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
河南春晚的《唐宮夜宴》成功出圈
一群嬌憨靈動的“唐朝小胖妞”
走出《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的古老畫卷
穿梭在婦好鸮尊、蓮鶴方壺等國寶文物之間
上演了一場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節目一經播出
帶動了一波“博物館熱”
河南也成了寶藏網紅省
“3000年曆史看河南”
悠久的曆史文化
奠定了河南全國文物大省的地位
地下文物全國第一
地上文物全國第二
除了唐宮
河南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奇妙博物?
下面和映象君一起
傾聽曆史的聲音
問物河南3000年
↓↓
新石器時代 — 骨笛
舞陽縣賈湖出土,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且音樂性能最好的管樂器,中華音樂史的奇迹。
春秋 — 神獸
1990年淅川縣徐家嶺楚國墓地出土,此神獸為樂器支架,全身遍布的龍鳳紋、渦紋以綠松石鑲嵌而成,反映了楚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西漢 — 四神雲氣圖壁畫
永城市保安山梁共王陵出土,是我國發現時代最早且保存完好的壁畫。
春秋 — 龍耳虎足方壺
1978年淅川縣下寺楚國墓地出土,造型氣派形象生動怪異,莊嚴的器形蘊含生機和旋律感。
東漢 — 石辟邪
許昌市出土,為漢代陵墓前的儀仗神獸,常與天祿配對。
唐代 — 十一面六臂觀音石立像
1976年荥陽縣大海寺遺址出土,造型奇特、雕刻細膩,人面形象各異,生動逼真。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彩陶雙連壺
1972年鄭州市大河村出土,這種飲酒器在當今少數民族中仍有沿用,以作為友好、團結、聯合及愛情的象征。
商代前期 — 獸面紋提梁銅卣(yǒu)
1982年鄭州市出土,通身飾華美富麗的紋飾,是商代前期青銅器裝飾藝術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為商代後期繁缛的銅器紋飾開創了先河。
北魏 —帝後禮佛圖
原物存鞏義石窟寺第1窟南壁,表現了北魏皇室宗教活動的盛達場面。
明代 —彩繪銅俑
靈寶市大王鄉南營村許氏家族墓出土,為研究明代黃銅鑄造工藝、雕塑工藝、服飾文化,乃至明代靈寶許氏家族史,提供了極其難得的實物例證。
唐代 —武則天金簡
1982年登封縣嵩山峻極峰北側發現,是研究武則天晚年思想行為的珍貴實物資料。
春秋 —“王孫诰”編鐘
1978年淅川縣下寺楚國墓地出土,共26枚甬鐘,是目前我國出土的春秋時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套甬編鐘。其音域寬廣,音律和諧,音頻準确,體現了楚國音樂文化的高超水準。
商代 — “後母辛”四足銅觥
1976年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對研究商代晚期的鑄造技術、禮儀制度均有一定的價值。
北朝 —黃釉扁壺
1971年安陽市範梓墓出土,形狀類似西域皮囊壺,壺身印着源于西域遊牧民族的胡騰舞圖案,說明當時西域文化滲透中原的曆史事實。
有人說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就從她的博物館開始
因為那裡珍藏着一座城市的記憶
文物無聲 曆史有痕
透過文物
我們可以看見血與火的曆史流過
更能為大河南的厚重文化感到驕傲
五千年曆史看山西
三千年曆史看河南
河南“出圈”,名副其實!
來源: 映象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