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數初唐的名将,有大唐“軍神”李靖,有被唐太宗李世民金口誇贊的“大唐三名将”李道宗、薛萬徹和李勣,更有被雪藏20年、最後一鳴驚人的大唐“戰神”蘇定方。
這些名将個個擅長以少勝多、戰績卓越,保護着大唐從一隅之地、數百個武裝勢力林立的隋末崛起,打拼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超過千萬平方公裡的疆域!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除了上述名将外,還有一個足以和他們比肩的人物!
他西征吐蕃、北平突厥,守護了大唐西域邊疆26年,但一生中卻郁郁而不得志,被武則天整整壓制了26年,最後病死出征的途中,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個人就是蘇定方的嫡傳弟子,出身河東裴氏的大唐名将裴行儉!
01 站隊錯誤,世家弟子被貶西域
河東裴氏是隋唐時期的高門大閥,裴行儉就出身河東裴氏,父親乃隋朝将領裴仁基。
裴行儉出生的那年,父親剛剛去世。裴家雖然是鐘鳴鼎食之家,但裴行儉的父親卻非嫡系傳人,幼時生活和嫡系裴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唐太宗李世民有意平衡高門大閥的實力,辟“明經科”錄一些出自旁門的世家子弟,裴行儉在考核中拔得頭籌,深受李世民的器重。
公元640年,一直被李世民雪藏的大唐戰神蘇定方看中裴行儉的資質,對他說:“我用兵的謀略,世上沒有可傳授的人,現在你很合适。”
裴行儉大喜過望,當即拜師,蘇定方把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公元651年,已經32歲的裴行儉被關隴集團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長孫無忌、褚遂良把仍在軍伍中任參軍的他提拔出來,任長安縣令,而大唐的京城就是長安。
此時,雖然是高宗李治當政,但朝堂大權都掌控在關隴集團手中。
裴行儉雖是裴氏旁門之後,但畢竟出身高門大閥,那種世家子弟的優越感、團聚力和權力凝聚度都讓他癡迷,緊緊追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
至于武媚娘,此時還在感業寺做她的尼姑,不甘青燈古卷銷骨。
公元655年,武媚娘徹底打敗了後宮中和她争寵的蕭淑妃和王皇後,李治也在武媚娘的慫恿和鼓勵下,堅定了徹底打倒關隴集團的決心。
當時的宰相柳奭、褚遂良已因王皇後被廢而貶黜,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隻剩下裴行儉、高履行、高真行和袁公瑜數人,勢力衰微。
就在不久前,李治和武媚娘聯袂拜會長孫無忌,希望他能支持武媚娘為皇後。
長孫無忌冷嘲熱諷了武媚娘一頓,并點出她是先帝李世民妃子的事實,惹惱了二人。于是,在許敬宗、李義府和李勣的支持下,李治決意不顧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
裴行儉憤憤不平,在長孫無忌府中腹诽武媚娘蠱惑皇帝,為長孫無忌打抱不平。
不料,第二日,裴行儉的言論就被武媚娘知道了,并撺使李治貶黜裴行儉。
李治對裴行儉其實是很有好感的,因為就在不久前,他的師父蘇定方東征高句麗,把欺負新羅國的高句麗和百濟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如果此時貶黜裴行儉,隻怕會引起蘇定方的不滿,何況,蘇定方、李勣是忠于他的軍方人物。
因為李治的猶豫,裴行儉躲過了這一劫。
次年,武媚娘終于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後,而關隴集團也因袁公瑜的背叛而土崩瓦解。高履行被貶,長孫無忌之子被貶,長孫無忌本人也不再插手朝中大事,一應權力收歸李治。
不過,睚眦必報的武媚娘沒有忘記裴行儉對她的背後羞辱,再次撺使李治問罪裴行儉。
李治此時更加猶豫,因為,蘇定方剛剛打敗高句麗和百濟之後,又被調到北方抵抗突厥,戰功赫赫。
不過,李治最後還是選擇了倒向武媚娘,把裴行儉貶黜到西域,做了一個小小的長史。
02 西域立功,“戰神”師父庇護
公元656年,初來西域的裴行儉内心充滿了悲憤和不平,每日借酒消愁,頹廢潦倒。
不料,就在此時,西突厥侵邊,曾被李世民雪藏20年的大唐戰神蘇定方奉命挂帥出征。
當蘇定方聽說昔日這個最看好的徒弟竟然頹廢至斯,把他轉入軍伍,做了一名偏将軍。
得到師父相助的裴行儉終于找到了正确的人生舞台,一生所學盡得施展。
他每次出征必身先士卒、躍馬挺進,凡箭矢所發處,敵寇無不紛紛落馬;凡長槍所指處,敵寇必望風披靡、潰不成軍。
從公元657年到660年,蘇定方兩次挂帥征伐西突厥和吐蕃,裴行儉均為前軍先鋒,陷敵陣而巍然不倒,沖敵營則每戰必勝。故此,裴行儉也獲得了“常勝将軍”的稱号!
