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位置與位移,是高中物理中的基礎概念,高一物理開篇第一章就介紹了這對概念。
從内涵區分而言,兩個概念的區别不難辯分:位置是指空間中的一個“點”,是狀态量;位移是指空間中的一段“線段”,而且是有方向的“線段”,即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過程量。
兩概念之間的聯系也不難理解,特别是建立空間坐标系進行理解顯得淺顯易懂。
時刻與時間,也是這樣一對概念,通過時間軸易容易理解時刻與時間兩概念的内涵區别與外延聯系。
然而,不管是位置與位移,還是時刻與時間,這兩對概念在具體情景中,卻時常混淆不清。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例如,關于“x—t”圖象的名稱問題,學術上一直有讨論,讨論的焦點從糾正邏輯瑕疵向可能導緻的邏輯思維障礙方向轉變。新教材編寫,顯然注意到了這些讨論,并在教材編寫時注重了“準确性”方面的校準。
從這一段描述可以看到,位移—時間圖像,本質上就是位置—時間圖像;若0時刻對應的位置,即“初始位置”(簡稱“初位置”),“選作坐标位置的原點”,t時刻所對應的位置坐标值與位移值恰好相等。正是基于這樣的結果,位置—時間圖像稱為位移—時間圖像也就不存在邏輯上的不自洽了。
但是,務必要注意到:稱之為“位移—時間”圖像時,前提條件是初位置選作為了坐标位置的原點。否則,“位置”絕不能用“位移”一詞代替。
另外,号主也認為,“位置—時間”搭配是不當的,應該稱之為“位置—時刻”。當然,“位移—時間”搭配是合理的。号主曾經指導過教育碩士撰寫并發表過相關論文。号主在本公衆号上也寫過類似主題推文:
兩類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不可通約性及其特殊聯系性|教研分享系列249
然而,在平常教學時,也包括很多教輔書籍中,并沒有注意到前述問題——在圖像中,時常混淆位置與位移、時刻與時間兩個概念,最終導緻邏輯上的不自洽,在公式表示和圖像表示之間的切換過程中,時常呈現思維障礙。 下面舉例說明。
二、題目舉例
題目如下:
題目①中的x—v^2圖像,縱坐标x,題目稱之為位移,然而根據文字描述,x恐怕不能稱之為位移,理由如下:題目稱物塊從靜止開始沿x軸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為零時,顯然“位移”為零,然而圖像顯示,此時的“位移”不為零,而是“—2m”。
顯然,x稱之為“位置(坐标)”,前述邏輯不自洽問題就自然消除了。
本題為圖像辯識題,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根據情景描述推理寫出坐标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物塊從靜止開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學生很容易聯想到速度—位移公式,并寫成:v^2=2ax。
學生寫出上面公式後,可能就“發懵”了,圖線并非如此啊!學生不能辨析位置與位移兩個概念,更沒有糾正題目錯誤的習慣,于是陷入了解題困境中。
注意到,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事實上也描述了“兩個時刻”的狀态關系:
①速度—時間關系
事實上是兩個時刻的速度關系,設t0時刻對應的速度為v0,t1時刻的速度為v,并令t1—t0=t,則有v=v0 at。
②位移—時間關系
事實上是兩個時刻的位置關系,設t0時刻對應的位置坐标為x0,t1時刻的速度為x1,并令t1—t0=t,x1—x0=x,則有 x=v0t 1/2•at^2
③速度—位移關系
事實上是兩個位置的速度關系,設x0時刻對應的速度為v0,x1時刻的速度為v,并令x1—x0=x,則有v^2—v0^2=2ax。
教材在編寫上面關系時,事實上特别令t0=0,x0=0,即有t1=t,x1=x,這就非常巧妙地把狀态關系與過程關系統一了起來,大大地降低了學習難度。然而,如此簡單化處理,存在弄巧成拙之嫌,面對圖像問題和多過程問題時,由于缺失“還原”教學,學生對上面三個公式的運用,時常出現思維障礙,表現為思維僵化,思維不具有靈活性。
可見,不管是公式,還是圖像,在本質上都是表示了兩個狀态之間的關系。對于運動圖像而言,幾乎可以确認,描述的是兩個狀态量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圖像中的x均指位置坐标,t均指時刻,v均指瞬時值;對于運動公式而言,有時候不關心t0、t1、x0,x1狀态值,僅僅關心時間t(=t1—t0)和位移x(=x1-x0)與它們對應“端點”(兩個時刻或位置)的(瞬時)速度之間的關系,這時的運動公式更多地體現出“過程量”的關系。
總之,如果對運動圖像和運動公式做到如上深入理解,并能靈活處理,那麼圖象問題、多過程問題就顯得非常簡單了。
就以本題為例,令t0=0,初位置坐标為x0(由圖可易知x0=—2m),t1(t=t1—0)時刻對應位置坐标為x,速度為v,則有:v^2=2a(x-x0),即x=x0 1/2a•v^2,根據圖象不難知道a=0.5m/s^2,繼而明确v=at,x-x0=1/2•at^2關系,據此可以快速解題了。
由于時間關系,就寫到這。明天再舉一些題例進行讨論,以便于更全面而深入的反思,并促進對教材的理解與認知升華,促進審題與解題能力的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