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被祖師逐出師門後,一下子轉不過彎來。師徒間的最後對話是這樣的:
悟空聞此言,滿眼堕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甚麼恩義?你隻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作為生命中的第一位恩師,菩提老祖在孫悟空心中的地位無疑是無法替代的,這從他以後謹遵師命再也不提師父名字,除了妖魔鬼怪從不殺害人命就能看得出來(特殊情況下的那一次,以後有講到)。他深知禮數,在菩提祖師和以後遇見的觀音菩薩、三藏師父、佛祖面前從未失一絲禮數,但對所有做官的,包括地位高高在上的玉帝卻一點也不感冒,充分表明了他的心态和處事哲學。然而,師父從此後不再承認他,不給他報恩的機會,甚至連名字都不讓他提起,讓他心理的落差實在太大了。抱着這種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他重新步入了“社會生活”,從而惹出了滔天大禍。
《西遊記》第三回,悟空懷着愁悔煩惱的情緒回到花果山,先是和霸占花果山的混世魔王幹了一架,除掉了他,然後去傲來國君王那裡掠奪了各種武器(注意,未傷一人,說明他再怎麼胡鬧,師父的教化終未敢違,大道的種子已經在心裡紮下了根),最後去東海尋寶,奪得金箍棒和一副盔甲。到了這個時候,他深知再也回不到師父那裡,幹脆破罐子破摔,任性到底,和衆魔王結成了七兄弟,直到不服陰界管轄~不但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去掉,還把猴屬的也去掉了,從此越來越胡作非為起來。似乎頗有一種郁郁不得志,幹脆報複社會的心态。他這時候的心态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以後終于給自己惹了天大的麻煩。
《西遊記》裡面的數字,都是有經典可依據的,比如一萬三千五百斤,四萬七千,還有八萬四千這個數字,佛經裡經常提到,比如人的毛孔八萬四,修行的法門八萬四,八萬四千種病,一杯水八萬四千小蟲,人的最高壽命八萬四等等。非本文叙述内容。
《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心态變化,影射的是一種社會普世觀念。在一個平衡穩定的社會,無論一個人的本領大小,位置高低,财富窮富,都要遵守社會的共同規則,包括道德準則和法律規範。不遵守道德規範,任意而行,隻能是一種結果——隻要破壞了社會規則,最終都有可能觸及社會的法律,最後傷害的是自己。這種普世觀念直到現在也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任性妄為的自由是要不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