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09:23:49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圍爐煮上一壺好茶,古樸竹編提盒中藏着典雅的中式茶點,船夫輕搖橹,水波蕩漾裡船緩緩搖晃。煙雨中的古鎮褪去熱鬧,乘舟穿行在水巷中頗為甯靜。待暮色将至,船頭燈籠亮起,船宴陸續上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充滿煙火氣,茶足飯飽後,輕舟才穿過石拱橋靠岸……泛扁舟、沏好茶、嘗佳宴——在朱家角古鎮最新推出的“珠溪元寶船”上,三個願望可以一次滿足。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1

“珠溪元寶船”将新中式下午茶設于木舟之上

記者了解到,在市民遊客對旅遊産品的需求不斷差異化的背景下,“珠溪元寶船”等業态升級後的旅遊項目在朱家角古鎮陸續“上新”,讓遊客解鎖江南古鎮新玩法。

潮流元素入駐,老街有了新花樣

近幾年,朱家角古鎮不斷探索,給老景點換上“新衣”,注入全新活力。

朱家角古鎮水網密布,“水”文化與“古”文化交融,“船”則将兩者緊密相連。近期,古鎮景區内推出的“珠溪元寶船”項目炙手可熱。一改尋常搖橹船的木質平頂,元寶船的頂棚由竹篾編織,呈拱形,宛如漂浮于水面的金元寶。從課植園碼頭出發,沿水巷行經北大街、放生橋、泰安橋等十餘處景點,全程約45分鐘,讓船上遊客飽覽古鎮各處景點。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2

水面上的“珠溪元寶船”

元寶船最亮眼之處,在于将傳統中式茶歇與特色宴席同設木舟之上,讓泛舟更具閑情雅趣。據了解,船上的茶均出自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樓”。傍晚,來自有着百年曆史的“清代舒宅角裡大院”的船宴陸續上桌,油爆蝦、銀魚炒蛋、糖藕等菜極具水鄉特色。朱家角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導遊部經理丁慧芬告訴記者,平日裡有不少身着漢服、旗袍的年輕姑娘租船遊覽拍照,節假日更是一船難求,“大家都喜歡船上的國風下午茶!”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3

“珠溪元寶船”上的下午茶

“上新”的不僅是遊船。沿着西湖街向南,在小巷深處,紅磚灰瓦的大清郵局舊址映入眼簾。大清朱家角郵局成立于1903年,是華東地區保留下來的唯一大清郵局舊址。近來,大清郵局整體建築進行了全面升級,目前已打造為綜合性的公共文化空間,一樓是咖啡館,二樓是書信博物館,将來會不定期舉辦讀書會等活動,郵局本身寄送信件的功能依然保留,并額外提供“寄給未來的信”等服務。據介紹,大清郵局咖啡館不久後即将投入使用。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4

“大清郵局”舊址門口的清代銅制鑄龍郵筒,目前依然保留寄收信件的功能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5

修繕後的大清郵局舊址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6

“上新”後的大清郵局舊址一樓打造成了咖啡館

古鎮景區東井街110号,一隻頭上長角的巨型豬公仔立于街邊,這是朱家角文創品牌新地标——朱市大集。文創店将朱家角魚米之鄉的風土特色與潮流元素緊密結合,展台上擺滿琳琅滿目的文創産品。此外,店内還有與課植園、大清郵局等傳統景點跨界合作的産品,把無形的古鎮文化注入有形的實物中。比如,店裡一款“桂課來”桂香精釀,就是用課植園中的桂花釀造而成。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7

“朱市大集”中的“豬 角”IP,諧音朱家角,又萌又可愛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8

“朱市大集”中售賣的大米,包裝做成了鯉魚形狀

離開古鎮核心風景區,沿漕港走去,一棟青紅磚相間的仿歐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擁有百年曆史的珠浦電燈廠近來也換上了新面貌。珠浦電燈廠創辦于清宣統三年(1911年),近年來,朱家角鎮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珠浦電燈廠舊址進行修繕保護,如今,修繕後的電燈廠轉型成了民間藝術館,主打非遺木雕、書法、油畫等藝術展品。

不可不知的古鎮往事

旅遊項目“上新”之餘,阿婆粽、紮肉等朱家角古鎮的傳統特色同樣生命力十足,他們是古鎮旅遊IP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多阿婆粽店,到底哪位“阿婆”最正宗?紮肉這種獨特的做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朱家角素以阿婆粽聞名,沿着最熱鬧的北大街走,一路會遇上若幹粽子店,經營模式也基本相同:頭發花白的阿婆坐在店門口,左手粽葉右手稻草,手腳麻利地包着粽子。放眼望去,一路上竟有七八個長相各異的阿婆,而其店門口杏黃色的旗幡上又各自寫着“李阿婆”、“王阿婆”,目不暇接的同時,不免讓人摸不着頭腦:“阿婆粽的‘阿婆’到底是哪位?”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9

手腳麻利的阿婆與她的粽子

最早在朱家角賣粽子、并讓阿婆粽名聲大噪的,是位于北大街308号的“葛恒昇粽子店”。今年62歲的店主程靜告訴記者,葛恒昇是她已過世的母親,也就是買家口中的“阿婆”。葛阿婆是朱家角古鎮當地人,自幼生活在北大街,古鎮景區剛開發時,因不舍搬離舊宅,時年80多歲的她決定開店,就賣最尋常的粽子,沒想到一炮而紅,巅峰時期買家能沿着北大街排隊幾十米。頭發花白的賣粽子阿婆形象從此深入人心,阿婆粽便在朱家角古鎮上傳開。

除了“阿婆粽”,朱家角古鎮的另一個“都市傳說”,便是紮肉。紮肉是江南一帶的特色美食,一說來自紹興,是浙江人年夜飯的必備菜。而對于上海人來說,對于紮肉的印象大多來自朱家角。走在古鎮小巷裡,溫潤的空氣中彌漫着包着粽葉的肉香,破破爛爛的鋼宗镬子燒出最正宗的味道。咬一口炖得軟爛的肉,油潤感頓時包裹舌腔,對美食尋根刨底的欲望油然而生。

朱家角100個粽子要多少糯米(上海朱家角古鎮上)10

熱氣騰騰的紮肉

人們到底是怎麼想到要用粽葉包肉?丁慧芬道出謎底:早年間,知青來到朱家角務農幹活,生活貧苦,難得吃肉。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好客的當地人便會招待他們吃肉,但知青們的日常飲食缺油水,偏愛搶肥肉吃,于是當地人就把肥肉和瘦肉用粽葉包起來燒,“包住就看不出哪塊肥肉多,解決了‘搶肉’矛盾。”借此機緣,人們意外發現這樣炖出來的肉竟和肉粽裡的肉味道一模一樣,從此紮肉便與粽子一道成為朱家角的特色傳統美食。

漫步在朱家角古鎮的煙雨小巷中,能感受到景點更新帶來的新潮流,也能邂逅很多有意思的古鎮往事。古今相通、新舊融合,文旅業态升級後的朱家角正煥發着新活力。

欄目主編:黃勇娣

來源:作者:沈思怡 茅冠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