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在很多人眼裡是美食的象征。古人是“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但現在大部分人恰恰相反,常常是一頓不吃肉,全身不舒服。
可您知道嗎?吃肉容易,吃得健康卻很難!尤其是網上瘋傳“紅肉也會緻癌”,這是真的嗎?紅肉,到底能不能吃?今天我們就說清楚!
什麼是紅肉
平時,我們總聽别人說“要多吃白肉,少吃紅肉”,所以,很多人覺得肉看起來是紅色就是紅肉,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關于紅肉白肉,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給出了明确的定義:
紅肉: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比如牛肉、豬肉、羊肉、馬肉、兔肉等。
白肉:禽類和海鮮水産,比如雞、鴨、鵝、魚肉、貝類等。
所以,“紅肉”不一定都是紅色的,比如某些豬肉,兔肉,小牛肉等。
而顔色發紅的肉,也不一定就是我們說的“紅肉”,比如三文魚、金槍魚、火雞腿等。
而紅肉和白肉除了顔色差異外,營養上也有較大差距。一般來說,在肉質上,紅肉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
在營養上,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A、D),而且鐵、鋅等礦物質也比較豐富。而白肉含有更豐富的蛋白質,其中一些深海魚、貝類肉還有EPA、DHA等營養元素,是紅肉中沒有的。
為什麼要少吃紅肉
一直以來,在營養學屆,紅肉的争議就比較大,尤其是在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将紅肉列為“第 2A 級”緻癌物之後,“紅肉緻癌”的消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那麼,2A級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紅肉可能會緻癌,但是并沒有明确的證據證明“人隻要吃了之後就會緻癌”。請注意,這裡的關鍵詞是“可能”而不是“一定”。而且,癌症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不是說單純食用了某種食物就患癌。
那麼,為什麼還要建議大家少吃紅肉呢?這是因為,多項研究已證實,紅肉吃太多确實不利健康:
1
糖尿病風險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發現,食用過量的紅肉,如牛肉、豬肉和加工肉等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而吃白肉,如魚、雞肉等可使風險下降。
2
增加腸道疾病風險
美國《腸道》雜志刊登研究,男性每周吃6次紅肉會增加腸道疾病風險。
3
傷腎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對63257名成年華人進行研究,經過約15.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發現,紅肉攝入量最多的人群比攝入量最少人群患腎衰竭的風險高40%。
4
增加炎症風險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紅肉和乳制品中存在的一種糖Neu5Gc,容易使身體出現炎症反應,甚至增加腫瘤風險。
紅肉,還是得吃
雖然說紅肉有一些弊端,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優點。一般認為:
1、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和鐵,兩者結合形成血紅素鐵,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成為造血原料;
2、對愛美的女性來說,适當吃點紅肉,可以使面色更加紅潤有光澤;
3、對于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适當吃紅肉,可以改善貧血。
而且,和加工肉制品比較,紅肉它本身沒有緻癌物,隻要适量攝入是不會增加癌症發病風險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于肉類的推薦:每人每天攝入量畜禽肉40~75克,即約一兩到一兩半。而世界癌症基金會對相關證據評估:紅肉攝入量≤500克/周或≤70克/天就不會增加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
也就是說,吃還是要吃,但是不能吃太多。
且烹調方式應以蒸煮為主,因為長時間水煮肉可更好解離紅肉中的有害物質。而減少煎炸、烤制等高溫烹調過程,也能減少紅肉對人體的傷害。
平時,大家盡量少吃加工肉制品(如經腌制、發酵、風幹、煙熏等加工而成的肉類),可以紅肉和白肉交替吃,不必隻盯着一種肉吃。
其實,每種肉都有各自的特點,也沒有哪種食物占居營養的首位,隻有均衡攝入才是最健康的。
資料:養生中國
編輯:尉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