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樓夢》,很多人會想到林黛玉。
這個位列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女子,聰慧靈巧,又美麗易碎,如同冷冷月光下的芙蓉花,香遠益清,絕代風華。
而大家記憶中的黛玉影像,往往又和一個人聯系在一起。
她,就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
多數人對陳曉旭有濾鏡,覺得她和林黛玉一樣,清冷、純真、有自己的驕傲和信仰。
襲人的扮演者袁玫也評價她:
她的個性裡有着一種非常堅定的東西,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滿了浪漫,充滿了世上一切的美好。
戲裡,陳曉旭演的黛玉,用羸弱的身軀,守護了理想中純粹的愛情;
而戲外,陳曉旭也用出家與早逝,完結了寶黛二人的命運。
5月13日,是陳曉旭離開人世的第15年。
提起她,我們依然會為她柔弱身體中的堅定和美好,而深深感動。
生活并不完美,但值得全力以赴
1965年,陳曉旭出生在鞍山的一個藝術世家。
因為跳芭蕾舞很有天賦,所以她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舞蹈演員。
隻可惜,老天偏偏不遂人願。
舞蹈學校招生的時候,陳曉旭通過了所有考核,但在最後的政審時,老師卻給她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你是一個資本主義的苗子,我們不收。”
一句話,生生折斷了她的舞蹈夢。
夢想折翼,陳曉旭隻能在浩瀚書海中,尋找慰藉。
十幾歲的年紀,她就熟讀《紅樓夢》《簡愛》,書裡瑰麗的文學世界,給她的生活照進了光。
14歲那年,她在報刊上發表了第一首詩作《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因為父母過早地将我遺棄,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問我家住在哪裡;願春風把我吹到天涯海角,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豆蔻年華的陳曉旭,人如其詩,甯靜卻不哀怨,充滿一種渾然天成的靈氣。
18歲那年,陳曉旭在男友的鼓勵下,參加了《紅樓夢》劇組海選。
其實,原本她心裡是有些怯的,因為全國那麼多人,導演并不一定看得上她。
可男友卻說,她的外形和氣質都貼近要求,是當之無愧的“林黛玉”。
這句話給了陳曉旭很大的信心,她提筆寫了封自薦信,寄給導演王扶林。
《夢裡三年》裡,陳曉旭說:
“我不是個懦弱的人,我不要做個失敗者,不要别人把我拉在後面,我要挺起身來,勇敢地面對世界的挑戰。”
這個曾經柔弱的少女,終于開始走向社會,接受命運的考驗。
進入《紅樓夢》劇組後,陳曉旭才發現和她競争林黛玉的選手,還有很多。
導演有問過陳曉旭:如果給你别的角色,你願不願演?
陳曉旭堅定地回答:
“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衆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
其實,在所有的候選人裡,陳曉旭并不是最漂亮的,表演經驗也不算豐富。
但那有什麼關系呢?
所有人裡,她是唯一讀完《紅樓夢》的女孩,也隻有她,最了解黛玉。
培訓期間,陳曉旭認真學習琴棋書畫,和各種表演課程,本就古典的氣質,更加充滿韻味。
連曹禺先生看了她的表演都說:
“從梅蘭芳到現在,我看過十幾個黛玉,以這個為最好。”
培訓期過後,陳曉旭脫穎而出,拿到了林黛玉的演出資格。
畢淑敏說:“歲月送給我苦難,也随贈我清醒與冷靜。”
成長之路上,陳曉旭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坎坷,但她既沒有被苦難困住,也沒有被考驗擊退。
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她成全了年少的夢想,也成長為了更好的自己。
堅持自我,比完美更重要
紅樓一夢,夢裡三秋。
演林黛玉的那三年,陳曉旭和演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度過了生命中最難忘的時光。
可是,《紅樓夢》拍完後,劇組解散,陳曉旭也陷入了人生中的低谷。
因為當時拍戲的片酬低,陳曉旭隻能和朋友合租一間寬不足十米的小屋。
房間西曬,一到夏天悶熱無比,陳曉旭的父親看望女兒的時候,都覺得十分心酸。
其實陳曉旭也不是沒辦法改善生活,有些廣告商看中她的名氣,想高價買她的肖像權,但都被陳曉旭婉拒了。
原因很簡單,她不想透支自己的形象。
待在小破屋的日子雖然艱苦,但陳曉旭卻覺得很充實。
她經常坐在床上看書,一看就是小半天。
她覺得,多讀書,才能“真正認清自己,然後選對要走的路”。
1992年,陳曉旭和郝彤結婚,并一起創辦了世邦廣告公司。
雖然兩人都是初出茅廬,但客戶卻給了他們極高的信任。
很多人一聽陳曉旭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都覺得她不會騙人。
而陳曉旭也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她寫的廣告詞,常讓衆人拍案叫絕。
為“五糧春”寫的這段,更是被後世奉為經典:
她系出名門,麗質天成;
秀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卻内蘊悠遠;
