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之“七虞”
撰稿:成宇 | 主講:成宇
童聲誦讀:王源博 指導教師:王瑩
上期答案
範文甫的上聯分别是:“但願人常健”“何必我千秋不老”,請問他的下聯是:
何妨我獨貧
但求人百病不生
《笠翁對韻》之“七虞”
紅對白,有對無。布谷對提壺(1)。毛錐對羽扇(2),天阙對皇都(3)。謝蝴蝶,鄭鹧鸪(4)。蹈海對歸湖(5)。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6)。麥飯豆糜終創漢(7),莼羹鲈鲙竟歸吳(8)。琴調輕彈,楊柳月中潛去聽(9);酒旗斜挂,杏花村裡共來沽(10)。羅對绮(11),茗對蔬(12)。柏秀對松枯。中元對上巳(13),返璧對還珠(14)。雲夢澤,洞庭湖。玉燭對冰壺(15)。蒼頭犀角帶,綠鬓象牙梳(16)。松陰白鶴聲相應,鏡裡青鸾影不孤(17)。竹戶半開,對牖不知人在否(18)?柴門深閉,停車還有客來無(19)。 賓對主,婢對奴。寶鴨對金凫(20)。升堂對入室(21),鼓瑟對投壺(22)。觇合璧,頌聯珠(23)。提甕對當垆(24)。仰高紅日近(25),望遠白雲孤(26)。歆向秘書窺二酉(27),機雲芳譽動三吳(28)。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29);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30)。
君對父,魏對吳。北嶽對西湖。菜蔬對茶飯,苣筍對菖蒲(31)。梅花數,竹葉符(32)。廷議對山呼(33)。兩都班固賦(34),八陣孔明圖(35)。田慶紫荊堂下茂(36),王裒青柏墓前枯(37)。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38);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39)。
注釋:
(1)布谷對提壺:布谷,即布谷鳥,因啼聲極像“布谷”,而得名。提壺,一種鳥的名字,宋代王之道《浣溪沙·春日》中有“一聲何處叫提壺”的詩句,劉禹錫詩有“池看蝌蚪成文字,鳥聽提壺憶獻酬”的詩句。
(2)毛錐對羽扇:毛錐,毛筆的别名。羽扇,鵝毛扇。
(3)天阙(què)對皇都(dū):天阙,天上的城池,也用以比喻都城。皇都,都城,首都。
(4)謝蝴蝶,鄭鹧鸪:謝蝴蝶,北宋詩人謝逸好作蝴蝶詩,人稱為謝蝴蝶。鄭鹧鸪:唐代鄭谷寫的《鹧鸪》詩,有“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一聯,詩家評為最得神韻,所以被稱為鄭鹧鸪。
(5)蹈海對歸湖:蹈海,戰國時,秦兵圍困趙都邯鄲,魏王派人勸說趙王,尊奉秦昭王為帝,秦兵自退。這事被圍困在城中的齊國将士魯仲連知道,說如果秦真的為帝,自己“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歸湖,範蠡、文種輔佐越王勾踐滅吳,範蠡功成身退,改名換姓,泛舟于五湖。
(6)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花朵看上去那麼新鮮漂亮,那都是因為春雨的滋潤;夜晚的風把竹葉吹得卷了起來,顯得竹子更為瘦削。
(7)麥飯豆糜(mí)終創漢:糜,粥。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在饒陽遇到困難,将軍馮異于滹沱河為他燒麥飯,在蕪婁亭為他煮粥,使他度過難關終于創立了東漢王朝。
(8)莼羹(chúngēng)鲈鲙(lúkuài)竟歸吳:典出《世說新語》。莼菜,多年生水草,可做湯吃。莼羹:一種用野菜煮成的湯。鲈脍,鲈魚切成的絲。晉張翰,厭倦官場,見秋風起,思念起故鄉的莼羹、鲈魚脍,當即棄官而去。
(9)琴調(diào)輕彈,楊柳月中潛(qián)去聽:琴調,用琴所彈奏的曲調。潛,悄悄地。在楊柳下、月光中,悄悄地去聽有人把琴曲輕彈。
(10)酒旗斜挂,杏花村裡共來沽(gū): 酒旗,賣酒小店門前挂的布做的招牌。杏花村,泛指賣酒的地方。沽,買酒。杏花村頭斜斜地挂着酒旗,大嘲豪都來這裡買酒。
(11)绮(qǐ): 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
(12)茗(míng):茶。《毛詩·草木疏》:“蜀人作茶,吳人作茗”。
(13)中元對上巳:中元,傳統節日“三元”之一。即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亡故親人、緬懷祖先的日子。上巳,上巳節,在農曆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祭祀宴飲、曲水流觞、郊外遊春等。
