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怡心雨
古羅馬哲學家、政治家西塞羅曾說,心靈上的疾病比身體上的疾病更危險。十二年前汶川地震發生後,人們不願看到那些失去家園、親人的幸存者,在心靈上繼續遭受恐懼的折磨。心理輔導成為災後一大重要工作。
近日來,費玉清的《一剪梅》突然在歐美爆紅,我覺得與當下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疫情在歐美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人人都處在緊張的氛圍中。
他們的心就如緊繃的弦,太緊,如果受到外物的壓迫,就很容易斷裂。如同我們的精神,如果長期受到外來壓力的影響,心靈就會崩潰。
一定要想辦法,将弦調松一點,《一剪梅》就是那個“調弦師”。
01
為什麼說《一剪梅》是“調弦師”,不僅梅的意寓深刻,歌詞也有着深刻的含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一直是高雅、堅貞、謙虛的品格的代表。常常用來激勵人奮發向上,也象征着那些困難面前不屈不撓、高潔、堅強的人。
梅花的花語又有着淩霜鬥雪,迎春開放,堅強、高雅、風骨俊傲、不趨榮利的含義。
在《一剪梅》歌詞中,“層層風雨不能阻隔,冷冷冰雪不能淹沒,就在最冷枝頭綻放,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這幾句主要是突出表現即使環境之惡劣,也阻擋不了梅花的綻放。與當下歐美疫情之下的社會狀态不謀而合。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看見春天走向你我”這兩句主要表達了堅信美好未來就在不遠處,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此情長留心間”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的流露。
梅花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勇而無懼的思想品質,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氣骨。
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這樣的品質,這樣的人一定如梅一樣,勇而無懼。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求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本能。問題是怎樣做我們才能安全脫險,又不能造成别人的困擾?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歐美那邊因為接受不了每日呆在家裡的痛苦,很多人控制不住走上街頭。
其實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
當然,災難面前,我們很多人都會害怕。因為我們都想要好好的活着,沒有痛苦的活着。
如果面對災難,沒有人铤而走險,擋在前面,最後的局面隻會是人類被災難吞噬。
我們能夠無憂無慮的活着,能夠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一次次化險為夷,都是因為有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
02
逆境的考驗,它讓有些人變得更偉大了,也使有些人變得更渺小了。
逆境中,我們如果想不被心靈擊垮,就要學會及時排解自己心裡的壓力,還要懂得如何才能減少壓力的産生。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災難擊垮,擊垮我們的往往是心裡的脆弱。當我們心裡有壓力時,就會産生不快的情緒,如過分擔心、患得患失等。這樣的情緒像一塊大石頭,它會把生龍活虎的人壓倒。
當我們人在低谷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人拉自己一把。需要一雙溫柔的手、一顆愛心、一份真情......一切正能量的東西就是低迷時最好的補給。
他們想到了,獨立慣了的他們,想到了自我調節,自我補給精神糧食《一剪梅》。
他們對自己是有信心的,他們相信隻要能堅持,一切都會過去的。
就如卡耐基所說的,其實很多事都是我們自己瞎操心,因為我們所擔心的事,有99%的根本就不會發生。
溫斯頓•丘吉爾曾說過: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很多時候的驚吓,不過是我們自己吓自己。
如果煩惱不在我們所控範圍,那麼煩惱還會帶給别人恐慌,困難不可怕,怕的是人的恐慌。
與其恐慌,不如主動找點事做,或是給自己一些精神糧食。
要在憂慮毀了你以前,先改變憂慮的習慣,并記住下面的規則: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卡耐基
學會對自己說,這件事隻值得擔一點點心,沒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困難面前,我們要有如梅一樣的品質,清傲孤立,堅貞不移,不屈不撓。這樣我們才不至于在災難來臨時恐慌,才能臨危不亂。
如果說社會是肉體的世界,那麼自然就是靈魂的世界,而梅花就是自然界中靈魂的代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