疒、虍、彳…
這些字竟然隻有一半!
你都認識嗎?
zhì / zhài
本指貓、虎一類的野獸,
所以古代很多神獸的名字
都是以豸為偏旁。
它本身的意思是倚,靠着;病。
所以,“癱”、“病”都以“疒”作為部首。
bō
兩足分張相背,行走不順。
hū
虎皮上的斑紋。
mián
房屋,覆蓋。
許多有頂的字都是以它作為偏旁,
例如“家”、“宮”、“牢”。
chì
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
“行”可以分成“彳”、“亍”【chù】兩個字,
“彳彳亍亍”(真的是個詞)
指的是慢步行走。
guàn / kuàng
【guàn】:
一個過于形象的字,
表示兒童将頭發束成兩角的樣子。
【kuàng】
古同“礦”。
jì
胃裡的氣體從嘴裡出來,
并發出聲音,即打嗝兒。
piě
丿,pie,古同"撇",
漢字主要筆畫之一,自右上向左下斜。
意為"不"。
在漢字中多有使用,如"戊"為"不動之戈"
後期及清代
竈民煮鹽的主要生産工具之一,
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
徑園三尺,深3-4寸。
至今江蘇省裡下河地區境内仍有以"丿"命名的鄉鎮,如東台的曹丿鎮、華丿鎮。在廣東話中迄今還保留其"不"的讀音,意思與"舀"相同。
咋看“丿”隻覺得是筆畫,但細看之下是不是覺得形似草藥呢?
聯想到《大魚海棠》中椿爺爺名“丿”,司百草仙丹之藥神,神農後裔。
jié
漢字中的一個檢索部首;
〝人〞字的一種變體字,
甲金文象一個跪跽人形的側面,
這種跪跽之坐法,
是古人很有禮貌的規矩坐法,
雙膝着席臀坐踵上,
雙手自然垂放于兩膝上。
日本現在還一直沿用這種坐法。
shān / xiǎn
用羽毛來裝飾;
以筆畫表示修飾的意思。
讀音【xiǎn】時
〔~姐〕古代羌族複姓。
“彡”還有羽毛飄然落下的意思喲
huǒ / biāo
火,或熱氣。
讀(huǒ)時,古同"火"。
讀(biāo)時,烈火的意思。
可引申為貨 、家夥的意思,
比如“二灬”。
chuān
①同"川",文異義同。
②漢字部首之一。
又音:shùn,
釋義:同"鬊(shùn)",古文鬊字。
巛,象形字。
甲骨文像大河流水形,兩邊為岸。
金文與篆文線條化,使中間虛線相連。
隸變後楷書分别寫作"川"和"巛",
"巛"隻作偏旁。
其實詩詞君還想說
“巛”還有波光粼粼的意思~
“偏旁部首”雖然常常被連在一起說,但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偏旁:合體字的構字部件。
部首:表示字義的偏旁。
也就是說,所有部首都是偏旁,但是偏旁卻是一個大于、包含部首的概念。
雖然這些字不是常用字了,但是作為偏旁部首,它們本身就提供很多了意義和讀音上的幫助。
轉載自:“詩詞世界”
更多精彩關注頭條号:老北京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