(14)返璧對還珠:返璧,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還珠,相傳古代合浦郡盛産珍珠,許多郡守到任後盡力搜刮,寶珠竟然遷往别處。後來孟嘗去做郡守,清廉自奉,寶珠又回來了。
(15)玉燭對冰壺:玉燭,白色的蠟燭。冰壺,盛冰的玉壺。中國認為:玉,象征君子的品性;冰,純淨堅硬,象征純潔堅貞的高尚品德。
(16)蒼頭犀角帶,綠鬓象牙梳:蒼頭,頭發白了,代指老年男性。犀角帶,即犀圍,就是繡有犀角的腰帶,指品官的腰帶。綠鬓,頭發烏黑發亮,代指年輕美貌女子。象牙梳,象牙做的梳子。
(17)松陰白鶴聲相應,鏡裡青鸾影不孤:松柏下白鶴的鳴叫聲聲呼應,鏡子裡畫着的青鸾自有鏡中的影子相随。《異苑》記載,罽(jì)賓國王得到一隻鸾鳥,從不鳴叫。他的夫人說:“聽人說鸾鳥找到同類就鳴,何不讓它照鏡子試一試。”鸾鳥發現鏡子裡的影象,高聲悲鳴,向天空奮力一飛,就死掉了。
(18)竹戶半開,對牖(yǒu)不知人在否:戶,門。牖,窗戶。竹門半開,往屋裡探視一下,不知道裡面有人嗎?
(19)柴門深閉,停車還有客來無:無,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為“嗎”。柴門關得嚴嚴實實,還有沒有客人停下車來要求住宿的呢?
(20)寶鴨對金凫(fú):寶鴨和金凫都是指古代用來焚香的器具。
(21)升堂對入室:古代居室建築,室外有堂。《論語·先進》記載孔子評價子由:“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意思是他已經有了一定的造詣,但還不夠理想。
(22)鼓瑟對投壺:鼓瑟,彈琴。投壺,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一種禮儀。
(23)觇(chān)合璧,頌聯珠:觇,觀測。合璧,日月合璧,日月同升。聯珠,五星聯珠,指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與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得非常相近,就像一條美麗的珠鍊。合璧、聯珠,都是吉祥的征兆。
(24)提甕對當垆(lú):甕,瓦罐。提甕,典出《後漢書·列女傳》漢代鮑宣的妻子喜歡打扮,鮑宣說:“這和我們的家境很不相稱。”他的妻子于是去掉華麗的服飾,著布衣,并且自己提甕打水。後用來形容修行婦道、甘于貧苦。垆,放置酒器的土台,這裡借指酒店。當垆,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25)仰高紅日近:晉明帝幼時聰慧,有一天,有使者朝見,他的父親晉元帝問他:“日與長安孰近乎?”他回答說:“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第二天他的父親大宴群臣,又問他“天陽和長安哪一個近?”他卻回答說:“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26)望遠白雲孤: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新唐書·狄仁傑傳》記載,“(狄仁傑)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怅久之。雲移,乃得去。”
(27)歆(xīn)向秘書窺二酉:歆向,劉歆和劉向父子,都是西漢學者。二酉,即大、小酉山,在湖南沅陵縣。相傳,秦時有人在此讀書,在山中留下了很多的書。窺二酉,讀了許多古代的藏書。
(28)機雲芳譽動三吳:機雲:陸機、陸雲兄弟,都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芳譽,美好的聲譽。三吳,是他們的家鄉。
(29)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當年飲餞行三杯酒的情景似在眼前,現在卻已經在鮮花叢中喝着酒漸漸老去。祖餞,古人出行,先要祭祀路神。
(30)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出自陶淵明《歸田園居》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31)苣(jù)筍對菖蒲(pú):苣筍、菖蒲,均為植物名。
(32)梅花數,竹葉符:梅花數,古代的占蔔之法。相傳為 宋 邵雍所作。竹葉符,漢帶竹制的信符。右一半留在京師,左一半交給郡國。凡發兵用銅虎符,其餘征調用竹使符。
(33)廷議對山呼:廷議,即廷臣會議,是古代朝廷的議事制度。山呼,古代臣子祝頌皇帝的一種禮節。
