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貴州日報刊發了《喜看烏蒙處處春》一文,聚焦畢節各族幹部群衆歡度新春的熱鬧場面,感受濃濃的春節氣氛。
丁酉新春,記者走進畢節各地采訪。在“水西故地、杜鵑花都”黔西縣,在歌聲與百鳥齊飛的草海之濱,在全省脫貧攻堅最前線納雍縣董地鄉,在引領貴州西部旅遊走向成熟的百裡杜鵑景區……到處看見畢節各族幹部群衆歡度新春的熱鬧場面,感受濃濃的春之訊息。
2月2日,織金縣化董苗寨三眼蕭文化藝術節,苗族同胞穿着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歡聚一堂(陳德彬 攝 貴景網發)
雞鳴萬壑長天錦,日耀千山大地春。丁酉新春,畢節市處處洋溢着團圓、喜慶、歡樂、和諧的節日氣氛。在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歡度佳節的同時,該市廣大黨員幹部持續進村入戶開展走訪慰問、與群衆并肩攜手在産業基地上忙活;廣大群衆或建新居,或興産業,或參加技術培訓“充電”,積極奔忙在緻富小康路上。
從1月29日起,畢節市即廣泛開展了“和在全市上下,和在各行各業,和在千家萬戶”為主題的幹群鬧新春活動,各縣區通過舉辦書畫展、奇石根雕展、民間文藝彙演、舞龍等活動,為群衆送上了豐富的節日文化大餐。
畢節市2017年迎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動
在鄉村,群衆自發舉辦的春節聯歡活動也一場接着一場。農曆大年初四(1月31日)一大早,大方縣長石鎮海嘎古彜寨就熱鬧起來,姑娘小夥們端着酒杯,唱着《彜家敬酒歌》,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坐落在長石鎮紅山村的海嘎古彜寨,全寨人都是彜族。近年來,由于青年人大多外出務工,彜族文化逐漸淡化甚至面臨失傳。在新春佳節之際,海嘎彜族群衆自發舉辦春節系列活動,彜族同胞們穿着盛裝,載歌載舞,與各族群衆共慶新春,共享彜族文化盛宴。
民族風情烏蒙歡歌篝火晚會
人們在古彜寨品嘗了獨具特色的長桌宴,各民族群衆圍着熊熊篝火跳起熱烈的《烏蒙歡歌》,一起觀看了村民們自導自演的聯歡晚會。歡快的彜族舞蹈,古樸的原生态歌曲,别具一格的傳統樂器演奏,古寨裡陣陣歡聲笑語,更添了節日氣氛。
“從小我就離開家在外讀書,工作後也很少回來。沒想到我們彜族文化這麼豐厚,我真是太自豪了。”彜族姑娘安敏說,今後她會更加重視彜族文化學習和傳承,為發揚民族文化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農曆大年初七(2月3日),大方縣四大班子領導、縣直各單位的幹部職工、部分鄉鎮幹部群衆千餘人齊聚羊場鄉,開展了以“構築兩江上遊生态安全屏障,創建全國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為主題的植樹活動。當天,納雍、七星關等縣區鄉鎮也開展了“幹群共植同心樹”活動,拉開了畢節市春季植樹造林的序幕。
百裡杜鵑景區
農曆大年初六(2月2日),百裡杜鵑景區陽光普照,遊人如織。來自鵬城管理區的苗族群衆楊阿成站在草原上,笑吟吟地看着自家的兩匹馬兒載着客人飛奔。春節小長假,百裡杜鵑遊客爆滿,不少遊客選擇體驗草原賽馬,他的兩匹馬每天可帶來幾百元收入;他的妻子則在草原上經營特色鄉村小吃,每天毛收入2000元以上。夫妻倆齊心緻富,不亦樂乎。
春節小長假期間,百裡杜鵑共接待遊客179278人次,同比增長3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40.08%。“從現在起至清明節、杜鵑花節,這種勢頭隻會有增無減,依托旅遊增收緻富奔小康的群衆隻會越來越多。”景區旅遊局局長羅冠宇自信滿滿地說。
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
節假日裡,黔西縣中建鄉紅闆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内,又有10餘戶群衆喜遷新居。為了确保群衆歡歡喜喜過節、安安穩穩發展,鄉幹部們輪流上山與群衆共度新春,共話發展。
