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相聲,
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無論是守着“話匣子”,
還是圍着電視機,
或是走進小劇場,
相聲總能讓人開懷大笑,忘卻煩惱。
現在甚至國外都有相聲,
但您知道相聲的起源在哪裡嗎?
沒錯!
相聲的起源就在咱們北京。
掐指算來,相聲有一百多年曆史了,
相聲演員也有十代到十一代了。
您知道第一代相聲演員有誰嗎?
侯寶林?
馬三立?
張三祿、窮不怕
通常被認為是第一代相聲演員。
張三祿是清門相聲的鼻祖。
什麼是清門相聲?
通俗來講就是不為掙錢而說的相聲。
過去喜歡說相聲的有錢人,
好吃好喝将大家請來聽他們說相聲。
他們有時還要在桌子上壓一張紙條,
以區别撂地賣錢的相聲演員。
窮不怕呢?
說相聲是要撂地賣錢糊口的。
所以
大多數相聲演員都把窮不怕作為自己的相聲鼻祖。
後來,出現了“相聲八德”,
就是20世紀30年代初
活躍于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再後來,
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侯寶林等老一代相聲名家。
另外,
好多人都對相聲藝人拜師這件事非常感興趣。
相聲藝人拜師的時候一般會有三個見證人,
即“引師”、“保師”、“代師”。
“引師”就是引薦徒弟認識老師的中間人,
也就是介紹人;
“保師”是保證兩個人有師徒關系的一個證人;
“代師”,有人說是代筆,
代筆來寫個字據,證明兩個人的師徒關系,
還有一種說法,
代師是當你老師不在時,代表他來教你的人。
此外,拜師還講究要請
“說的”、“練的”、“變的”、“唱的”
這四門的人到場。
“說的”即說評書的,
“練的”即練雜技的,
“變的”即變魔術的,
“唱的”即唱戲曲的,
它們都是相聲的姊妹藝術。
拜師過去講究行叩拜禮,
即給老師和師娘跪下磕頭。
此外,
還講究徒弟要在“三節兩壽”時去師傅家看望師傅。
“三節”即端午節、中秋節、春節;
“兩壽”即師傅和師娘的壽辰之日。
相聲藝人學徒三年才能出師。
出師以後,
師傅會給徒弟三樣東西:扇子、手絹、醒木。
過去相聲演員都得有這三樣東西。
師傅給你了,就證明你出師了。
有了師傅,出師以後才能上台表演;
沒有經過師傅教,上不了台。
(文案/采訪:張倩 拍攝/剪輯:李伯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