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丢棄蛋黃
因為蛋黃是不折不扣的營養寶庫,富含優質蛋白質、單不飽和脂肪酸 (油酸)、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還含有鈣、鐵、 鋅等營養素,其整體營養價值遠超蛋清,是蛋類營養的精髓。蛋黃中含有較多膽固醇,但對健康人來說不足為慮。
2. 不要吃生雞蛋
相對來說,生雞蛋不太好消化,并無營養優勢,而且也容易被細菌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風險。不建議生吃雞蛋,如果你喜歡吃生雞蛋,應該購買那種經過特殊檢驗、注明可以生吃的雞蛋。
3. 不要煮過火、煎過火
煮雞蛋和煎雞蛋都是極為常見的吃蛋方式,切記不要過火。煮蛋一般在水燒開後小火繼續煮5~6分鐘即可,煮的時間過長會使蛋白質過分凝固,影響消化吸收。煎蛋時火不宜太大,時間不宜太長,否則雞蛋變硬變韌,不僅口感變差,還影響消化吸收。
4. 不要在室溫下存放雞蛋
夏天溫度高的時候,雞蛋在室溫下容易變質。雞蛋在室溫下 (20~30℃)存放一天,相當于在冰箱放一周,所以雞蛋應該冷藏,這樣可以儲存一個多月。購買雞蛋時要看标簽,一周以内的雞蛋相對來說品質更好。
5. 不要用雞蛋補鐵
雞蛋黃中鐵的含量堪稱豐富,但很難吸收,因為蛋黃中有一種叫作 “卵黃高磷蛋白”的物質會抑制鐵的吸收,蛋黃中鐵的吸收率隻有3%左右,遠低于紅肉、動物血等(20%左右)。
6. 不要在乎蛋殼顔色
不要在乎雞蛋是紅皮的還是白皮的。幫助雞蛋皮呈色的是一種卟啉物質,與雞的品種有關,與營養價值毫無關系。有檢測數據表明,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在營養成分方面不分伯仲。選購雞蛋時,無須在意紅皮還是白皮,新鮮便好。
7. 不要迷信土雞蛋
土雞是指散養的,主要以蟲子、蔬菜和野草為食物的雞。很多人都覺得“土雞蛋”應該比超市裡售賣的普通雞蛋更好,但檢測數據并不支持這種推測。比較而言,土雞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 煙酸、硒等略少一些,總體來說,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營養價值相差不大。但由于雞吃食等因素,土雞蛋中可能含有一些風味物質,讓人覺得味道更好。
8. 不要相信雞蛋與豆漿相克
沒有徹底煮熟的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會抑制蛋白質的消化,影響雞蛋中營養的吸收。但隻要豆漿充分煮開,這種物質就會被破壞,不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但是,把生雞蛋打入熱豆漿中一起喝,是很不提倡的,因為感染細菌的風險會增加不少。
9. 不要忽視雞蛋過敏
一項針對中國3-12歲兒童的研究表明,8.4%的兒童有食物過敏, 其中對雞蛋過敏的人數最多,占所有過敏人群的一半以上。雞蛋過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簽,有時上面會提醒含有雞蛋或其他緻敏食物。
每天一個雞蛋
蛋類是優質蛋白質、磷脂、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鐵、鋅、硒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蛋類不僅營養素含量齊全、豐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所以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中國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吃1個雞蛋(大約50克),或重量大緻相當的其他蛋類, 如鴨蛋、鵝蛋、鶴鹑蛋等均可。當飲食中魚類、肉類或奶類不足時,還可以增加蛋類(如每天2~3個雞蛋)來彌補。雞蛋的吃法很多,煮雞蛋、蒸蛋羹、炒雞蛋、煎雞蛋、荷包蛋、茶蛋等均可。煮雞蛋或蒸蛋囊營養流失少,易消化,是最值得推薦的吃法。
有人愛吃雞蛋,每天吃一個不過瘾,想多吃幾個行不行?在2015年之前,答案肯定是不行。因為蛋黃含有很多膽固醇,一個雞蛋黃就含280毫克膽固醇,而那時普通人每天飲食攝入膽固醇的限量是不要超過300毫克,所以每天最多吃一個雞蛋,兩個都不行,多個雞蛋更不行。但2015年之後,關于飲食膽固醇的科學認知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認為飲食膽固醇多一些并不會導緻血液膽固醇水平升高,也不會導緻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美國膳食指南、中國膳食指南和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飲食建議都取消了飲食膽固醇限量(300毫克/天)。如此一來,人 們再也不必擔心蛋黃中的膽固醇了,每天攝入雞蛋超過一個也未嘗 不可。
2019年12月,美國心髒協會(AHA)發布科學建議,雞蛋與心血管病的發生風險無明顯關聯,對于健康人而言,每天吃一個雞蛋是合理的,每天吃兩個雞蛋是可以接受的。但對于血脂異常的人,尤其是伴有糖尿病和心衰風險的患者,雞蛋每天不要超過一個,其他高膽固醇食物也要限制。
不建議每天都吃很多個雞蛋,即使不用擔心膽固醇,也要考慮營養平衡,吃太多雞蛋勢必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
内容來源:臨床營養網微信公衆号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通訊員:孫磊 秦沙沙 王晶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