(34)兩都班固賦:兩都,即《兩都賦》,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的代表作。
(35)八陣孔明圖:八陣圖,古代用兵的一種陣法,為諸葛亮所創。
(36)田慶紫荊堂下茂:相傳田氏三兄弟商議分家,準備把堂前的一棵紫荊樹也截為三段,第二天樹就枯死了。兄弟三人大驚,說:樹木同株,聽說要分開就死掉了,難道人還不如樹嗎?于是決定不再分居,紫荊樹又複活了。
(37)王裒(póu)青柏墓前枯:西晉時期,王裒的父親被晉文帝司馬昭殺死,王裒在墓前号哭,墓前的柏樹忽然枯萎。
(38)出塞中郎,羝(dī)有乳時歸漢室:中郎,指蘇武。羝,公羊。乳,生羊羔。蘇武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被扣留,蘇武不肯投降,匈奴單于把他流放到北海牧羊,告訴他:“羝乳乃得歸。”
(39)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戰國末年,燕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秦國對他很無禮,于是思歸故鄉。向秦王懇請回鄉,秦王說:“烏鴉白頭,馬生角,一定放你回去。”太子丹仰天而歎,烏鴉果然白了頭,低頭落淚;馬就生出了觭角。秦王不得不放他回來。
今天我們講《笠翁對韻》的 “七虞”,這個韻部一共有168個韻字,分别是:
于 烏 區 夫 無 殳 毋 乎 刍 盧 奴 凫 籲 朱 污 纡 迂 劬 吳 吾 嗚 孚 岖 扶 芙 蕪 蘆 蘇 驅 侏 刳 呱 呼 圖 垆 姑 孤 孥 巫 帑 弧 徂 拘 樞 沽 泸 爐 狐 盂 膚 臾 誅 邾 駒 驽 俘 俞 匍 姝 枯 枸 栌 殂 洙 禺 竽 胡 茱 誣 轳 郛 須 俱 壺 娛 徒 株 梧 殊 塗 珠 租 荼 蚨 谀 逋 途 都 鸪 鸬 屠 晡 桴 瓠 符 粗 舻 菇 菟 菩 菰 萸 蛄 趺 軀 铢 隅 雩 顱 麸 廚 喁 嵎 愉 揄 渝 湖 猢 腴 葡 葫 蛛 觚 谟 趨 辜 逾 酤 酥 鋪 愚 榆 瑚 瑜 稣 蒱 蒲 虞 觎 輸 雛 鲈 摹 模 滹 窬 箍 膜 酴 需 骷 敷 糊 蝴 龉 儒 醐 嚅 孺 濡 瞿 襦 蹰 鼯 氍 癯 衢 鸆
這個韻部和“六魚”一樣,帶有“ü”韻母的韻字歸入《中華新韻》的“十二齊”,還有一部分帶有“u”韻母的字歸入了“十四姑”。
今天我們結合“七虞”這一韻部講一下有關典故的問題。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曆的詞語以及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大緻包括:成語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圖索骥”等;曆史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文學典故,如曉風殘月,大江東去 等;文化典故,如牛郎織女等。
和以前的韻部一樣,這個韻部文中也涉及了很多的典故。我們從中挑選兩個,一個是“莼羹鲈鲙竟歸吳”中的“莼鲈之思”,另一個是“鏡裡青鸾影不孤”的“青鸾舞鏡”。
“莼鲈之思”的主人公是張翰,他是個大才子,詩書俱佳,他在一首描寫江南的菜花的詩中,有“黃花如散金”之句,李白極為喜愛,專門寫詩稱贊:“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張翰不僅詩寫得好,還是一個典型的“吃貨”,并因此留下了“莼鲈之思”典故。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菜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這段話的意思是,張翰見到秋風大起,想起了家鄉的兩道名菜莼菜羹、鲈魚脍,于是棄官回鄉,不久朝中兵變,張翰因此躲過了一場劫難。《晉書·張翰傳》中也有同樣的記載。後來被傳為佳話,“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鏡裡孤鸾”的典故出自南朝宋範泰《鸾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置峻祁之山,獲一鸾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緻也。乃飾以金樊,飨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孤鸾三年不鳴,臨鏡後以為見到同類,便慨然悲鳴,展翅奮飛而死。後來這個典故演化出“鏡裡孤鸾”這個成語:用以比喻夫婦生離死别的悲哀。