貧困群衆唐元剛、劉光芬夫婦激動地說:“我們一家七口從住了幾十年、漏風又漏雨的土牆房裡,搬進了230平方米、兩層樓的新家;從過去窮得叮當響,到現在擁有40多隻牛羊、年收入3萬多元;從過去養不起孩子,到如今兩個孩子順利大學畢業。一樁樁,一件件,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無論在積雪皚皚的高原之巅,還是在暖陽融融的烏江兩岸,畢節市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衆一起,趁着大好春光,持續弘揚“堅定信念、艱苦創業、求實進取、無私奉獻”的畢節試驗區精神,頑強拼搏,同心攻堅,書寫着群衆同步小康的動人篇章。
黔西洪水鎮:村村都辦聯歡會
洪水鎮附廓社區春節聯歡會。(陳俎宇 攝)
春節期間,黔西縣洪水鎮11個村居(社區)均舉辦了極具鄉土特色的聯歡會,好戲連台轉,農民樂翻天,鄉村處處洋溢着文明、和諧、歡樂的新年氣氛。
美麗鄉村 歌舞升平
大年初三(1月30日)上午,天空一直下着毛毛細雨,陰冷潮濕,寒氣逼人,但在箐利村新光組的半山坡上卻熱火朝天,當地苗家兒女身着嶄新的民族服裝,冒着嚴寒盡情表演着一個又一個精彩節目,滿山遍野的人們把舞台圍得水洩不通,歌聲、掌聲、呐喊聲此起彼伏。初四上午,新橋村,一支由該村文藝宣傳隊奉上的舞蹈《好日子》拉開了聯歡會的序幕,笑聲、掌聲此起彼伏。箐利村95歲的楊樹宣老人在兒女們的攙扶下也來看聯歡會,村委會成員特地給他準備了鋪上毛毯的座椅,老人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所有節目。老人說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家門口看聯歡會,着實過了把瘾。
能人搭台 群衆唱戲
能夠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一道道鄉村風味的文化盛宴,這得益于各村的緻富能人們。在鎮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協助下,春節前各村的能人們就緊鑼密鼓地籌備:開籌備會,統籌資金,編排節目,搭建舞台等。鎮裡還資助每個村2000元編排節目鬧新春,并進行藝術指導,确保每台聯歡會既充滿歡聲笑語又傳遞正能量。各村居(社區)的群衆都主動參與,自編自演。“唱的是身邊的人,演的是身邊的事,聽起來就是親切,看起來就是舒服。”洪箐村86歲的老人李青雲高興地說。
鎮村引導 鄉風文明
洪水鎮是魚米之鄉,更是文明之地。鎮黨委書記李民賦說:“洪水鎮文化味濃,年味濃,這是群衆不懈傳承傳統文化、鎮村兩級持續培育和發展村級文化的結果。”該鎮近年來持續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村級文化建設,引導群衆組建了各種藝術團隊,如解放村農民攝影協會、附廓社區歌舞藝術團、箐利村苗族表演隊……這些藝術團隊不僅逢年過節表演,遇上村裡有婚喪嫁娶也去義務演出,部分藝術團還應邀走出洪水鎮進行有償演出,形成村級文化産業,既享受快樂又增收。在這些藝術團潛移默化影響下,移風易俗的效果特别明顯,喝酒、賭博等陋習明顯減少,鄉風更加文明,群衆建設新農村的勁頭更加足了。(陳俎宇 史開心)
織金:活動豐富群衆樂
溶洞文化旅遊節
農曆大年初五(2月1日)晚,織金縣在鳳西書院舉辦2017年推進全域旅遊、打造“七個織金”新春燈謎晚會,為群衆奉上一道傳統的精神文化大餐,此次燈謎競猜活動為期五天。
雙堰街道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舞龍、舞獅、文藝宣傳隊巡演……精彩紛呈的慶祝活動讓群衆耳目一新,增添了喜慶的春節氛圍。
農曆大年初六(2月2日),阿弓鎮一年一度的苗族三眼箫文化藝術節在化董村拉開帷幕,來自美國的客人和全國各地的苗族同胞分别呈上精彩的文藝節目,弘揚傳承苗族傳統文化精神,增進各民族團結友愛,促進感情交流,同時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吸引了鄰近鄉鎮群衆前來觀看。三眼箫節主要内容是未婚青年通過吹奏三眼箫、情歌對唱等方式,在迎來送往的過程中挑選自己心愛的人,活動将延續到農曆正月十五(2月11日)。
