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03:44:30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走近600多年前的蚝殼牆)1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走近600多年前的蚝殼牆)2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走近600多年前的蚝殼牆)3

蚝殼牆為什麼稀少(走近600多年前的蚝殼牆)4

蚝殼牆是我國古代沿海珠三角一帶建築中比較獨特而别緻的工藝,古代加工技術還未成熟時,能工巧匠們将當地盛産的生蚝吃完後遺留下的殼廢物作為建築材料,建造一座座獨具特色的蚝殼屋、蚝殼牆。近日,記者有幸來到珠海市鬥門區南門村趙氏祖祠菉猗堂,見到600多年前建造、如今保存完好的蚝殼牆,在光影的作用下,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的牆體看起來非常壯觀。

始建于明朝景泰5年的菉猗堂,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魏王的十五代後裔,為了祭祀祖先而建造,其建築布局、結構、形制手法都具有較高的曆史和藝術價值。祠堂使用大量各式石雕、磚雕、木雕、陶塑、泥塑、繪畫等雕飾,十分清新雅緻。

特别是外面的蚝殼牆最引人注意,從整體看來菉猗堂的牆壁大約有60多公分厚,用了上百萬隻生蚝殼按規律排列,在建造房屋時,生蚝殼拌上黃泥、紅糖、蒸熟的糯米,一層層堆砌起來,不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涼,堅固耐用,據說能抵擋槍炮的攻擊。正所謂“千年磚,萬年蚝”,風風雨雨幾百年的蚝殼牆至今仍然堅不可摧,非常牢固。

以蚝殼為牆是明代常見的建築方式。那時候,蚝殼牆多半出現在衆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錢人家的宅院裡。之所以被大戶人家格外青睐,是因為蚝殼牆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賊黑夜之中貿然翻牆入院,必割得他“損手爛腳”不可,具有防盜功能。另外,選用蚝殼做建築材料,多半還因為那時靠海吃海,吃蚝跟養蚝都較為普遍,蚝殼材料十分豐富,就地取材足夠方便。

據稱,菉猗堂的蚝殼牆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為久遠的蚝殼牆。

(作者:本報記者楊學榮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