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改變》作者:李松蔚
在上一節中,我們介紹了親密關系在家庭教育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理清了家庭關系中幾組不同的角色關系組合,還分析了家庭系統作為一個“生命體”的發展周期。
那麼,接下來的這一節中,我們将進入《5%的改變》書中的最後一個大的讨論主題:人際關系。
如果說前面我們讨論的幾個主題:自我、家庭、工作、親密關系,都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某個側面,那麼,人際關系就是把這些側面串聯起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重要媒介。
成功的人生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失敗的人生則大多和糟糕的人際關系有關。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有過一條廣為流傳的論斷,他說:一切煩惱都源于人際關系。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真實的人生故事,來了解3種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的“人生的煩惱”,它們分别是:自卑、孤獨和虛榮。
自卑:所有人都“讨厭”我
首先,我們來聽一個自卑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體重接近一百四十斤的女孩。她說,自己是因為暴飲暴食,才一步一步變胖的,每次吃飯都吃到十二分飽,不開心的時候、孤獨的時候、焦慮的時候,她都會選擇吃東西,根本停不下來,卻又完全忍不住。
變胖之後,她自己就陷入了自卑,這種自卑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厭惡”。她說,感覺自己特别醜,醜到所有人都讨厭自己。于是,她不好意思去認識新的異性朋友,心底裡認為他們是不會喜歡這麼胖的女孩的。
這樣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讓這位女孩陷入了痛苦的沼澤。而為了緩解痛苦,她的習慣又是繼續吃東西,用食物來撫慰自己的内心。但是吃得多了,身體又開始變胖,至少是失去了不少瘦下來的可能。
整件事情,就這麼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松蔚老師向女孩提出了一個聽起來有點奇怪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主動策劃一次“暴食行動”,比如在接下來一個星期裡,選出一天,比如周五,把它策劃成“幸福地吃東西的一天”。在這一天裡,不再想那麼多,不再顧忌負面情緒,隻是享受食物,好好吃飯。這個星期裡剩餘的幾天,則不用改變什麼,和平時一樣就可以。
試驗了一個星期之後,這位女孩反饋說,方法十分有效。她感覺到自己在逐步放下暴食這件事,不再一天到晚地擔心所有人“讨厭自己”了。甚至當她在逛街時看到微胖的女孩,會欣賞到對方的打扮、并且想着自己也可以變得漂亮起來。
而這位女孩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改變,背後的原因就是:“通過設置一個固定的時間盡情享受美食的做法,使得“暴飲暴食”這件事情對她來說不再是隻有負面意義的負擔,而是一種具有自我對比參照的,正向意義的事。因此她的心态也随之改變了,她不再被想象中的“外人眼光”控制,而是開始學會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找到了生活的掌控感。
孤獨像一座城堡
第二個故事關于孤獨。這位主人公說,他的困擾是,自己一直在回避人際關系,甚至是在切斷和他人的關系,自己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了,讓自己住進了封閉的城堡裡。
他自己其實并沒有感覺到這樣的“與世隔絕”有什麼不舒服的,反而覺得是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
但是,他隐隐約約地感覺到,這樣的生活狀态可能是不太正常的,他說,他感覺到了孤獨,自己知道城堡的外面“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但問題是,他自己不想走出去。他希望得到李松蔚老師的分析,看自己的心理究竟是怎樣的狀态。
對此,李松蔚老師邀請他做一個實驗: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好好觀察自己城堡之外的生活,觀察别人的真實生活内容也可以,設想一種可能的生活狀态也可以。之後,回答一個問題,做一個這樣的填空句子:“幸好我沒出去,否則我就會怎樣怎樣。”
這位孤獨的“城堡主人”,就這麼每天記錄自己的想法。第一天他說,“幸好我沒出去,否則我會非常非常累。”第二天他說:“幸好我沒出去,否則就會讓人看到我有多不堪。”後面的幾天,他說,幸好我沒出去,否則我就會失去平靜、否則我就會很不安全、否則我就會對自己更不滿、否則我就會更累……類似這些想法,持續了六天。
但神奇的是,到了實驗的最後一天,他想不出來填空題的後半段該填什麼了。比如,幸好我沒出去,否則我就會怎樣呢?好像也不會怎麼樣。這就是他最後一天的想法。
他發現,無論是在城堡裡面還是外面,生活其實都差不多,或者說,城堡内外不是那麼的黑白分明,自己完全可以合理分配兩種生活的比例,達到一種平靜和平衡,自己也不會覺得孤獨了。
所以說,無論是獨處更多,還是社交更多,都隻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沒有對錯高低之分,我們要做的是,努力達到自洽,讓生活更加平衡、圓滿。
虛榮:太在意他人眼光
說完了自卑和孤獨,第三個故事說的是“虛榮”。
故事的主人公說,他特别在意别人的評價,特别想得到别人的贊賞。比如發朋友圈的時候,不管是發文字、圖片動态,還是分享音樂,他的内心總是渴望得到很多的“點贊”。
這種想法其實并不奇怪,可以說人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問題出在,故事的主人公自己認為,這樣并不好,這種心态是自己“太虛榮、虛僞”的表現。
于是,他一邊渴望得到别人的稱贊,一邊又覺得這樣不好,矛盾的心理出現了,把他的生活節奏都打亂了,讓整個人變得扭曲起來。他真心希望自己可以不在意他人的評價,活得自由自在。
對于這個訴求,李松蔚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先不要把自己的這些想法粗暴地定義為“虛榮”,其實它很正常,完全可以順應這種性格特點,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但是,重點要變成,把自己在意的東西,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做對别人有用的事,而不去糾結于别人的評價。
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本身是有價值的、對别人有幫助的,那麼,我們得到的稱贊、認可,都是自然而然、随之而來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事情本身發揮它的價值,有句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