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由白敬亭,楊玏,蔡文靜主演的《匆匆那年》播出後,一系列校園青春網劇随之而來;2016年,根據八月長安同名小說改編的網絡劇《最好的我們》開播5年,豆瓣評分8.9,不少網友稱《最好的我們》是青春校園劇的白月光。
《最好的我們》是由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劉昊然和譚松韻主演。故事主要講述了成績平平的女孩耿耿,中考走運考入重點高中校本部,結識了學霸餘淮,耿耿對幫助自己的餘淮由一開始地欽佩,後來在心裡默默地喜歡,畢業後因為各自的原因,二人“失聯”。7年後,最終重逢在一起的青春故事。
八月長安說:好故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給了你勇氣和力量,去把所看到的虛構,變成你做得到的真實。
振華中學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卻給予了許多人溫暖的力量,這與演員的演繹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他們對角色的揣摩,才有了這些具有親和力的故事。
這部劇可以說是青春校園劇的一個裡程碑。因此,現從原著對比、角色塑造、思想立意三個方面分析《最好的我們》受人喜歡的原因。
1.立足原著,高于原著
文理分科,保送考試,藝考等情節在電視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還原。
耿耿因為選文還是選理心事重重的時候,跑去向洛枳請教,對洛枳說:“可我舍不得一個人。”
這裡,心事重重的狀态被譚松韻拿捏的十分地位,略微哽咽的聲音,落寞難過的表情。
洛枳安慰她:“你喜歡他,可他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歡你,所以你留下來,前途和他都不一定能回報你。”
“我幫不了你,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都沒活明白,我又能教你什麼呢?”
幾句關鍵性的台詞,完完全全地按照原著來,沒有做改動,兩位演員也沒有明顯地表演痕迹,就像是學妹遇到難題了去找學姐請教。
原著寫到:高三上學期,學校裡的所有人都在為各自的前程想着辦法,小語種保送,高校自主招生競賽,保送藝考,少數民族加分。
餘淮的翹課在兵荒馬亂中顯得那麼不重要,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安慰她,安慰此時變得如此輕飄飄,我沒辦法說出哪怕一句“沒關系”。
電視劇對原著沒有做大刀闊斧的改編,隻是高中生上課學習、同學情誼等真實生活展開,緊緊地立足了現實生活。
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本身就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最好的我們》将原著的精華做了很好地還原,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為了達到更好地戲劇效果,編劇也會增加一些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
編劇增加了男二“路星河”,路星河對耿耿十年的癡心陪伴最後抵不過餘淮的一句“我來晚了”,這也側面烘托出耿耿對餘淮感情的執着。
十年裡,路星河向耿耿求婚56次,最後一次求婚後不久餘淮出現了。後來她躺在床上回憶和路星河的點點滴滴時,我相信她内心也是想要放棄餘淮的,感情經不起長達10年的等待。她掙紮過,痛哭過,最後還是選擇了餘淮,選擇遵從内心。
她願意和餘淮一起扭轉命運的手腕,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2.每個人物性格鮮明,不同的成長環境側面映射出普通人在青蔥歲月努力拼搏的中學生活。
《最好的我們》以耿耿餘淮從高中入學同桌到慢慢産生好感再到後來久别重逢的過程為主線,其中還涉及了同學之間(朱瑤對耿耿的輕視等等)的沖突與關系緩和、性格迥異的同學各自的煩惱、以及他他們和老師的關系等等,這些輔線交織在一起,豐富了每個人物的形象,每個人物的性格也就更加飽滿立體,讀者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青春。
比如,耿耿和蔣年年家境都很優渥,耿耿開學帶着價格不菲照相機,媽媽還打算送她出國留學等等,她的壓力并沒有很大,遇到難題也都是樂觀面對,性格也像爸爸一樣溫和善良;蔣年年屬于“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她在振華也隻是借讀,高三時去了北京,離開了競争激烈的振華,而平常看似最開朗的她,其實也最孤獨,她渴望父母的陪伴家的溫馨,她都沒有。
家境一般的餘淮,爸爸長期在非洲工作,媽媽一個人支撐着家,常年的艱辛生活無意間給餘淮造成了很大壓力。媽媽的關心出發點都是為了餘淮,她清楚地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隻有讀書這一條路,沒有别的可選。
餘淮拼命做題看書,隻是為了拿到保送資格,心理包袱很大。後來,與耿耿重逢時,媽媽病重,無奈放棄博士,那個曾經驕傲的少年,再也沒有當年理性主義的大志氣。
可以理解,無論多麼遠大宏偉的理想,在現實這把尖刀的磨砺下也隻有退後讓步。
《最好的我們》中有一段是:耿耿餘淮放學一起走着,說:“考場上的每一寸得失,交換的都是人生。”
不論是原著還是網劇,都是想用餘淮的話告訴每個中學生,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越努力越幸運。這也是故事情節給予我們的啟示。
3.貼近現實,正能量滿滿的思想内核使讀者産生共鳴
校園青春劇逐步由不切實際的“青春疼痛”向注重現實生活轉變。讓觀衆能夠在看劇的同時結合自己生活,得到勇氣與力量。
《最好的我們》以耿耿餘淮從高中入學同桌到慢慢産生好感再到後來久别重逢的過程為主線,其中還涉及了同學之間(如朱瑤對耿耿的輕視等等)的沖突與關系緩和、性格迥異的同學各自的煩惱、以及他他們和老師的關系等等,這些輔線交織在一起,豐富了每個人物的形象,每個人物的性格也就更加飽滿立體,讀者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青春。
《最好的我們》中有一個片段是:張平組織學習小組,讓成績好的同學給成績落後的同學補課,互相幫助。
耿耿餘淮,還有貝塔一組,後來幾個人學着學着玩起了撲克。回家的路上,餘淮勸耿耿,不要學貝塔,她還有後路,我們和她不一樣。
這裡很好的反映了普通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如果自己糊弄學習,那麼學習最後也會你。早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家長老師聽到後總是如臨大敵,這部劇再現了廣大家長老師的憂慮,如何巧妙地處理青春期孩子的感情,既不粗暴地“棒打鴛鴦”,也不任由發展,而是悉心教導,也給廣大父母提供了一劑良方。耿耿追随餘淮的腳步,奮發向上,也為青少年的成長樹立了一個正确的價值觀。
寫在最後:
《最好的我們》這部校園青春劇,立足原著又高于原著,貼近現實,正能量滿滿的思想立意,也引導觀衆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同時還有演員精湛的演技為角色增加光彩。這都是《最好的我們》備受喜愛的重要原因。
青春象征美好與陽光,我們在觀看青春劇時不應該忘了我們的初心與夢想,反思自己,不負韶華不負自己。
#那些年追的書和劇##我要上 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