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重陽節一般都要做什麼?很多人認為重陽節隻是登山插茱萸,的确這兩件事是重陽節這天必做的習俗,此外這天還有很多事适合做一起來看看吧!,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重陽節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重陽節一般都要做什麼?很多人認為重陽節隻是登山插茱萸,的确這兩件事是重陽節這天必做的習俗,此外這天還有很多事适合做。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一般都要做什麼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随着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顔,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争奇鬥豔,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
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于内髒。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并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面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幹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将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
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後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将花蕾莖葉一起采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吃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栗子糕
在北京地區,重陽節吃的重陽糕有兩種,一種是花糕,另一種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制作而成的。糕呈菱形,色醬黃,質糯、栗香、味甜。據《夢粱錄》記載,在宋朝時期就已經有這個栗子糕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