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是金融的通道,是承載金融資源交易運行的道路橋梁。金融基礎設施的高效運轉和互聯互通,為推動形成統一包容開放的金融市場、充分發揮金融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性制度性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支付清算系統布局逐步完善優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以網絡為依托積極創建現代化支付服務體系,開啟了支付領域建設新篇章;征信和動産融資領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和服務持續深化;黃金交易平台逐步成為多層次、全功能和國際化的重要市場;中央對手清算系統有效助力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填補了專業領域的空白……
随着我國金融基礎設施日趨完備,金融體系彈性強、韌性足,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沖擊築牢根基、保駕護航。
暢通“大動脈”,為資金流動提供強大支撐
從紙币、存折、銀行卡到移動支付,從掃碼購物到社交支付、無感支付、自助點餐、小程序乘車碼……今天,支付手段已經打破“止于支付”的局限,全面構建人們的智慧生活。而這些生活巨變的背後,是我國支付清算系統作為全社會資金流動“大動脈”的強大支撐,讓“資金零在途”和“支付全天候”成為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支付清算系統建設持續推進,全面支持企事業單位大額資金彙劃、金融市場交易、居民個人零售支付、境内外币支付等各類支付場景,滿足了不同時間、金額、币種的跨行清算和使用多類支付工具進行資金結算的需求,在國際同類系統中處于領先水平。
統計顯示,2021年,全系統處理業務筆數、金額分别達到218.55億筆、6622.19萬億元,2021年全年處理金額相當于同期我國GDP總量的58倍;系統參與者15萬餘家,覆蓋全國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并連接債券市場、外彙市場等金融市場,是我國社會資金彙劃的“主動脈”“高速路”。
企業和公衆的支付需求延伸到哪裡,支付清算系統就開發建設升級到哪裡。2017年,新增網銀系統掃碼支付、短信驗證碼認證、實時賬戶信息查詢等功能;2018年,延長大額支付系統運行時序,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覆蓋全球主要時區;2019年,手機号碼支付業務上線,支持通過手機号碼實現快速支付;2020年,建設并投産了集支付、清算、信息傳遞于一體的便民支付服務平台——全國綜合業務服務平台,7×24小時提供多種便民支付服務。截至目前,平台服務了近1萬家公益類機構和公共事業類單位,近2000萬戶城鎮居民、農民工、小微企業等各類繳費或發放用戶,服務民生的效力不斷彰顯。
為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結算效率,促進人民币國際使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人民銀行自2012年組織建設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截至2021年年底,CIPS共有參與者1259家,參與者覆蓋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業務開展覆蓋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基本滿足人民币跨境支付結算需求。
支付系統國家處理中心(上海)。中國人民銀行供圖
踐行“支付為民”,守護百姓“錢袋子”
每年的“雙十一”和“春節紅包”兩個時點,是國内網絡支付的交易高峰,“雙十一”更是屢創全球并發峰值紀錄。2021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指導網聯等相關機構圓滿完成“雙十一”支付清算業務高峰保障工作,網聯、銀聯當日合計最高業務峰值達9.65萬筆/秒。
網聯平台按照網絡支付行業“共建、共有、共享”理念,由30家支付行業主體的160多名專家共同完成設計建設,開啟了我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方式的新篇章,目前已成為國際領先的網絡支付金融基礎設施,有力彰顯了新時代支付領域建設新模式。
據了解,我國網聯平台建設過程遵循“自主可控”原則,核心系統全部實現自主研發,首創多點多活、分布式、雲計算架構技術,成功攻克交易高并發、熱點賬戶、海量數據處理三大難題,目前已具備每秒30萬筆的交易峰值處理能力,為“雙十一”“春節紅包”等交易高峰保障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作為承載全國網絡支付轉接清算的金融基礎設施,網聯平台連接了近4000家銀行和支付機構,單日業務量高達20多億筆、1萬多億元,快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支付清算體,成為我國支付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縮影。
網聯平台組建後,為支付機構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跨機構交易清算服務,并支持人民銀行完成支付機構備付金全額集中存管到央行賬戶,支付機構的資金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證。
圍繞“支付為民”的發展理念,網聯平台有效監控備付金風險、跨境賭博、電信詐騙等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守護百姓“錢袋子”安全。通過向行業輸出統一标規、産品和服務,将網絡支付的平均交易耗時由600毫秒下降到200毫秒,把原來需要2小時的用戶提現到賬時間大幅縮短為準實時到賬,讓廣大群衆享受到更為安全、便捷的支付體驗。堅持打通網絡支付“最後一公裡”,網聯平台累計接入農村金融機構超3300家,範圍覆蓋我國全部縣域地區,老百姓可以通過家門口的銀行輕松辦理網絡支付業務,享受互聯網科技紅利。
2021年10月8日,上金所第四代交易系統一期正式上線。中國人民銀行供圖
對标先進,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江西省新餘市水北鎮金星村大力發展油茶産業,在外務工的金星村村民符順加入了返鄉創業大潮。憑借良好的信用、穩定的經營狀況,符順成為郵儲銀行新餘市分行的首批5A級信用戶。“隻要提供一張身份證,銀行工作人員現場采集信息,大數據會自動評定我的信用等級,還能看到自己的信用可以貸多少錢,很方便。”符順笑着說道。
2012年以來,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不斷深化,服務能力、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持續提升,收錄的自然人、企業及其他組織數量穩步增長,實現了有信貸記錄信息主體的全覆蓋。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關聯查詢、重要信息提示等征信産品和服務不斷豐富,在幫助信用良好的個人和企業獲得融資機會、防範金融風險、促進信貸市場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小微企業想融資,一度苦于生産設備抵押、應收賬款質押、動産和權利擔保等信息無處查詢。2012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動産融資登記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形成了應收賬款質押和轉讓、融資租賃、倉單質押等10多項擔保登記服務,為國家建立動産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奠定了基礎。統一登記服務有效促進了動産和權利擔保物增量擴面,提高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黃金市場基礎設施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十年來,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從單品種、小體量的黃金交易平台,逐步成為多層次、功能日趨完備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場内黃金現貨交易和交割規模呈增長趨勢。市場交易金額從3.53萬億元增長至20.53萬億元,增長了近6倍,其中國際闆交易金額從2014年的450多億元增長至3.07萬億元,增長了68倍;黃金交易量從6350.20噸增長至3.48萬噸,增長了5倍。10年間,上金所在全國37個城市地區布局了71家倉庫,構建了完善、高效的交割倉儲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清算所對标國際最高最嚴标準構建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有序的風險準備資源、精确的風險計量方法,成為境内首家被金融監管部門認定的合格中央對手方。2021年上海清算所推出大宗商品現貨清算業務,解決了實體企業長期存在的現貨線下交收不便、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痛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企業現貨交易“不斷檔”發揮了關鍵作用。憑借高質量的風險管理實踐,上海清算所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這一國家質量管理領域最高榮譽,實現了金融行業零的突破。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23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