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開懷大笑了?
讓自己大笑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和朋友相約開懷暢飲,可以窩在沙發追自己喜歡的綜藝,可以花兩小時看一部搞笑電影,也可以走進劇場裡,和喜劇演員們度過一小段神奇的快樂時光。
去年一檔綜藝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讓觀衆們愛上了拿大頂劇社。
“默劇王子”王梓、“童心制造機”武六七、以及同屬于拿大頂劇社的“醉酒表演藝術家”潘越以精彩的演出獲得了觀衆的認可。
攝影:癢癢斯基
作為北京一家以針對喜劇探索為特色的劇社,拿大頂曾受邀參與愛丁堡藝術節、天津曹禺藝術節、烏鎮國際戲劇節、南鑼鼓巷戲劇節等國内外知名戲劇節演出。
在無數的線下劇場裡,他們憑借舞台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無比溫暖的表演,帶觀衆走進了一個又一個純粹的歡樂世界。
下周,拿大頂劇社将走進第8屆西溪藝術節,于9月23日在杭州西溪天堂藝術中心上演《拿大頂劇社喜劇秀》。
值此機會,二更與拿大頂劇社的主要成員進行了一次連線,這次,拿大頂劇社又會帶來哪些好玩的劇目呢?
一談到劇社的名字“拿大頂”,很多人以為演員們會表演拿大頂這項雜技,但這隻是美麗的誤會。
在北京話裡,“拿大頂”是倒立的意思。
劇社創始人王梓當初在給劇社起名的時候,也是源于跟隊友的一句玩笑話,“你去那邊拿會大頂吧”。隊員當時覺得這個名字很奇妙,可以很好地把喜劇的内涵表達出來。
從最初的幾個人想一起“玩”戲劇,到隊伍的慢慢壯大,拿大頂劇社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
在這11年裡,他們從最初的“草台班子”變成了正規劇社,但對戲劇的熱愛卻一直保持着從前的樣子。
“有時候我會想,怎麼這麼快已經11年過去了,甚至感覺劇社剛成立的時候就在昨天。”劇社創始人王梓記得剛開始做戲劇時,純粹是熱愛,後來把熱愛變成了事業。
在他看來,戲劇是生活裡的一部分,“沒有很像工作,整體還是非常享受整個表演的過程”。
武六七也是劇社的創始成員之一,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在作品裡加入了很多孩童視角,“感覺自己可能比之前更有耐心了”。
作品本身就需要有不斷調整的過程,有些劇從孩子的視角切入之後,就更需要反複打磨。
不管是默劇、小醜劇、獨角戲還是漫才等表演形式,演員們都是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給觀衆傳遞情感和溫度。
作為拿大頂劇社創始人,王梓的作品以喜劇為主,糅合傳統默劇、小醜戲及口技,并加入卡通片一般的表演風格,誇張且充滿想象力。
其中默劇是王梓最擅長的形式,對他來說,默劇更像是自己的一種生長方式,用來鍊接自己和觀衆。
默劇最大的特色是把舞台現場不存在的東西表演出來,重點在于想象力,讓大家集中在演員所構建的表達環境裡,然後去發展劇情。
基于這點,很多人把默劇理解為僅僅用肢體去表達的劇,從而把肢體和語言分得很開,但其實不然。“在默劇的構思和創作過程中都要以語言為基礎,表演中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和排斥語言。”
作為武六七編劇的經典劇目,《漂流記》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憑借小醜戲的經典搞笑元素、手工制作的花式道具,喚醒了人們的童心。
《漂流記》的靈感來自于《格列佛遊記》,武六七把《格列佛遊記》和手指偶拼到一起,創造出了獨特的表演形式。
其中手電打光影的靈感來自于他小時候經常在家拿手電照着玩的舉動,他很善于将生活中的靈感呈現在表演上。
武六七的作品中往往充滿了童話色彩,在很多劇的創作中,他會先從孩子的視角去切入,整體編完後還會進行多次矯正和修改。
女兒就是其中重要的矯正參考,在編《漂流記》的時候,“電視裡邊的光影部分,我先讓她搬個小馬紮在前面看着,然後我就在那演,完了之後再看她喜不喜歡。我閨女還挺能坐得住的,一直在那搬個小馬紮就在那坐着看”。
在他看來,成年人和兒童在很多方面的理解其實是相通的,但有時候孩子會更直接,想象力也會更豐富。
其實每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着一個孩子,武六七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給大家搭建起了一個又一個奇妙王國。
盡管在巡演中,很多劇目都是之前就确定并且已經演過的作品,但不管是對演員們還是觀衆,每次演出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一是由于他們的表演帶有很大的即興成分,“倒不是說有什麼表演上的調整,也沒有特殊的準備,就是在台上,每場一開始就不一樣”。
這也正是舞台劇的魅力所在,即興演出給了演員們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是對演員們臨場能力的一種考驗。
二是因為他們在表演過程中有很多和觀衆的互動部分,并會根據現場觀衆的反應來做調整。每場觀衆的反應都不可能完全一樣,這也給劇情的走向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之前參加綜藝可能讓更多人認識了拿大頂劇社,但其實成員們覺得,線上的觀摩畢竟是有距離感,劇場演出能帶給觀衆更近距離,更精彩的體驗。
本次杭州西溪藝術節的演出,拿大頂劇社一共準備了7個劇目,涵蓋了默劇、小醜戲、漫才和短劇。演出節目單如下(适合16歲以上觀衆觀看):
這七個劇目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情緒碰撞呢?隻有到了現場才知道。
-END-
撰稿 排版 / 鹿羊
部分圖片素材源自網絡
來源:二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