壯士為主灑淚,英雄為主牽情,個中滋味,盡在五糧春。
名門之秀,五糧春。
當真是寥寥數筆,氣韻悠長。
不過,雖然有出衆的才華和商業頭腦,但陳曉旭卻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
因為信奉佛法,所以她很少參加應酬活動,即使聚會,也是點素席。
新客戶一開始,還會覺得陳曉旭不禮貌,但合作久了,反而覺得她正直、可靠。
很快,世邦公司在陳曉旭的帶領下,成為了業界标杆,陳曉旭也被評為“中國經濟年度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
在一次節目上,陳曉旭說:
“《紅樓夢》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發現了精彩的大千世界,但又向我關上了一扇門,使我不能繼續演藝事業。
為此,我隻能重新開辟一條路,卻意外地發現,它通向更美麗的遠方。”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陳曉旭都堅守原則,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她不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不在乎旁人的看法,而是笃定内心,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管全世界的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無論别人怎麼看, 我從來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很多時候,他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隻有堅持内心,你才能活成自己要成為的模樣。
難得盡善盡美,隻求此心無悔
2005年,陳曉旭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生活似乎愈發幸福美滿。
可隻有她知道,自己還有一項夙願未了。
因為信仰佛教的緣故,她一直希望能來一場真正意義的修行。
她甚至對家裡人說:
“我現在邊做生意,邊念佛,這不是真正的放下。總有一天,我會出家的,我要完完全全的放下。”
2006年,是陳曉旭人生的轉折點。
這一年,她被确診為乳腺癌,需要做化療,才能好轉。
但陳曉旭卻拒絕了醫生的治療方案。
她說:化療,會傷害我的身體。我甯可健全地去死,也不要殘缺地活着。
父親陳強曾問過陳曉旭,你這麼做,世人怎麼看你?
陳曉旭回答:
“那無所謂,人們即使責怪我,也能漲些經驗。”
陳強一開始不理解女兒話裡的意思,直到女兒去世後,醫院複查乳腺癌的病人,一下增加了四成,他才隐隐明白了些什麼。
有些人的生命,即使凋零,也自有一番意義。
生命的最後三個月,陳曉旭在興隆寺出家,法号妙真。
青燈古佛間的香煙袅袅,拂散前半生的脂粉繁華,從此往後,俗世的紛擾,再與她無關。
因為體内的癌細胞已經發生骨轉移,當時陳曉旭的一切行動,隻能依靠拐杖和輪椅。
但她依然強撐着病體,堅持去寺廟裡誦經、燒香。
生命的最後,她感受到的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一種近乎超脫的釋然。
她說:
“(我)就像一滴水珠,漸漸地澄清,彙入彌陀慈悲的願海,成就博大與永恒。”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安然離世。
紅塵四十載就此落幕,她終究如同書中的黛玉一樣,在這人世中,演繹了紅樓夢一場。
對于陳曉旭的死,人們向來有不同的看法。
多數人覺得惋惜,因為如果她願意動手術,或許就能活的更久一些。
可對一個已經開悟的人來說,生與死,從來不是生命的終極意義所在。
誠如《紅樓夢》所說: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是順從本心,“質本潔來還潔去”;還是忍着病痛,心懷遺憾地過完此生,或許陳曉旭的心中,早有答案。
我們無法對别人的信仰指摘什麼,能做到的,隻有在這充滿兩難的世界裡,好好生活,讓所得所盼,皆如所願。
陳曉旭去世後,導演王扶林感慨:再也沒有人,能演好林黛玉。
生為曉旭,死為黛玉,在很多人心裡,陳曉旭早已成為了藝術本身。
遇到生活的不如意,她用堅定的信念,消解命運的坎坷;
面對塵世的繁華,她看開看淡,終覓得心靈的淨土。
“從頭到尾,她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沒有被污染,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一種世間的貪欲,而改變自己的真心本性。”
這句形容林黛玉的話,放在陳曉旭的身上,再不為過。
她的人生并不算圓滿,但卻因為始終保有最真實的性情,所以顯得格外可貴。
其實,人生本就多有難處,不完美又如何呢?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磨難面前,不忘初心,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便是對生命最好的敬意。
人生海海,未來尚有無限可能。
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活出無怨、無悔的一生!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