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

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2 02:13:08

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三周年過去三年,長三角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在機制創新、交通規劃、環境治理、公共服務以及産業集聚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臨政策标準不統一、區域間同質化競争、産業鍊輻射不足等方面問題未來仍需提高聯合辦公體系的作戰能力,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圈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區域經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龍頭标杆)1

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示範區規劃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三周年。過去三年,長三角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在機制創新、交通規劃、環境治理、公共服務以及産業集聚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臨政策标準不統一、區域間同質化競争、産業鍊輻射不足等方面問題。未來仍需提高聯合辦公體系的作戰能力,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圈發展。

放大經濟能級 上海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占據半壁江山,外企占到1/4,民企占到1/4,這個結構實際上是很好的,但是它沒有釋放出最大的能量,經濟輻射圈沒有達到它的能級,和東京、紐約這些大都市比,當時還是有差距”,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這樣解釋長三角一體化作為國家戰略背後的思考。

原來,長三角由于地緣的分割,道路網格系統不通,大交通阻隔,城市與城市存在分隔。在水域環保方面也是各管各的,導緻澱山湖水質質量差,環境問題嚴重。其他城市的老百姓到上海來尋醫問診也不便利,沒有醫保一卡通隻能用自己支付。同時由于周邊城市财稅體制不同,長三角地區企業同質化競争嚴重,在産業輻射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上海張江的科技成果出來以後沒有起到較好的産業鍊粘合的作用”。

基于這些問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成為當務之急。

在汪泓教授看來,經過三年的發展,長三角地區城市首先在創新機制上打通了思想,從原先的互相争奪資源到現在的大戰略思想——長三角經濟圈的整體戰略,在戰略機制上,各地的利益形成差異化。

其次,交通形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城際道路、軌道交通、水陸運輸,包括國家重大交通線全部打通,打破了城市間的區隔,從交通規劃上轉變為同城的發展戰略規劃。

第三,環境也舊貌換新顔,結合鄉村振興,結合環境綜合整治,結合環保部對污水的綜合整治,通過嚴格的行政命令,綠水青山重新回歸長三角。

第四,在公共服務上,做到了社保、醫保一卡通,整個周邊地區都能實現看病一卡通,包括社區服務等有關公共政策相關的事務,江浙滬一帶都能實現一網通辦。

最後在産業鍊的形成上,制造業、生物制藥、人工智能、5G技術等産業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區域整體資源質量不斷提高,核心競争力也大大提高,帶動了全國的經濟圈發展。

痛點仍在 重點抓住産業發展

三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了成效,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建設的成效雛形,但仍然存在着痛點。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在2021首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上表示,三省一市在行政管理問題上面臨諸多政策标準不統一、不協調、不對等現象和問題,“蘇州等上海比鄰的地方,近兩年提出了同城化,同城化和一體化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依然面臨不同行政區劃主要利益和目标難以協調的難題,協調難度還是蠻大的”。

由于三省一市行政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場分割,使得市場機制難以在更大範圍内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不同地區經濟和行政手段側重方式也不同,市場主體參與程度也各異,不可避免出現産業布局趨同化、同質化現象。

“近年來長三角各地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說G60科創走廊從無到有,在深化相關城市間産業集群布局,推動協同創新,推動品牌連續深化合作和産融結合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是在長三角更大範圍内如何真正遵循市場規律,運用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主體配置資源的作用,構建起區域一體化創新鍊和産業鍊,這些還需要從更高層面上更廣的領域裡去破題和實踐”,李逸平補充道。

除了行政區分割帶來的問題,從整體區域來說,長三角在金融一體化層面沒有特殊的政策來支持企業融資、貸款、上市,再者就是稅收較高。汪泓教授表示,中小企業特别是在融資貸款的時候,還是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一般受到國家支持的重大項目,有特殊政策支撐才能拿到好的貸款。

目前,在交通、環保等方面長三角取得了一定成果,“這些方面都還在起步階段,還需要全力以赴推進,但更重要的是産業,我們看重産業的輻射,這不像一般的項目,它是一個大區域經濟圈的發展,要做好的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要堅定不移;同時聯合辦公作戰能力還要提高”,汪泓如是說。

長三角作為龍頭标杆 引領中國經濟發展

目前長三角占全國經濟比重24.5%,京津冀的經濟總量是8萬億,粵港澳有11個城市共10萬億的制造業産值,相當于江蘇省去年全省的GDP。從内部結構來說,長三角有41個地級市,目前有8個經濟總量過一萬億的城市,而全國擁有23個過一萬億的城市,長三角占比超三分之一。由此可見長三角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長三角的發展與粵港澳、京津冀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路徑。

汪泓告訴記者,“京津冀是首都功能的再造,可以疏解首都功能,優化首都環境,同時,現在北交所的成立說明它還帶有經濟功能的輻射;而粵港澳跟長三角是兩個發展模式,是一座大橋上的兩盞明燈,粵港澳依托香港活躍的金融市場和投資環境,作為吸引全球資金、人才、現代服務業産業的重要基地,要繼續發揮香港的功能,而深圳是科技創新的地方,粵港澳主要解決外向型問題,解決兩極分化、安撫百姓的同時,要注重高質量經濟發展,在國際上把其國際金融、人才、高教資源的優勢發揮出來,這點與對長三角的發展也有借鑒意義。”

2019年國家出台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對長三角的定位是“一極三區一高地”。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忠偉在本屆論壇中指出一極和一高地尤為重要——我國強勁的活躍增長極和對外開放新高地。對長三角的要求非常高,在全國發展中要發揮主體引擎作用,通過推進區域一體化的路徑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标。“長三角各行政區域的關系應該是競合,大家要抛開自己的成見,從朋友圈的角度來更多地找到結合點,要形成一個更好的朋友圈共同成長。”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