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法總結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法總結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8 23:39:35

近日,我們來到颍上縣半崗鎮易地扶貧搬遷腰莊安置點采訪,隻見一排排棗紅色的樓房整齊排列,廣場上,孩子們在歡快地追逐嬉戲、老人們在聊天、健身。寬闊整潔道路兩旁,柳葉随風輕輕搖動,令人心情舒暢。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法總結(精心謀劃實施向貧困作别)1

“為人要知恩——家過小康莫忘黨,米飯白馍撲鼻香,一瓶好酒桌上放,又炒四菜一個湯,要想想過去,吃菜又咽糠,餓的讨飯去逃荒……” 當地84歲的安置戶孫多俊根據切身體驗創作的順口溜,折射出搬遷困難群衆生活巨大變化,也道出了他們的共同心聲。

颍上縣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子的故鄉。由于地處沿淮地區,屬于皖北貧困區和大别山貧困區交織地帶,颍上也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該縣共有三個蓄洪區。長期以來,行洪區莊台及低窪地區地勢低窪、水患頻發,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困難群衆居住和生産生活環境較差,造成“一方水土不能養育一方人”的困境。要補齊制約當地困難群衆發展緻富的短闆,使他們早日實現安居樂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期間需完成962戶、2666人的搬遷安置,涉及4個鄉鎮,省裡給出了時間表和任務單。

颍上縣委、縣政府将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和重點工程,自我加壓,強勢推動,精心謀劃布局,在科學選址上高端定位。成立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高規格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調度推進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制度,确保工作紮實有力開展。

在具體工作中,這個縣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标準規劃,與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智力扶貧、健康扶貧等其他扶貧舉措統籌謀劃布局,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确立了“四統一、四靠近”的規劃标準,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質量标準,靠近縣城、靠近園區、靠近集鎮、靠近市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三同步、三保障”,即搬遷方案與脫貧舉措同步謀劃、搬遷住房與基礎設施同步建設、管理服務與環境整治同步推進,脫貧增收有保障、基礎配套有保障、公共服務有保障。

孫多俊老兩口是上岸漁民,都患有殘疾,不能種地,生活缺乏經濟來源。他原來的家在半崗鎮孔台村,村子位于邱家湖行蓄洪區的一個莊台上,“出門兩腿泥”,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搬出莊台一直是他們的心願。2015年底,颍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孫多俊家所在的莊台被列入搬遷計劃。在确定搬遷方案之初,颍上就堅持陽光搬遷,注重過程公開透明,在務實為民上用心用情。縣委書記熊德超同志先後7次深入搬遷莊台進行實地調研,廣泛征求群衆意見,最終确定将交通便利、教育醫療資源集中的腰莊自然村作為搬遷安置點。半崗鎮在精準識别搬遷對象上,通過反複多次召開村幹部、黨員代表、群衆代表座談會,按照“戶申請、組評議、村票決、鎮審核、縣認定”和“兩公示、一公告、三協議”予以确認215戶、390人作為搬遷對象,整個過程民主公正。在房屋分配中,依法依規、陽光透明,截至目前無一戶群衆因搬遷分房上訪。今年初,孫多俊老兩口搬進了腰莊安置點的新房。新居在一樓,50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坐北向南、光線充足,水電一應俱全。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法總結(精心謀劃實施向貧困作别)2

在開展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該縣注重安全搬遷、嚴把質量關口,在鑄造精品上從嚴從實。在搬遷安置區招投标過程中,選擇信譽好、資質強、有實力的建設央企單位承建。在施工過程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定人員,有力确保項目建設任務提前高标準完成。

總投資5300萬元的夏橋徐家灣安置區堅持與開發區拆遷安置區雙規合一、兩區共建,配套建成高規格城鎮綜合體,按照三年計劃一次建成的方式,強力推進,1個月時間完成前期規劃設計和土地征遷工作,從開工建設到竣工使用僅用了3個月時間,充分展示了争分奪秒的“颍上速度”。

在搶抓工程進度同時嚴把工程質量關,确保嚴格實施規劃、建築結構安全、配套設施齊全。搬遷安置區全部建成設施配套、綠化美化、管理規範的住宅小區,赢得群衆的交口稱贊。

在精準搬遷、陽光搬遷、安全搬遷的指引下,颍上縣搬遷安置區建設緊鑼密鼓推進。半崗腰莊、夏橋徐家灣安置區已經建成,8月底搬遷入住390戶、1076人,八裡河朱崗安置區、黃橋兩灣新村199戶、539人9月底達到入住條件。到今年年底,可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颍上縣注重長遠謀劃,在後續發展上久久為功。不僅要讓困難群衆“搬得出”,還要“穩得住”、 “有事做”、能緻富”。

貧困戶朱文廬(音)主動介紹自己家中的變化,他今年36歲,家有四口人,自從搬進新居後,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家今年先後享受了産業托管分紅、小額信貸帶資入股分紅、兩項加起來,連續三年每年均可增收4800元,除此之外,由于靠近安置點靠近集鎮朱文盧和妻子均實現了就近就業,經村裡介紹,朱文廬在村内創藝根雕廠找到了工作,每月能領2000元以上工資。妻子在集鎮上一家飯店打工,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朱文廬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為确保搬遷群衆既有恒産又有恒業,安置點規劃設計之初,就遵循“門前一片田,屋後一方園,就近能就業,長遠有發展”的總體思路,解決貧困戶基本生活問題;優先安排貧困戶在園區企業務工、公益崗位就業、種養殖大戶帶動,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對勞動能力差的貧困戶,以“六個一”特色産業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對搬遷戶加大老宅基地複墾和土地流轉力度,并在流轉大戶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還有小額信貸扶貧、光伏扶貧等針對性措施。同時,對原有行洪區莊台進行改造提升,發展農家樂、垂釣采摘觀光農業。

“下一步,我們将進一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政策協調指導,加大安置區建設力度,狠抓後續産業培育,全力确保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緻富”,為十九大勝利召開獻禮!”阜陽市人大副主任、颍上縣委書記熊德超接受采訪時如是說。(司軍 王鵬飛 報道)

來源:人民網-新聞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