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21:17: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1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董家村的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2

近日,考古人員在琉璃河遺址現場整理出土文物。 本報記者 施 芳攝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3

琉璃河遺址發掘區M1901墓非常著名。曆經多次發掘出土了許多文物。此次出土的這件銅簋的蓋子,就是在下葬時與前期出土的青銅簋“安”混了。 本報記者 施 芳攝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4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土的克盉(左圖)和克罍(左圖)。 盉和罍都是酒器。因主人名“克”故稱為“克盉”和“克罍”。

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意義(兩段銘文共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5

在克盉、克罍的器蓋及口沿内部鑄有兩篇四十三字銘文,與此次新發現的二十四字銘文相互印證。

曆經多次發掘

逐步揭示北京建城史

琉璃河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鎮區北側,距北京市區38公裡。

1974年,兩座西周大墓的發現讓琉璃河遺址走入人們的視野。從北京地區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堇鼎,到首博的鎮館之寶伯矩鬲(俗稱牛頭鬲),都出自這裡;北京作為燕國都城的面紗也逐步為考古工作者所揭開。

由于地下水位高,當年兩座墓葬沒有進行完整發掘。從2019年起,為了高質量建設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強遺址展示水平,北京市文化遺産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多家單位,對M1901(原IIM253)與M1903(原IIM251)兩座西周早期墓葬進行了再次發掘,并對琉璃河遺址的城址區和墓葬區開展考古工作,共發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疑似城外環壕1條,出土銅器、漆器、陶器、海貝、象牙器、絲織品标本等各類文物100餘件。

新出土銅簋

證明下葬時蓋身錯配

在琉璃河遺址發掘區,有一個巨大的圓形深坑,底部有少量積水。這個曾出土堇鼎的大墓現在編号為M1901,考古人員從中挖掘出一件銅簋,器蓋内銘文為“白(伯)魚作寶尊彜”,器内底銘文為“王公式于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尊彜”。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晶介紹,銅簋與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紋飾相同,據銘文推斷,這兩件簋的蓋、身在下葬時應是混淆了,整整錯了3000年,這也證明了(伯)魚和圉實為同一人,對于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鑿的證據。

在考古現場展出的青銅面具、獸面形銅飾、成組的銅車馬器、镂空有銎銅戈,紋飾精美、細節豐富,均為首次發現,表現出多元的文化因素。镂空有銎銅戈的結構和裝飾受到周邊多個地區的影響,封頂管銎的結構與北方草原的武器相似,王晶認為這類戈不出自燕地,産地可能在南方。青銅面具、獸面形銅飾等盾飾的使用,包括一手執盾、一手執戈的武士形象,都昭示着M1901的主人身份絕非一般。

M1902出土銅卣

出現珍貴銘文

在M1901和M1903之間,新發現的M1902号墓出土了目前北京所知年代最早的墓葬頭箱蓋闆,在北方地區也較少見。箱内有銅提梁卣、銅尊、銅爵、銅鼎、銅劍、漆器、陶器等,組合豐富。棺椁及人體骨骼均保存良好,椁闆上有整隻殉葬狗,與狗同出了一件銅鈴,該墓是難得一見的完整材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1902墓内發掘出一件青銅卣,卣中銘文可辨識:“太保墉匽,延宛匽侯宮,太保賜作冊奂貝,用作父辛寶尊彜。庚。”根據銘文,推斷其大意為:“太保在匽築城,遂後在匽侯宮舉行祭禮。太保賞賜給作冊奂貝,奂為他的父親辛做了這件禮器。庚。”銘文中出現“太保”“墉燕”“燕侯宮”等内容,證明了3000餘年前,周王重臣召公,親臨燕都也就是今天的琉璃河燕都遺址所在地,建築了燕國都城城牆。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雷興山認為,銘文中的“墉”字,是築城之意,證實召公親自來過琉璃河遺址,并在此築都。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慶偉認為,這篇銘文以無可争議的文字資料實證了3000餘年的北京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獨特價值,堪稱北京之寶。

青銅卣上的銘文與20世紀80年代出土的克盉、克罍的銘文互為補充,是研究燕國早期曆史的寶貴史料。

利用新方法新技術

實現精細化考古發掘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處處長郭京甯介紹,本次發掘采用最新的測繪手段、信息記錄手段和文物保護技術,對文物進行了精細化發掘。在曾出土伯矩鬲、現編号為M1903的大墓中,這次新出土了多件漆器,可辨識者有三角紋簋、豆等。漆器的發現,彌補了上世紀現場文物保護技術有限的遺憾,對于墓葬随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全程參與考古發掘工作,針對不同材質遺物進行因地制宜的文物保護,對木杆、席痕、朱砂、織物等有機類文物,使用薄荷醇等進行臨時加固處理;漆木器等文物采取薄荷醇、石膏、聚氨酯發泡劑等,結合整體套箱快速提取後,迅速置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室考古和保護修複。

為填補以往田野發掘的空白,研究西周墓葬的棺椁規制,考古人員首次采用了從椁室之外向内清理的“破壁發掘法”,對重點現象和出土器物進行1/2清理,重點痕迹留取剖面。清理出多處以往未發現的漆器、織物交疊現象,首次辨識出北京西周青銅箭頭的木質箭杆、席紋等。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帶紋飾的絲織品,精準還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間位置,為還原下葬過程和喪禮制度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琉璃河遺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遺址中建立了網絡地理信息系統,将遙感考古、坐标信息、航空攝影、電法物探、勘探和發掘的成果統一到大遺址“一張圖”中,建立三維模型,全面收集信息。考古人員還同步開展了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冶金考古和測年、同位素分析工作。

新發現成規模夯土建築

燕都“穿井治城”水平發達

“我們已經确定了兩種墓葬形态,即居葬合一和單純墓地,對墓地結構和族群分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郭京甯介紹,城内新發現成規模的夯土建築基址4處,大型水井7處。大型夯土保存之好、範圍之大,在西周考古中屬于前列。大型水井的井圹夯土寬度超過30米,深逾10米,分布在包括城南區域,說明西周燕都鑿井技術的水平已經相當發達,大型水井附近存在高等級建築的可能性非常高。專家認為,這些發現有助于進一步判斷城内功能區的分布,了解燕國始封地的規劃理念、組織模式和治理能力。

“本次厘清的西周墓地範圍超出原有認識的墓葬區邊界,表明琉璃河城外存在小型聚落,就近埋葬的情況。”郭京甯說,這對進一步了解琉璃河遺址輻射範圍和族屬分布具有價值,為琉璃河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強大的考古支撐。

采用普遍勘探、重點勘探、抽樣勘探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重點勘探面積約32萬平方米,抽樣勘探面積45萬平方米,發現遺址的保護區域範圍為17.3平方公裡,遠超過此前對遺址的認識。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表示,本次考古工作,為了解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分封制、葬制及葬俗、早期城址規劃等相關問題提供了衆多有價值的學術信息,是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交出的北京答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