兩次大戰後,蘇定方“大唐戰神”的稱号響遍西域,裴行儉也因此聲名鵲起,被蘇定方麾下稱之為“戰神門徒”!
就這樣,裴行儉因為屢立戰功,也從一個小小的偏将軍,晉升為右屯衛将軍,官秩從三品。
也是從那時起,李治開始把裴行儉視為李勣、蘇定方的接班人,刻意培養他。
曾經,追随高門大閥的裴行儉受世家身份的拖累,一直不受重視,偶得長孫無忌等人的提拔,也是昙花一現。但是,他很幸運有一個好師父、好伯樂,才讓他這匹千裡馬煥發出真正的光芒!
可以說,沒有師父蘇定方的庇護,裴行儉必将如千百數被貶黜的世家弟子一樣,在大唐的某個偏僻疆域自怨自艾,潦倒一生。
公元665年,李勣、蘇定方力薦裴行儉任安西都護,守護大唐西域。
在裴行儉剿撫并用的策略下,西域諸部落紛紛來投,而他的師父蘇定方則節度西域諸軍,專心對吐蕃用兵。
吐蕃大相祿東贊對蘇定方又懼又怕,歎曰:“大唐有蘇烈一日,吾不敢東望焉!”
公元667年,李勣、薛仁貴東征高句麗,發動滅國之戰。可惜,大唐戰神蘇定方在西域軍中病逝,未能出現在征東戰場之上。
當時,祿東贊聽說蘇定方去世後,大喜過望,對兒子欽陵說:“吾心已慰,蘇烈一死,大唐唯裴行儉可堪對手矣!”不多久,放下心事的祿東贊就去世了,而他的兒子欽陵則開始積極備戰,打算侵吞西域。
但是,欽陵沒想到的是,裴行儉行軍布陣的本領已得蘇定方七、八成真傳,屢屢受挫。
所以,在和裴行儉的多次對壘中,吐蕃都沒讨到什麼好處,每次都被灰溜溜地打回了高原。至于裴行儉,早已在多年的征戰中磨砺為大唐名将,凜然不可輕視。
但是,裴行儉的赫赫軍功卻引來武則天的猜忌。
03 重用薛仁貴,緻敗大非川
公元668年,李勣、薛仁貴夷滅高句麗,凱旋歸來。
與此同時,裴行儉也被調回長安,任吏部侍郎。雖然吏部侍郎隻是從三品,比安西都護這個正三品還要低一級,但這是在朝堂中樞,且是文官序列,比武将的正三品要清貴很多!
按理,以裴行儉給功勞戰績,完全可以任兵部尚書,但武則天對裴行儉一直心有芥蒂,而太尉李勣又不想插手帝後之争,隻能讓裴行儉在吏部侍郎的位子上委屈着。
公元669年,沒了裴行儉坐鎮西域,吐蕃大相欽陵肆無忌憚,開始侵吞歸順大唐多年的部落吐谷渾。
李治和武則天商量後,決定派薛仁貴出征吐蕃,而副帥則是李勣一手提拔起來的郭待封。
這絕對是一個昏到不能再昏的主意!
因為,薛仁貴是寒門之後,郭待封是将門之後,在講究出身的唐朝,薛仁貴很難用身份壓制住郭待封。而且,郭待封的父親和李勣、阿史那賀魯等大唐軍方大佬是至交好友,在講究人脈關系的唐朝,哪怕郭待封不主動惹事,薛仁貴也難以調動他。
而且,一直以來,薛仁貴都在大唐的東北部作戰,從沒到過高原地區,其本部兵馬很難快速适應高原氣候。
所以,正确的做法應該是讓對西域、對吐蕃了如指掌的裴行儉挂帥!
而且,裴行儉挂帥還有三個明顯的優勢:
第一,裴行儉出身高門大閥的河東裴氏,郭待封雖然是将門之後,但畢竟是新貴。新貴面對老貴族,在那個看重跟腳的時代,他根本沒有叫嚣的本錢。
第二,前吐蕃大相祿東贊是吐蕃權臣,在吐蕃人心中猶若神明,但他最怕的卻是蘇定方,而裴行儉又是蘇定方的傳人。因此,祿東贊的兒子欽陵在心理上就輸給了裴行儉,懼怕失敗。
第三,裴行儉常年在西域作戰,其本部兵馬也來自西域各州府,還長期節制西域各部落。一旦發生危情,裴行儉可以從容調度各部落的兵馬為己所用,而薛仁貴卻是外來的和尚,根本調不動當地任何部落。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裴行儉占據了這三條,可薛仁貴一條也不占。
但是,薛仁貴對李治和武則天有救命之恩,而且,為了防止裴行儉在軍方的影響持續壯大,武則天隻能選擇薛仁貴!特别是,在軍國大事方面有決策權的李治,因為風疾纏身,不得不聽從武則天的主意。
所以,從一開始,薛仁貴西征吐蕃就是必敗之局!
