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萬事不決問百度”,一日與媽媽朋友們聊到奶瓶刻度似有不準的現象,于是樂萱媽媽去度娘了下,竟然跳出一些嬰兒長期飲用刻度不準的奶瓶泡出過濃奶粉而導緻肝功能障礙的報道。
樂萱媽媽當時就不淡定了,雖然我是純母乳媽媽,很少有機會用到奶瓶,但是這些動辄上百的奶瓶真的連刻度都不準嗎?而因為刻度不準帶來的劑量問題,或許會成為無數用奶瓶哺乳的媽媽們的心頭大患!
光是這份好奇心就難以抑制了,于是我收集了幾種媽媽圈常用的奶瓶,做了個小實驗。
首先,我在自己的微信公衆平台上發起了投票,得到了如下調查結果:在我們給出的8種奶瓶選項中,媽媽們使用最多的四種奶瓶依次是貝親、NUK、BETTA和Como tomo。
而根據媽媽們的反饋,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91%的媽媽沒有注意過奶瓶刻度不準,72%的媽媽對奶瓶刻度不準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健康隐患有所耳聞,其他媽媽淡定的表示這隻是聳人聽聞罷了。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我用來實驗的奶瓶共4個品牌(NUK、BETTA、Como tomo和貝親),前兩種是分别從德國和日本人肉帶回來的,Como tomo購自國内某電商品牌自營店,貝親購自市場上的母嬰用品實體店。
根據各個奶瓶的容量,我選擇了200ml和120ml這兩個刻度進行檢驗,将純淨水加至奶瓶相應的刻度值,再将這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讀取其真實的體積。
檢測結果如下
NUK:
貝親:
Como tomo:
BETTA:
(萱媽的拍照水平略渣,刻度和液面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請各位小主相信萱媽,凹液面最低點的讀數原則依然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品牌 | 最大刻度 | 檢測刻度 | 實際讀數 |
NUK | 240ml | 200ml | 200ml |
貝親 | 150ml | 120ml | 120ml |
BETTA | 150ml | 120ml | 120ml |
BETTA | 240ml | 200ml | 205ml |
Como | 150ml | 120ml | 120ml |
Como | 210ml | 200ml | 200ml |
怎麼樣,看到結果是不是和我一樣長舒一口氣?僅有一隻奶瓶出現了不準确的現象,但是誤差率也隻有2.5%,其餘奶瓶都是杠杠的準确!寶貝終于可以放心喝奶了!
當然,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還有幾點需要強調,我選擇的量筒是500ml量程,相對于我們的小奶瓶來說也是大塊頭了,這就可能存在讀數不夠精确的問題;
此外,我在轉移液體的時候已經盡量發揮處女座特質,做到滴水不落,但隻要是人的操作,就一定會有誤差。雖然萱媽的小實驗不能做到百分百精确,但是相信還是能解除一些媽媽的疑慮。
奶瓶和奶粉,一個都不能少
看來我選的這些奶瓶們都很有業界良心。當然,對于經常給寶寶沖泡奶粉的媽媽們來說,不但要選擇刻度準确的奶瓶,也要掌握科學沖泡奶粉的方法,萱媽媽總結了幾條供大家參考:
1. 先加水,後加奶粉。這樣沖出的奶粉濃度合宜。
2. 40℃水沖泡。一定不要用開水沖奶粉,否則乳清蛋白産生凝塊,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
3. 奶粉泡好後不要大力搖晃,避免産生過多氣泡,導緻寶寶脹氣。
現在回想那些長期使用刻度不準的奶瓶給寶寶沖泡奶粉導緻嚴重肝功能障礙、貧血的新聞報道,我們就可以用更加客觀冷靜的心态面對了。
這樣的悲劇畢竟是個案,媽媽們首先應該選擇正規品牌的奶瓶、掌握科學沖泡奶粉的方法。
其次,疾病的發生還有可能和遺傳、環境有關,僅僅個别案例不足以推斷因果關系,也希望媽媽們今後再看到類似“聳人聽聞”的新聞報道時,先别急着驚慌失措,也不要忙着下結論,擦亮雙眼,冷靜的分析面對,做個淡定客觀的媽媽。
相關知識鍊接
奶瓶作為嬰幼兒飲食容器,雖然有刻度,卻并不屬于秤、電表、水表這樣的标準計量器具,隻屬于一般的容器,所以沒有列入《國家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中,也就不屬于該目錄的管理範圍。
目前國家沒有關于奶瓶生産的強制标準,奶瓶的容量标注、材質要求、包裝标識等問題沒有統一的、強制的要求,也使相關行政部門監管無據。
*本文系樂萱媽媽發表在養娃這件小事上的文章,茄子營養師已獲得授權發布,如有轉載請與我們聯系取得授權,謝謝!
*更多營養科普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号“茄子營養師”。
樂萱
健康科普達人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微信公衆号“養娃這件小事”博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