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想起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的“仲父”呂不韋,他是秦始皇統一大業的奠基人,也是最開始支持秦始皇一統大志的人,可以說,呂不韋為秦始皇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定的基石,可是曆史上對這位相國大人的評論卻非常有争議。
一部分人認為:呂不韋居功甚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救嬴異人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
當時子楚的爺爺秦昭襄王當位,父親安國君是個50多歲的太子,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但是卻遲遲沒有确立嫡嗣,這種情況存在着極大的不安因素,最終是呂不韋遊說秦國,打通關節,說動了華陽夫人并由她說服安國君,确立異人為嫡嗣,為秦始皇的登位鋪平了道路。
2.以謀略勝人,避免惡戰,全力發展。
呂不韋任相國後,大力整頓全國經濟,以宏觀視角看待整個戰局,去除了秦人以殺人砍頭為榮的傳統計算軍功的方式,保留了六國的有生力量,再者他大力發展經濟,緻使秦國國庫充盈,兵強馬壯,秦始皇後來征戰六國靠的就是呂不韋當初苦心經營積累下來的本錢。
同時在軍事上,避免大戰,惡戰,秦國軍隊所到之處,破城後不得濫殺無辜,不搶掠糧食,不欺壓百姓,為秦國積累民心,也因此引來了大批的六國居民主動來秦居住,大大增長了秦國人口,為秦國後來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編著《呂氏春秋》
這是呂不韋在位期間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諸子著作中被列為“雜家”,這個雜并不是說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百家之長,以自己的主導思想将其貫穿,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于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休養生息,恢複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在呂不韋的眼中,六國被統一是早晚的事情,他已經想到了統一後如何治國的方略,可惜這部著作卻并沒有得到秦始皇的重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呂不韋的功績我們是都看得到的,但是還有更多的人認為呂不韋是個奸臣,理由有以下幾點
1.推薦嫪毐給趙姬
趙姬一開始是呂不韋派到子楚身邊的卧底,後來子楚繼位,趙姬成了皇後,可是子楚卻英年早逝,趙姬久在深宮無人陪伴,便開始勾引呂不韋,呂不韋深知自己的地位不能如此,便找了一個俊俏小生送給了趙姬,可是卻差點為秦國帶來大禍,嫪毐最終叛變差點招緻秦王覆滅,也是因此讓秦王下了除掉呂不韋的決心。
2.功高震主
秦始皇登位之時尚且年少,于是子楚離世之時托孤于呂不韋,請他輔助秦始皇,讓趙姬先主持國事,可是趙姬一開始就是呂不韋的人,加上後來有了嫪毐,整日隻知道飲酒作樂,前朝之時全都由呂不韋把持,朝廷的大小事物均由他掌控,緻使秦始皇被架空,且屢屢不顧及秦始皇臉面自作主張,也為他以後的慘淡收場埋下了禍根。
同時他主張仁政,但是秦始皇主張武力蕩平四海,兩個人的政治觀念有分歧,在前期這是沒有錯的,秦國需要仁政來發展壯大,為以後武力征戰做準備,可是後來呂不韋年事已高,志向漸漸地被磨滅,從而隻想享受榮華富貴卻失去了統一六國的決心,也是由此,他和秦始皇的關系走向破裂。
3.廣納門生
呂不韋在位時,廣納天下門生3000多人,所有軍政大事皆由相府決斷,這下不單單是架空了秦王,更是架空了整個秦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毫不顧忌秦始皇的威嚴,以緻于當時流傳這樣的一句話:“在秦國,你可以不知道秦王,但是一定要知道秦相。”可見其當時之威勢。
其實呂不韋一開始的抱負和秦王是相同的,他也是秦王統一志向的導師和支持者,但是後來功名越來越大,他的志向慢慢地消沉了,整日研究勾心鬥角,緻使淪為奸臣的罵名。
可是縱觀呂不韋的一生,我個人的觀點是他的功績要大于過失。
1.秦王托孤。皇後無心朝政,呂不韋的權利很大但是卻始終沒有做出格的事情。他沒有背叛秦國,更多的隻是後來和秦王的政見不統一。
2.在位期間他雖然一手把持朝政,但是并沒有驕奢淫逸,一直兢兢業業的發展秦國的經濟,當時秦國的每個糧倉,每一把武器都是在他的領導下囤積的。
3.嫪毐之事,呂不韋的求全之計,他不願意和趙姬有糾纏,于是就推給趙姬一個男人,隻是沒有料到事情最後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4.至死方休。呂不韋被發配到河南老家以後,列國紛紛派遣使臣前去拜見,想邀請呂不韋到其它六國去任職,可是他一直沒有答應,最終為了保全名節服毒自盡于家中。他至死,都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秦國的事情。
呂不韋一生是有過失,但是他的過失比起他的功績,真的微不可計,不知道各位讀者是怎麼看待這位秦相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