公元670年,薛仁貴率10萬大軍和吐蕃大相欽陵戰于大非川,因郭待封抗命不從、擅自出擊,再加上高原反應、無人援助等諸多因素......10萬大唐虎贲魂斷大非川,是大唐開國以來第一次全軍覆滅的大敗仗!
因此,可以說“大非川之敗”的真正肇始者是武則天和李治,公權私用、排斥異己、感情用事,這樣的帝王皇後,怎能把大唐帶向更輝煌的高位呢?
04 臨危受命,裴行儉再赴西域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吐蕃大相欽陵見好就收,和大唐簽訂了和議。
在和議中,吐蕃人就像4年前大唐東征、西部空虛一樣,第二次提出要為吐蕃王求娶大唐公主,而且指名道姓必須是太平公主!
4年前,大唐東征高句麗,吐蕃就曾提出類似的要求。
當時,李治問計于李勣,李勣認為可以佯裝答應,安吐蕃之心,以便大唐安心東征。後來,大唐滅了高句麗,威名大振,吐蕃沒敢再提此事。
可是,随着薛仁貴兵敗大非川,吐蕃看清了大唐的虛弱,再次提出以太平公主來和親,咄咄逼人。
武則天最疼愛這個唯一的女兒,哪肯答應?
無奈,垂簾聽政的武則天隻好同意讓裴行儉再回西域,擔任安西大都護一職,節度西域各部兵馬,如同當初他的師父蘇定方一樣。
裴行儉臨危受命,回到西域後秣馬厲兵,再次讓吐蕃大相欽陵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就沒敢再提讓太平公主來和親一事。
公元677年秋,已經平定的高句麗、百濟再次叛亂,而挑起戰争的竟然是大唐最要好的藩屬國新羅。劉仁軌再次東征,吐蕃大相趁機東下四川,侵占松州、雲州等大唐州府。
李治和武則天這次還是沒讓裴行儉挂帥。
因此,彼時的裴行儉已經是安西大都護,正二品。若是他再次平定吐蕃,就封無可封,隻能進入大唐的朝廷中樞,像李勣、長孫無忌一樣,擔任司空或太尉一職,且為諸相之首。
對于把持了朝政的武則天來說,她是絕對不希望在朝内看到裴行儉的。
睚眦必報、婦人氣量,也影響了李治和太子李賢,竟然任命隻會紙上談兵的李敬玄為帥,西征吐蕃。
可想而知,這次大唐再次敗了,而且又損失了10萬精兵。
公元678年,大唐的元氣大傷,周邊歸順的各部紛紛作亂,讓大唐疲于奔命。
特别是曾經平定多年的西突厥,在吐蕃人的慫恿下,竟然帶動西域二十四州一起叛亂。西突厥是安西都護府的地盤,大都護裴行儉無需請示大唐中樞,即可自動挂帥平叛。
為了消除吐蕃在背後的威脅,裴行儉征調3萬精兵,和本部2萬精兵,趁着吐蕃向鄯州進攻之際,兩路夾擊,僅僅10餘天就收複了安西四鎮。
公元679年夏,裴行儉兵行奇招,以大部潛至青海湖附近,佯作攻擊大非川的吐蕃兵,而他自己則率10000大唐虎贲,繞行500裡奇襲鄯州之敵。
正在攻打鄯州的吐蕃兵哪裡料到裴行儉這招“聲東擊西”之計,是役損失兵馬20000餘人,一路潰敗到大非川集結,并在裴行儉的大軍威脅下,一路退出大非川。至此,大唐和吐蕃雙方再次回到十年前的防線。
而且,裴行儉打敗吐蕃後最重要的影響有兩個:
第一,曾經要娶太平公主的吐蕃王芒松芒贊死了。
第二,吐蕃被裴行儉打得元氣大傷,短期之内無力再戰了,卑微求和。
05 武則天弄權,裴行儉心死長安
如果僅僅是以上戰績,裴行儉還不足以和李勣、蘇定方等大唐名将并駕齊驅,他真正的輝煌是平定西突厥之亂,并為大唐開疆擴土、興建碎葉城。
衆所周知,大唐最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是在碎葉城出生的。
不過,在裴行儉北征之前,碎葉城還是一塊不毛之地,還沒納入大唐的版圖!