農曆大年初七(2月3日),闆橋鎮組織“闆橋鎮中心村2017年春節”山歌大賽,該鎮13個村的山歌愛好者歡聚一堂,共赴山歌盛會。活動現場,歌手們身着喜慶的服飾,分組答歌,圍繞富民政策、法律法規、民族團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夢等内容自編自唱,風趣、诙諧的内容和優美的歌聲赢得聽衆陣陣掌聲。(白青茂 高文俊 李華 史進)
2月3日,金沙縣文聯組織剪紙協會在鼓韻廣場展出近百幅剪紙作品。圖為群衆正在欣賞剪紙作品。(黃杏 攝)
納雍脫貧戶:準備蓋個大房子
“300斤酒,另送10斤,開門大吉!老哥子你走好。”祝發光朝客人揮揮手,斜陽照得臉龐通紅。
農曆大年初五(2月1日),納雍縣化作鄉倮都村苗族村民祝發光的小酒坊接了一個“大單”,鄰寨一戶人家娶媳婦,一下買光了他新烤的米酒,收入1500元。
最近生意太好。祝發光接了一個又一個訂購電話,一邊止不住樂,一邊又有些發愁。他的這個小酒坊是縣農民講師陳奎幫扶建起來的,開業4個月來,僅有的一套設備滿負荷運轉,每月産量最多2000公斤。但這個月的訂單已超過3000公斤。
“夥計,遇到點問題,你趕緊來幫我想個法子。”祝發光給同村的烤酒師楊發文打電話。
楊發文與祝發光同時接受陳奎的幫扶建起小酒坊,“同門師兄”親如手足。楊發文很快趕來了,聽說祝發光這個月已經接下了3000多公斤訂單,他眼睛瞪得老大。
“你咋個能烤得出這麼多?”
“喊你來就是幫想想辦法嘛!”祝發光說。“我們兩家酒是一樣的,我分點活給你嘛。”
“我也是接滿了的。”楊發文急得一跺腳。
“哎呀!那我隻有退了。”祝發光拿出手機,遺憾地退了幾筆訂單。
去年底,納雍縣農民講師黨支部選點幫扶倮都村,結對幫扶16戶特困群衆。聽了陳奎的課,到陳奎的酒廠實地考察後,祝發光決定拜陳奎為師,建酒坊創業。烤酒,順便發展養殖。陳奎給兩個徒弟每家送了一頭能繁母豬。雖說烤酒坊才開業4個月,祝發光已獲純利近2萬元。從村裡響當當的窮光蛋一下子成為創業緻富典型戶,祝發光覺得像做夢一樣。
“過了年我要趕緊添一套設備才行。”祝發光計算了一下,兩套設備滿負荷運轉,一年至少可賺4萬元,能繁母豬産仔後,還可增加1萬元收入。5萬元能做什麼大事呢?他看了看自家兩間老屋,下決心似地吐了口唾沫,“先賺個大房子來住。”(陳俎宇)
我們一直很幸福
過年了,打工的姐姐要回來了,讀書的哥哥要回來了。
王江想到這裡,趕緊翻身起床,提着掃帚打掃衛生。這是1月25日的清晨,天空飄着細碎的雪花,空曠的田野裡覆蓋着霜雪,道路上還沒有人影。小院子天天打掃,已經夠幹淨的了;家裡簡單的幾樣陳設,也都重新規整了一遍;牆角的蛛網,爐火上的灰塵,也都收拾妥當。看看牆上自己小時候寫的詩,才發現錯了一個字。
納雍縣文昌街道珙桐社區碾房組,小道邊的這戶人家很特殊。9年前,男主人去世了;3年前,女主人失聯了;留下年邁的爺爺和3個孫子。兩年前,姐姐王菊也打工去了。
姐姐沒讀過多少書,在城裡一家烙鍋店當服務員,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資,要供在縣三中讀初三的王江和在縣二中讀初三的哥哥學習用度,還要存一點貼補家用,非常辛苦。王江想到這裡,鼻子發酸。
吃過午飯,伯伯家讀大學的姐姐過來輔導王江做作業。正寫着,聽到爺爺喊:“來客人了!”
原來是縣民政局新春慰問團來了。局長潘登高聲和爺爺打招呼:“老人家,我們給你家拜年了!”說着話,慰問團的幹部們貼的貼春聯,挂的挂燈籠,放的放鞭炮,小院霎時熱鬧起來。沒多久,哥哥姐姐也回來了,王江開心地跑出跑進,笑得小酒窩深深的。
慰問團還送上800元慰問金和棉被、糧油、學習用品等物資,并鼓勵兩兄弟努力學習。
一行人走後,王菊趕緊從行李袋中拿出兩件新衣服送給兩個弟弟。看着姐姐身上穿了幾年的舊衣服,王江眼睛濕潤了。
“雖然沒有父母,但國家一直扶持關懷着我們,姐姐也像媽媽一樣愛我們,我們一直很幸福。”王江含着眼淚說。(陳俎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