樣的機器。當時媒體的報道還頗為正面,标題是《“刷臉”取廁紙,紙用量減半》。園方表示,裝上這款設備後,一個月能節約廁紙成本上千元。

紙巾浪費,确是亂象。有的人一扯就是一長條,用的卻隻有一點點,剩下的到處亂扔,實在不環保。手機掃碼取紙,二維碼容易被替換成挂馬鍊接,竊取個人信息。刷臉取紙又可能造成人臉信息洩露……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8

在節約和環保面前,還是信息安全事大。因為人臉信息一旦洩露,就等于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會有無窮無盡的隐患等着你。

人臉信息洩露,可以有多可怕

人臉信息比其它個人信息更為敏感。

人臉識别是生物特征識别中的一種,與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征一樣,人臉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與傳統的數字密碼相比,這樣的生物信息一旦丢失,意味着用戶再無機會“重新設定”。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9

不像名字、住址、手機号碼洩露,最嚴重也就是改名、搬家、換号,人臉信息洩露之後如果引發嚴重後果,難不成要逼人整容不成?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指出:“如果要獲取我的指紋,我是知道的。指紋洩露後,别人并不知道這個指紋是我的。但人臉洩露後,馬上就能知道是我,其他人都可以迅速鎖定我。”

也就是說,相對于其他生物特征,人臉信息還具有易于獲取、獲取過程無感化、與個人身份關聯緊密等特性。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技術人士表示,“人臉信息與個人身份之間的關系可謂‘一目了然’,一旦建立其關聯信息,風險很大。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0

更嚴重的是,人臉信息一旦洩露,即便洩露信息的始作俑者被抓,你的信息已經留存在黑市,還在被繼續層層轉手,已然失控,無法挽回。

因為人臉信息涉及到身份ID認證,一張臉對應一個身份信息,如果一個人的人臉信息、身份證信息同時被不法分子獲取,相當于實現了個人信息匹配,就有極大的可能性被冒用身份辦理網貸、注冊軟件或網站、甚至解鎖支付軟件、精準詐騙等等。

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布的《人臉識别應用公衆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使用過人臉識别,六成認為人臉識别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隐私或财産損失。

據央視報道,今年9月,廣西南甯市好幾位市民在和置業顧問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1

僅僅刷個臉,名下房子就沒了。/新聞在線

這起案件和南甯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推出的“邕e登”APP有關。南甯推出這款APP的初衷是為了讓市民在買賣房産的過程中減少跑腿,方便民衆。但僅需刷臉即可過戶的操作便利了市民,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間。

在這件事之後,“邕e登”APP升級了刷臉模塊,買方在第一次刷臉認證後,需要輸入賣方手機收到的驗證碼,才可以進行第二次刷臉認證,且過程中還需要對着界面讀“我已經知曉并同意辦理二手房買賣業務”,才可以完成過戶。

這不禁讓我多了一層擔心,“邕e登”的防火牆能抵擋住什麼級别的黑客攻擊?萬一用戶的聲紋信息和人臉信息一起被盜取了怎麼辦?

2018年7月,浙江紹興一名叫張富的大專畢業生,利用非法購買的公民個人身份信息,将相關公民的照片制成3D頭像,通過某支付軟件人臉識别認證。在他被查獲的電腦裡,警方發現了20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2

被告人張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币 10000 元;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币 5000 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币15000 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許多二手電商平台上,人臉信息賤賣到一顆雞蛋的錢都不如。有的人甚至收集人臉合成淫穢視頻,用于敲詐或者售賣牟利。

另外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衆所周知,這是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别安全認證措施。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3

人臉信息洩露,實在是太可怕了。如果濫用刷臉的歪風再不遏止,以後韋遠鵬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到那時候再遏止,恐怕就晚了。

卑微的隐私,微弱的反抗

在人臉識别濫觞面前,敢于說“不”的第一人是郭兵。

2019年10月,因為不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強制遊客刷臉,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用一天時間準備了起訴狀,去往法院申請立案。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4

1年零23天後,2020年11月20日,這樁“中國人臉識别第一案”一審宣判: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删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郭兵勝訴了,他的勝訴卻成為了一場“沒有勝訴的勝訴”。因為,法院僅支持了删除自己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這一項,而主張指紋識别和人臉識别相關格式條款内容無效的四項訴訟請求,未得到法院支持。

最關鍵的是,一審判決後,野生動物世界依然沿用僅能通過人臉識别入園的格式條款。這使得郭兵勝訴的意義僅限于他自身,而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被晾在了一邊。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5

郭兵決定上訴,但他的抗争之路卻沒有得到多少支持。郭兵的同學朋友對他說:“郭老師我很佩服你,但是我們做不到,我們家裡人不支持,必須要帶小孩子去玩的,因為那個地方确實很适合小孩子玩。”

同樣在抗争的,還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據《人物》報道,今年3月,勞東燕發現,小區每單元的電梯裡都貼上了通知,要求業主下載一個APP,錄入人臉信息,用于門禁升級。

勞東燕和街道辦、業委會展開了一系列博弈,對方先後拿出便捷、房價、安全三大理由,試圖勸說勞東燕。但在她的堅持下,對方終于妥協,不願錄入人臉的居民,也能依靠刷門禁卡、身份證登記或使用手機APP回到自己的家。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6

僅僅依靠個體的微薄力量,很難和龐大的系統做抗争。唯有公權力介入,通過立法和執法的手段,才能把人臉識别這頭魔獸關在籠子裡。

12月初,工信部發布《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規定按“最小必要”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臉信息。

在這方面走得更遠的是天津,12月2日表決通過的《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提到,“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另外,最近由于“戴頭盔看房”事件的發酵,南京市相關部門已經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别系統,保障購房者的權益。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7

遍布售樓處的人臉識别系統,其目的在于幫助房企進行客戶界定,即購房者是屬于自然來訪客戶,還是中介渠道客戶。進了售樓處,立馬進行人臉識别比對,可以防止“飛單”和重複計算客戶的來訪渠道。

這樣的做法方便了企業,卻未曾告知看房者,已經侵犯了看房者的個人信息權益。

其實,許多歐美國家早已通過了人臉識别的相關禁令。比如,美國加州的奧克蘭市議會投票決定,禁止該市市政機構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别技術,警察部隊也不例外。

公廁人臉識别紙巾盒(取個廁紙都要刷臉)18

我不是一刀切反對人臉識别,至少商用人臉識别的泛濫,需要得到遏止。/圖蟲創意

人臉識别泛濫的歪風,該遏止了。這不僅需要郭兵和勞東燕這樣的公民挺身而出,敢于說“不”,更需要立法部門和執法機構深層介入,規範使用範圍,加固信息安防。

不能再等了!

參考資料

[1]困于人臉識别|人物

[2]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IT時報

[3]人臉識别剛要普及,怎麼就被禁用了|差評

[4]十步一刷臉,如廁也困難|中國新聞網

[5]人臉識别深陷争議漩渦|券商中國

[6]“人臉識别第一案”:沒有勝訴的勝訴|澎湃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