公元679年末,剛剛把吐蕃打得求和的裴行儉暇不暖席、兵不解甲,冒着漫天風雪深入西北諸州,有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密謀作亂的龜茲、于阗、疏勒、碎葉四鎮酋長面前。
裴行儉以打獵為由,把各部酋長帶走,一起征伐叛亂的阿史那都支!
曾經參加東征高句麗之戰的老将蕭嗣業此時依然健在,裴行儉收編了他的部隊,挾裹當地土著酋長,合計30萬之衆,在漫天黃沙的西域尋找西突厥叛軍主力。
雖然唐軍有30萬之衆,但是,彼時的西域既廣袤、又荒涼,這麼多人撒進去,如同河流入海,涓滴不顯。
所以,裴行儉反用對付吐蕃的辦法,以蕭嗣業為中軍,帶領30萬大軍拉開大網緊逼叛軍。而他自己,則率3000精兵深入不毛之地,吸引突厥叛軍主力來襲。
為了麻痹突厥叛軍,裴行儉還請唐高宗李治冊封他為大食安撫使,打着護送波斯王泥涅師回國的幌子一路招搖。
自封西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都支果然上當,把手中10萬大軍投入戰場,截殺裴行儉。
是役,裴行儉以3000精兵大破突厥10萬叛軍,兩次鑿穿敵陣,勇不可擋,再現大唐虎贲天下無敵的神話!
公元680年,在蕭嗣業的緊密配合下,裴行儉一路追着突厥叛軍打到西漢時期的大宛國,生擒阿史那都支,并在焉耆境内修築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宣示大唐對西域北方的控制。
當安西大軍大獲全勝的露布傳到長安,李治聞報大喜,稱贊裴行儉文武雙全,當即下诏晉升他為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将軍,身兼兩大要職。
須知,此時的太子李顯遙領的就是檢校左衛大将軍,裴行儉任檢校右衛大将軍,說明他已是大唐軍方第一人了!
武則天固然不高興,但也無可奈何,畢竟,軍方一直牢牢控制在李治手中。
不過,為了不讓裴行儉進入大唐中樞,武則天還是出手了。
就在太平公主和薛紹成婚後不久,看清武則天睚眦必報的真面目後,大唐宰相劉仁軌主動退居二線、郝處俊告老還鄉、薛元超入東宮輔佐太子避禍,朝堂上忠于李治的大臣已經不多了。
當時,朝内還有崔知溫、裴炎兩位實權宰相。
崔知溫是熬資曆熬上來的,誰都不得罪的老好人;裴炎也出自河東裴氏,但他是嫡系之後。若是裴行儉回到長安,因其功勞,必然會拜相,而且一躍為衆相之首。
武則天利用裴炎和裴行儉的嫡庶之争,慫恿裴炎壓制裴行儉。
本以為能再次在朝堂上大展抱負的裴行儉,看到朝堂上站着的無不是阿谀奉承天後武則天的大臣,再看到本家的宰相裴炎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心灰意冷。
公元681年,裴行儉拒絕做武則天的傀儡,毅然辭去禮部尚書一職,回家養病去了。
後記
裴行儉是初唐極少數文武雙全的名将,自大唐開國以來,也隻有李靖、李勣、蘇定方、劉仁軌四人,裴行儉是第五個,但戰力值又在劉仁軌之上。
這樣的人,有武将不畏生死之膽,有文官不懼強權風骨,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會閃閃發光。
可惜,他生不逢名主!
雖然,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平定西突厥,為大唐開疆拓土,奠定名将之基。遺憾的是,這絕不應是他的人生終點,他本可以帶着大唐虎贲征戰四方,把大唐帶上更輝煌的巅峰!
可惜,他遇到了一個氣量狹窄、牝雞司晨的皇後武則天,被整整壓制了26年!
公元682年,少了裴行儉的威懾,西突厥十州之地再叛。病卧床榻的裴行儉聞訊,上表乞奏,自請為帥再征吐蕃。
同樣在病中的李治含淚答應,親自為他送去自己的黃金戰甲。
可惜的是,裴行儉真的老了,而且接連遭受武則天的政治打擊,身體越發不行了。就在出征的途中,一代名将裴行儉病逝。
縱有沖天抱負,尚需用武之地。甯可戰死沙場,不作婦人傀儡!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曆史回眸#這就是大唐名将裴行儉,也是初唐盛世所有名将的真實寫照!
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随着一代名将裴行儉的去世,初唐盛世,徹底落下了帷幕!
連載【武則天大帝】3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