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4 03:38:56

這幾年很流行“祛濕”,大多數祛濕方法均是采用中醫藥方式。今天試着聊一聊我對中醫“濕”的學習心得。

一、何為濕?

濕是中醫外感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之一種,濕邪大體可以理解為人體内多餘的水,而成人體重的65%為水,正常的水和濕邪膠漆一體,良莠難分。

濕在外可表現為瘡瘍、紅腫、濕疹;在内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滿悶惡心;

在上可表現為頭重如裹,咳逆眩暈;在下可表現為大便黏膩或洩瀉、婦科帶下等症。

觀察舌象可以非常直觀地診斷出“濕”的程度和表現。體質偏濕時,舌體多肥厚胖大,舌苔多黏膩潤滑。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區别寒濕與濕熱的簡便方法)1

茯苓

凡此種種表現,都屬于濕證。

二:濕分幾種?

從中醫角度,根據臨床表現與病因之不同,濕可分為:中濕、寒濕、風濕、濕熱、濕痰、濕溫、酒濕、破傷濕。

而現在流行的祛濕多是針對中濕、寒濕、濕熱。

之所以對濕做出如此細緻的劃分,就在于導緻濕的原因,以及濕的症狀表現往往會因人而異。

單純的濕邪往往沒有明顯的身體異樣表現,但如果風寒暑熱等外邪入侵,便會與濕相結合,導緻一系列病症。火盛化為濕熱,水盛化為寒濕、暑盛化為濕溫。與風痰相結合則為麻木,與瘀血相結合則為滞重,與風相結合則眩暈煩熱,與寒相結合則痙攣、風寒濕相結合則為痹證。

如果要更好地“祛濕”,不分個人體質、發病部位、病因、寒熱,是很難達到滿意效果的。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區别寒濕與濕熱的簡便方法)2

白術

三、濕從何而來?

濕之中人,必源于虛,強壯者無慮也。

《黃帝内經》: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水液周流全身,内外上下,無所不在。究其發病原因,不外内因外因。

外因多在于飲食不節、恣食油膩生冷;起居不定,勞逸不周、穿着不合時宜。

内因多在于脾髒功能紊亂,導緻其運化功能失司。

濕邪多是與其他病邪結合出現,比如有些濕性體質的人,即使盛夏,也有惡寒怕冷、關節疼痛的情況,除寒、濕外,就有可能還有血虛的情況。

有些人則表現為身體沉重、腰部冷痛,除濕外,可能還有腎虛的表現。

濕之為病,就在于其阻礙了氣血的正常運行。

剛才也說過,濕邪一般不能為害,而與其他病邪相結合很快便罪惡昭彰,所以濕邪往往承擔了一個助纣為虐的角色。

濕邪開始在體内作祟,往往說明了身體在很長時間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不健康的狀況。

所以祛濕不能隻着眼于濕,也不能隻着眼于脾。而是要通過合理的飲食、健康的起居、愉悅的心态、适當的鍛煉,以及适合自己的藥物治療方可。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區别寒濕與濕熱的簡便方法)3

赤小豆

四:如何祛濕?

作為六霪之一的濕,相比較于風、寒、暑、燥、火,其治療難度是最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皆有濕,而濕的發病機理更為複雜多樣,纏綿悱恻、變證百出。

中醫祛濕的方法主要為:微發汗、利小便。

這很容易理解。

比如通過運動發一發汗,身心都會感覺很舒服,正是基于此理。

對于非專業中醫人士而言,如果想要通過藥物調理的方式達到祛濕的目的,最主要的要分清自己的體質是偏寒,還是偏熱。

一個比較簡單的辨别寒熱的方法:尿赤而渴為濕熱、尿清不渴為寒濕。

此外,通過舌象、大便也能比較準确地判斷出寒熱。

偏濕熱時,舌體多紅、肥厚,舌苔黃膩,大便黏膩、臭味明顯。

偏寒濕時,舌體多淡、胖大,舌苔白膩,大便稀,無明顯臭味。

濕熱與寒濕并存體質怎麼祛濕(區别寒濕與濕熱的簡便方法)4

薏苡仁

偏濕熱時,可以用清熱健脾祛濕的藥物,比如這兩年流行的紅豆薏米茶之類。

偏寒濕時,就需要用溫胃健脾的藥物了,紅豆薏米之類性情均為寒涼,需要使用可加入白術、白芷之類的溫性藥。

如果不辨寒熱,随意應用,不但不能祛濕,還會導緻傷害腸胃等情況的發生。

濕邪往往與其他病邪共同發生,有時為病因,有時為病果,有時為主症,有時為次症,表裡寒熱不同、氣血虛實不同,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的。隻注重祛濕而不對其他病邪進行治療和調理,隻關注于健脾,而忽視其他髒腑,往往達不到祛濕的目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