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看到的每一顆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恒星。天上的星星并沒有上億顆。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恒星。由于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并不精确。
(溫馨提醒:内容較長,可以先收藏後閱讀)
地球是一個球體,人站在地球表面觀察到的星星就分布在天球上。天球是我們假想的一個以地心為中心、半徑無限長的假想球面。地球由于存在自轉,星空并不分東西半球,但卻要分南北半球,我們所說的星星數量,就包括南北半球的星空。
以地球為中心,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星大部分分布在半徑1000光年的範圍之内。
忽略地球天氣的影響,在晴朗的夜空,人類在地球表面肉眼是否能看到遙遠處的天體,主要取決于天體與地球的距離以及天體的亮度。通常我們用視星等來描述天體的亮度。
顧名思義,視星等就是指觀察者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體亮度。視星等與天體的距離及天體的發光亮度都有關。視星等的數值越小,表明星體的亮度越高,比如滿月時月亮的視星等為-12,晴朗天空下太陽的視星等為-27。
通常來說人類肉眼可以看到視星等小于6的星星,視星等超過6的星體非常暗淡,人類肉眼根本分辨不出來,此時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
除了視星等以外,還有絕對星等的概念。絕對星等隻能用來描述自發光的天體,比如恒星,像月亮這種反射太陽光的星體是沒有絕對星等的。
所謂的絕對星等,是把星體放在距離32.6光年遠的地方,所觀測到的視星等,就是絕對星等了。太陽的絕對星等為4.8。
視星等和絕對星等的換算關系如下:
M=m 5-5lgD
其中,M為絕對星等,m為目視星等, D為距離,lg是常用對數的符号。
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星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
1,太陽系内主要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以及月球,它們反射的都是太陽光。還有不經常見的流星、彗星。我們常說的啟明星就是金星。至于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地球上肉眼是不可見的,不然人類早就發現了。
2,銀河系内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恒星,有像太陽一樣的黃矮星,也有體積巨大的紅巨星,還有質量超大的藍巨星。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是比鄰星,由于他是一顆紅矮星,亮度不足,它在地球上肉眼就不可見。
3,還有就是少數幾個河外星系,扳着手指頭都能數過來。人類肉眼可見的星系主要有四個,它們包括仙女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三角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三角座星系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它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伴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它們是銀河系的兩個伴星系,小的距離地球20萬光年,大的距離地球16萬光年。
(這四大星系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在天空中的位置示意圖)
仙女座星系隻能在北半球才能看到,而大小麥哲倫星雲以及三角座星系需要在南半球才能看到。其中三角座星系需要在天空極其晴朗的情況下才能看到,而且觀測者的視力還需要足夠好。
4,此外還有一些人造物體,有時候會被我們誤認為是星星。比如有些低軌道的人造衛星,在特定的角度,通過反射太陽光,就會被人看成星星,而且還在天空中按特定的軌迹移動。
5,夜空中還有一類變星,這一類星星不經常出現,且出現時間較短。比如某些大質量恒星在生命的終結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在爆發的過程中其亮度極高,即使相隔上萬光年,肉眼也清晰可見。
星座由來已久,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将星空中散落的星星,用想象連接起來并命名。由于人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因此北半球的星空中的星座最早命名。
在這88星座中,最著名的當屬黃道十二宮。
這些星座中的星星并沒有在一個平面中,隻是它們的相對位置在天球面上的投影。不同星座中的星星明暗交替,就是因為星星與星星之間的距離不同。天球上面已經簡單介紹過了,這兒就不說了。
現在由于夜晚燈光污染嚴重,在城市中基本上看不到幾顆星星了,在農村郊區要好很多。需要看星星的朋友,可以到偏僻的農村去,特别是那種四面環山,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相信大家對星星相關的知識一定有所了解了。天上的星星并非是無數顆,即使是宇宙中的天體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恒星就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天體,而星系則是恒星的集合,至于行星等都隸屬于恒星系統。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我的内容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的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