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23:25:45

北京的夏天已經來臨了。立夏之日“蝼蝈鳴”,按東漢鄭玄的解釋,“蝼蝈”為蛙類,非蝼蛄(lóu gū)。今天,咱們就來介紹幾種北京常見的蛙類。

中國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中國林蛙,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兩栖綱、無尾目、蛙科、蛙屬,在北京市各淺山公園,有水的山泉、溪流均有分布。林蛙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北半球,大緻劃分為8個種類,即中國林蛙、東北林蛙、中亞林蛙、阿爾泰林蛙、昭覺林蛙、桓仁林蛙、日本林蛙、昆侖林蛙。

在北京,3月後就是中國林蛙的活躍期,也是繁殖期。中國林蛙的體型都不算大,一般成體5厘米左右,雌蛙體型比雄蛙要大一些。它們的頭比較扁平,頭的長度與寬度基本相等,瞳孔是橫橢圓形的,嘴巴兩側鼓膜處有明顯的黑色三角斑塊,背部多為棕黃色或者灰褐色,一般背部皮膚都很光滑,但也有在肩部上方長有八字形疣粒的。以水陸兩栖生活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濕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昆蟲為食。

3月~5月,正值北京蛙類繁殖季,這時候在北京山區有溪流的地方,可以大概率看到中國林蛙的卵。從卵的形狀和顔色上看,林蛙的卵團呈“黑色球狀”,卵粒較小,剛排出的卵膠膜透明,有彈性,卵粒之間聯結緊密,遇水一天後,卵團會迅速膨脹到原先的15倍左右,卵團的形狀變為半圓形。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1

說到宮廷貢品“炖雪蛤”“哈士蟆油”,哈士蟆(這裡的哈士蟆是雪蛤的滿語“哈士蟆”,滿漢全席的清蒸哈士蟆,說的就是雪蛤),它們都指東北林蛙,在東北,東北林蛙也可用來制哈士蟆油,主要經濟價值在于其雌性的輸卵管及卵巢之間的脂肪,幹燥後稱哈士蟆油或雪蛤。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2

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gargarizans

中華大蟾蜍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間,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爛草中冬眠。産卵季節因地而異,卵在管狀膠質的卵帶内交錯排成四行。卵帶纏繞在水草上,每隻産卵2000~8000粒。蟾蜍的卵呈“帶狀”,像一條連續的線狀長帶的卵,就像一串珠子,透明中帶着黑色的顆粒。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3

蟾蜍的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遊動。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晝潛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動。以捕獲蝸牛、蛞蝓、螞蟻、甲蟲與蛾類等動物為食。

中華大蟾蜍的毒腺在它的眼睛後方,并不是大家俗稱的“癞”那裡,蟾蜍的毒液俗稱蟾酥。大家如果在野外遇到中華大蟾蜍,别去用手抓它,尤其别去擠壓大蟾蜍身體,蟾酥沾到手裡,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除此以外,中華大蟾蜍是“三有動物”,也是不能捕捉的它的原因之一。所謂“三有動物”是指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4

黑斑側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黑斑側褶蛙,它們的身體比較肥碩,前肢粗壯、後肢粗長,一般在60-80mm左右,趾間有蹼,很适合遊泳。黑斑側褶蛙的皮膚比較粗糙,腹部則是白色。頭和四肢分布的有肉疣,疣上有小黑棘。黑斑側褶蛙的色型非常多變,而且會根據環境變化,體色也不相同。在北京市區、平原地區郊區公園水池、湖泊邊,平原地區多見,山區少見。和其他蛙類一樣,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别摸别碰别打攪它,不過它跳得非常快,普通人還真抓不到。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5

黑斑側褶蛙作為平原地區的典型優勢蛙類,它們在稻田裡面吃掉各種對莊家有害的蟲子,對農作物和人類來說,則是一種保護農田的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每年氣溫逐漸回升10℃以上,結束休眠的成蛙從河邊的泥地中鑽出,到就近的水邊尋找配偶開始交配。交配2個月後,卵變為蝌蚪再變為幼蛙。

黑斑側褶蛙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田雞”。我們都知道, 田雞是作為一種可食用蛙類而存在的,因它們的肉質細嫩堪比雞肉,因此得名田雞。但它們也是一種有益的動物,應被禁止捕捉獵殺,從而有了人工養殖的黑斑側褶蛙專門用來食用。

文字、圖片:閃光的蟬

排版:孫 凱

小青蛙聲音從什麼地方發出來(科普蛙聲蟬鳴)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