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鄰居家媽媽聊天,她接了個電話,然後直接對着電話開罵:
“我跟你講過幾次不要忘帶東西了,怎麼還忘!能不能長點記性啊?”
批評完她家小孩丢三落四之後,她還是急急忙忙地跑去學校給孩子送作業。
等孩子放學回來,我問起這件事,他表現得滿不在乎:“大不了被媽媽多唠叨幾下嘛,反正我都習慣了,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讓我非常驚訝。
媽媽苦口婆心,為什麼也治不好孩子的丢三落四?
孩子被批評之後,會認為自己已經為錯誤付出代價了。而媽媽每次都會幫忙收拾爛攤子,這會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可以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鄰居家的媽媽是在幫孩子解決問題,把本是孩子的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這讓孩子承擔不了自己犯錯的後果。
假如媽媽不去給孩子送作業,那麼孩子就會因為缺交作業被老師批評,可能還會被課代表登記缺交名字,影響期末成績。
這些後果在成年人眼中不算嚴重,可是對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學校是他們一天呆着時間最長的地方,老師在他們心中是專業、威嚴的象征,提交作業是必須完成的日常任務。
缺交作業,就相當于我們在職場中丢了重要客戶的文件。
意識到自己錯誤行為産生的後果并主動承擔,孩子才能學會對自己負責。比如,孩子經曆過丢三落四帶來的後果,他才會出門之前認真檢查。
當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光讓他們體會到後果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解決方法1:運用啟發性問題,鼓勵孩子思考解決方法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應該要怎麼做?”
要注意了,我們不能給我們的問題預設答案,否則還是自己替孩子解決問題了。
不過,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來,你可以給他一些提示。
比如,佩奇一家一起幫喬治找恐龍,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找到,豬爸爸先發現恐龍被喬治扔到了樹上,他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而是問喬治,你是不是把恐龍先生扔得太高一點了呢?佩奇因此發現恐龍被挂在了樹上,非常有成就感。
解決方法2:為解決方法明确規則
比如,孩子去學校之前要先把東西檢查好,如果再忘帶東西,你不會送到學校了。
不過,我們在實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孩子還是會哭着給你打電話,讓你給送書。這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要批評孩子,同時,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出現哼哼唧唧、失望、撒潑等不良情緒而打破規則。
我們一時的心軟,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培養責任感、鍛煉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最後,以一首讓我很有感觸的詩結束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
我愛你
如果前方有一條我曾經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卻執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愛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讓你不能去
而是給你準備好最耐穿的鞋
備好雨傘
告訴你第二個路口很滑
第五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來家裡有飯
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