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輕簡化栽培技術,是利用強堿性生料栽培草菇,投資小、見效快,栽培草菇後菌渣還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效果明顯,非常适合在蔬菜大棚較多的地區推廣。該技術不需要對設施進行再次投資,僅投入少量地膜、生石灰等即可利用當地豐富的農副産品 — —玉米芯、牛糞或雞糞等栽培草菇,生物轉化率 30%~50%。該模式栽培草菇,不影響環境,并且投資較少,周期短(不足40天),技術簡單易學、易掌握,收益高,并且菌渣可直接耕翻還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性狀,減輕土壤根結線蟲等對重茬蔬菜危害,改善下茬作物質量,提高下茬作物産量。該模式是一種典型的菌菜輪作模式,是多年來在山東聊城市莘縣慢慢發展起來的種植技術,目前已推廣到河南、河北一些蔬菜種植地區,類似蔬菜生産區可以在夏季休閑期推廣應用。現将該模式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
菌株及栽培設施
1. 菌株選擇
選用當地常用的草菇菌株,不同地區、不同環境條件,栽培方法有所區别,宜根據自身情況選用适宜草菇菌株。草菇菌種容易退化,造成減産或絕産。要選擇菌絲半透明,生長均勻,沒有氣生菌絲團的菌種。草菇菌種一般能産生厚垣孢子,有厚垣孢子的菌種一般比較穩産。
2. 栽培設施
采用日光溫室大棚栽培,用單坡面大棚或拱棚都可以,大棚為四周夯土結構,頂層設塑料布和毛氈或草苫,四周設通風口。
°
主輔原料發酵及處理
主料(每平方米用量,下同):玉米芯7.5千克、雞糞(或牛糞)0.012~0.015立方米、生石灰3千克。輔料:碳酸氫铵0.075~0.15千克、麸皮0.075~0.15千克。菌種:1.1~1.2千克。
玉米芯要求幹燥無黴變,不須粉碎,以利于通風透氣散熱。使用時将玉米芯暴曬2~3天,以自身質量的40%添加未變質的幹燥生石灰。泡料方法:根據玉米芯的數量,預先挖好浸泡池,鋪上塑料膜,再均勻撒 30 厘米厚的玉米芯,其上撒1層1~3厘米厚的石灰,之後鋪1層玉米芯撒1層石灰,最後在上面壓上重物灌滿水,使玉米芯完全浸入水中。石灰用量掌握下層少、上層多,加水至沒過玉米芯即可,然後攪拌均勻。每天攪拌,浸泡7~9天,泡透即可使用。其标準為玉米芯發黃,無白心,浸泡後玉米芯pH14。
雞糞(或牛糞)發酵處理:發酵時将雞糞(或牛糞)堆成堆,堆大小以實際使用情況而定,一般為2米寬即可,邊加糞邊灑水适量,建堆後在雞糞(或牛糞)上面覆上塑料膜并壓緊周邊,以保溫防水,自然發酵15~20天後便可使用。
°
建畦接種
栽培前先施入發酵好的雞糞(或牛糞),整地,再施入碳酸氫铵,耕翻後起壟造畦。畦寬不應超過0.8米,過寬容易導緻料溫過高,出現“燒堆”,直接影響菌絲生長,留走道寬0.6~0.7米。均勻置玉米芯于畦上,撒菌種于玉米芯上,料種比 10∶1.5,接種時加入麸皮,接種後覆土約5厘米厚,覆蓋黑色塑料薄膜保溫遮光。處理完畢後料堆最高處應控制在40厘米以下。
°
發菌管理
接種後保持棚内黑暗環境,溫度控制在28~32℃,不要低于25℃。接種後2~3天,當料面溫度達38℃時退去薄膜。定時通風,棚内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85%~95%,注意噴水,保持培養料濕度60%~70%。接種後約5天菌絲長滿料面。接種後5~7天,土層上有菌絲冒出,大棚開始适量通風,同時加強光照,刺激菇蕾形成,床面菌絲過旺時可噴打結菇重水,加大通風,促使菇蕾形成;接種後6~7天,床面開始出現菇蕾。保持棚内溫度28~33℃,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光照500~1000勒克斯。出菇階段每天需通風數小時。
°
出菇管理
每天定時通風2~3次,噴水2次,控制棚内溫度在28~35℃,空氣相對濕度在 85%~95%,即可正常出菇。在接種後第 7~10 天時即有菇體長出,8~11天時可采收。當菇體飽滿圓潤,手捏略感變軟時即可采收。
草菇半開傘後口感變差,失去商品價值,所以要及時采收。因草菇生長旺盛,一般每日早晚各采1次。一般可采4~5潮菇,各潮菇之間菌絲恢複期不須再覆蓋薄膜。草菇采摘後要注意保鮮,不能用低溫保鮮,低溫(4℃)或高溫菇體都會自融出水。要求15~20℃保鮮,最好是适當脫水,延長保鮮期。
°
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因特殊的強堿性環境,在該栽培模式下草菇病蟲害發生較少。病害主要有木黴、石膏黴、疣孢黴菌等競争性病害及臍狀菇等生理性病害。害蟲主要有薊馬、螨蟲等。
草菇生産周期較短,但整個生産過程處在高溫高濕的環境,易發病蟲害。在防治時如使用有毒農藥,不但影響草 菇生長,且極易造成農藥殘留,因此應強調綜合防控。
首先,原料進棚前先悶棚3~5天,再用磷化鋁熏棚,通風2~3天後方可進料。使用的雞糞或牛糞要充分發酵,玉米芯用石灰水泡勻、泡透,避免基質攜帶病菌或蟲卵。
其次,栽培過程中要控制好溫度,菌絲體發育期控制棚溫 28~32℃,子實體形成期控制棚溫30~35℃。注意氣候變化對溫度的影響,要及時通風換氣,控制培養料水分 60%~70%,缺氧或濕度過低均會造成臍狀菇或死菇現象。
最後,采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一是可采用糖醋等誘殺手段去除害蟲。二是采用石灰和醋等防治病害,在石膏 黴、木黴、疣孢黴菌發病區先去除病斑,再噴灑抑制病菌生長的無毒害藥劑。如石膏黴發生時,可噴灑一定量的醋酸稀釋液;鬼傘和木黴發生時撒些生石灰粉,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
其它事項
由于草菇不同品種之間有拮抗作用,連作不能更換品種,最好換棚栽培,隔2~3年再栽培草菇。采用該項技術栽培草菇後,菌渣直接耕翻即是優質有機肥,下潮蔬菜可不再施基肥。該栽培方式不僅不會使土壤變堿,菇渣中含有的豐富有機質及氮、磷、鉀等營養物質還可改善土壤理化性 狀,對克服蔬菜連作障礙有一定的作用,促使下潮作物長勢旺盛,改善品質,提高産量。
文章選自CNKI《農村新技術》:《草菇輕簡化栽培技術》
作者:劉新華,曹修才,張牧海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基層農技推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