不過還有一個關于“青鸾”的典故,但不是出自《鸾鳥詩序》,而是出自《山海經》。這個典故叫“青鳥傳書”,《山海經·山經》記載“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 《山海經·大荒西經》:“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小鵹,一名曰青鳥。” 青鳥,是吉祥之物,也稱青鸾、青鸾信、青鸾翼等。漢代壁畫上常見其于西王母座旁,傳說西王母駕臨前,總有青鳥先來報信。《藝文類聚》記載“七月七日,上(漢武帝)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西漢班固的《漢武故事》也有類似記載。因為青鳥是吉祥的信使,詩人們往往用它傳達思念之情,比如李商隐的一首《無題》詩,借用“青鳥”表達了詩人與相愛之人離别的纏綿情義。是這樣寫的:
《無題》
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從上面的典故,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在詩文中恰當地運用典故,可以達到言簡義豐的表達效果,但是在使用典故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下面的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同一典故常常有不同的表達,比如“莼鲈之思” ,也可以稱之為張翰莼、張翰脍、張翰鲈、莼菜鹽豉、莼羹、莼羹豆豉、莼羹鲈脍、鲈羹下豉、莼脍、莼鲈思、莼鲈鄉思、莼鲈興、莼鲈張翰等等,在詩詞創作中,這些同意典故的不同稱謂,可以為遣詞造句,協調平仄、韻腳提供方便。另一個問題就是有的典故可能會有和它名稱一緻或相近的另一個不同的典故,比如“鏡裡孤鸾”和“青鳥傳書”的神鳥都可以稱為“青鸾”,但這是兩個不同的典故,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在使用的時候,我們就要小心辨别,避免弄錯。
提到典故,我們自然要提到一位詞人,這就是辛棄疾。他是以善于用典而著稱的,比如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短短的22句話,130個字,卻運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焘、廉頗等五個曆史人物的典故,也正是因為他的詞中多用典故,因此有“掉書袋”之稱。有人曾就《永遇樂》這首詞給辛棄疾提意見,說用典過多,辛棄疾聽後大喜,“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辛棄疾潛心修改這首詞,一天修改數十遍,竟然一個月沒有改動一個字。這恰恰說明,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造地設,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效果,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寫所能代替的。可見,用典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恰到好處。
我們在詩文創作中用典也應該像辛棄疾這樣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把典故運用得恰到好處,而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學問、或為了用典而用典。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詩文中用典的問題,自然我們本期的試題也和用典有關,在對聯中用典也是非常常見的,如果恰當地使用典故,可以使對聯妙趣橫生。明代有一位“神童”叫高則誠,七歲時時候,他身穿綠袍從學塾中歸家,路逢官居尚書的鄰居,尚書戲弄他說:“水出蛙兒穿綠襖,美目盼兮。”他見尚書身着紅袍,回答說:“落湯是子着紅袍,鞠躬如也。”尚書聽了,連連驚歎“後生可畏”。這個對聯中的“美目盼兮”和“鞠躬如也”分别是《詩經》和《論語》中的成句,能在即景應對中迅速地引用,确實是需要學問和才氣的。
本期試題
有這樣一副對聯:
“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 ”
14個字運用了6個典故,分别是西席、桃李、桑梓、 東坦、龍蛇、楷模 ,您能說出這六個典故的出處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