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文化與文字的關系?滅絕人性的殉葬制度(三),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殉葬文化與文字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滅絕人性的殉葬制度
(三)
及元,殘暴的殉葬,令人咋舌。據說成吉思汗死,便殺了二萬人殉葬。
及明,明太祖死後,其孫建文帝朱允文根椐祖父的遺诏,把宮中46個嫔妃為朱元璋殉葬。趙翼《廿二史劄記》說,《明史•後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宣宗崩,嫔何氏、趙氏、吳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諸氏、李氏、何氏,皆從死。
明朝不光皇帝死後以人殉葬,即使諸王府也有殉葬。《周王有炖傳》載,有炖死,英宗賜其弟有爝書曰:“王在日,嘗奏身後務從儉約,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然炖死,妃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死殉,蓋英宗書未到先死(在英宗的書信未達到前便殉葬了)。
而明成祖朱棣,在明史中沒有記載其殉葬的事例,但在朝鮮的《李朝實錄》中卻有記載:帝(成祖)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繩圈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願謂金黑曰(金黑:韓氏的奶媽。韓氏,朝鮮國人,選入中國為明成祖朱棣妃子時,奶媽金黑同來):“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朝鮮國人)俱死。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入辭訣。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歸本國。”仁宇許之丁甯。
今譯:
皇帝朱棣死了,宮人嫔妃殉葬的有三十多人。在這些宮人在殉葬之日,全部好酒好肉給她們享受。吃完後,全部帶入堂中,她們的哭聲震徹殿閣。在堂上面設置有大床小床(可能是按宮中之等級設置的),讓這些殉葬者站在上面,挂一個繩圈放在上面,把他的頭放在繩圈中,把床去掉,全都吊頸而死。韓氏臨死前,想向她奶媽金黑說:“娘,兒走了,娘,兒走了!”話還沒說完,旁邊的宦官把床移開了,韓氏和崔氏都死了。在這些殉葬者才開始升堂時,仁宗(朱棣大兒子朱高熾)親自進來和殉葬者告辭。韓氏哭着對仁宗說:“我的母親(奶媽金黑)年齡老了,希望放她回國。”仁宗答應了韓氏的要求。
可能是仁宗為了兌現諾言,金黑真的放歸回國。這些殉葬者的殉葬秘密,可能是金黑回歸朝鮮後洩露出來,朝鮮的李氏朝廷記錄下來的。至明仁宗朱高熾,也有5名妃嫔殉葬。明朝的殉葬,在後來陸續不斷。後至明英宗朱祁鎮,才下旨廢除殉葬制度。明英宗是一直反對以人殉葬制度的。到英宗臨死時下旨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這殉葬制度應該從我開始要停止)。”
清朝在沒入關以前,一直是存有殉葬制度的。甚至連十二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的阿巴亥也被活殉。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毒瘡發作而死,為權力而争的皇太極抓住機會,說父汗生前有言,要大福晉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無法,自缢而亡。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衮、多铎,是努尓哈赤福晉中兒子最多的一個。在當時後金的制度是“八旗制”,是八旗與碩貝勒共管國政。皇太極掌控二黃旗,代善掌控正紅旗,阿敏掌控鑲藍旗,莽古尓泰掌控正藍旗,所餘的鑲紅、正白和鑲白三旗,分别由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掌控,成為衆多的福晉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因為阿巴亥與努爾哈赤有年齡上的差距,阿巴亥曾有過紅杏出牆的傳聞。故努爾哈赤生前有言,要阿巴亥殉葬。努爾哈赤死時,隻有阿巴亥在其身旁,故阿巴亥傳汗王遺旨是,由多爾衮嗣位,代善輔政。這觸動了其餘四大貝勒的利益。故四大貝勒聲稱:老汗王生前有遺囑,大福晉雖年輕貌美,但心懷疾妒,常使老汗王不快,留下将成為國亂根源,必須殉夫。因此在努爾哈赤死去十八個時辰後,36歲的阿巴亥殉夫而去。
清入關後,順治朝仍有殉葬之事例。順治帝崩,其殉死之妃,随順治梓宮,一同出殡。順治帝崩,有後宮三十名殉葬。康熙時還有四十名宮女為皇後殉葬。康熙厭惡這種風氣,下令禁止。自此這種野蠻的陋習再沒沿襲下去。l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