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讀後感

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讀後感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0:29

最近參加了《心理韌性:如何培養内心強大的孩子》7天共讀活動,收獲頗多,記錄心得如下:

《心理韌性》D1:

本書在前言中給出了心理韌性的定義和“強悍起來”模型。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簡稱韌性,也被稱為抗逆力、抗挫力、複原力、回彈力等。心理韌性是人應對與戰勝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現在人們常說要反脆弱,反脆弱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心理韌性。“強悍起來”模型記為"TOUGHEN UP",分别代表忍耐挫折、樂觀心态、審視價值、成長心态、關注健康、管理情緒、建設關系、管理壓力、解決問題九個部分。

《心理韌性》D2:

今天讀了第1至3章,分别對心理韌性、抗挫折力和樂觀做了介紹。

韌,字典釋義為柔軟而結實,受外力作用時雖變形而不易折斷。擁有心理韌性既需要内心的堅強,也需要内心的柔軟。韌性如同彈簧,能通過自身具備的剛性恢複原狀,也能通過振動搖擺化解外力帶來的沖擊,甚至将外力壓力化為動力。

挫折訓練和體驗可以培養忍受挫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忍受挫折不是讓人躺平,而是越挫越勇,繼續挑戰。讓孩子遭受過度的挫折也可能會讓他們習得性無助。

樂觀既有先天因素更有後天養成。樂觀和自我欺騙的阿Q精神的區别在于樂觀是面對正視現實,發現積極因素并行動。樂觀的人對事情給予樂觀的解釋,并抱有希望和行動力。

《心理韌性》D3:

今天讀了第4,5章,分别是審視價值和成長心态。無論是ABC理論中關于事情所持有的信念,還是對事情選擇積極還是消極應對,其根本都來自于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價值觀的不同使人對事情有了不同的解讀和應對方法。對孩子而言,從小形成正确的價值觀至關重要。一味追求成功、完美的認知灌輸,會對孩子人生造成傷害。

成長心态基于成長性思維。成長性思維重視成長和發展,承認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并積極改善,不會因暫時的失敗而放棄。“尚未”是成長性思維描述事情發展的用詞。“尚未”隻是一個階段而不是終點,始終相信變化發展,這是與固定性思維根本的差别。讓孩子相信自己成長的力量,并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心理韌性》D4:

今天讀了第6,7章,主題分别是關注健康和管理情緒。

人體作為一個複雜的生物系統,生理和心理因素是相互影響的。中醫說情志緻病,反過來身體上的不适也會引發心理上的變化。書中提到腸腦、緊張焦慮時的胃腸反應症狀都有所經曆。老人家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确實不是虛言。通過加強身體鍛煉,提升生理健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心理起到良好的影響。走路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情緒需要管理,情緒的力量不容忽視。ABC理論是處理情緒的一種可選方式。對事件A而言,情緒感受C的産生是由信念B而引發的。信念B對事件A的不同解釋導緻了情緒感受C的形成。在處理問題時,努力喚起理性大腦的參與,發揮情緒力量的積極因素,減少本能應激反應帶來的消極影響。焦慮是對人影響較大的一種感受。重構認識是化解焦慮的根本之法,即通過給出對事情的不同解釋來化解焦慮。除此之外,焦慮也可以通過一些回避策略來削弱其影響。

《心理韌性》D5:

今天讀了第8章,主題是無條件的愛和感恩。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要注意有條件的愛的行為,以愛之名行控制、交換之實。把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設定标準、目标,隻有在孩子達标時才有享受愛的權利。這種交換性的、有償的、有條件的愛無法給予孩子完全的安全感,從而引發孩子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狀。父母和孩子之間倡導無條件的愛,即不加任何功利性、評價性目标的,純粹的親子之愛。父母和孩子相互接納,因相互間的血脈親情而連接。需要注意的是,無條件的愛不代表無原則、底線的認同。對于人格、品質等方面的要求不能放松。

感恩心态是人能夠感受到自身獲得和他人付出的一種認識。在日常生活努力培養自身的感恩之心,對于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化解不良情緒,發現他人優點等方面有巨大作用。在感恩的同時,增強自身回饋他人的親社會行為,從而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提升自身社交能力和價值貢獻,從而在向他人付出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心理韌性》D6:

今天讀了第9章,主題是管理壓力。人在适應自然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在面對危險壓力時的或戰或逃的應激反應。适度的壓力有助于人們保持警覺和進取心,而過度的壓力則會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對孩子而言,學會應對壓力,化積極壓力為動力是十分有益的。書中特别提到了蘭花型孩子,其特征和其他書中所說的高敏感型人格者類似。培養蘭花型孩子接納自己的高敏感特性,發揮高敏感優勢,揚長避短,為他們提供适宜的生長環境是必要的。

《心理韌性》D7:

今天讀了第10章,主題是解決問題。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隻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去除引發壓力、焦慮的源頭因素。應對問題有三種策略,分别是問題導向型、情緒導向型和回避型。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問題場景,策略和問題場景的錯配可能會使問題激化。比如夫妻、親子相處時有些問題可能隻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需要應用情緒策略來舒解,而如果誤用問題導向策略,隻重視問題本身而忽視了人的情緒,則可能越用力越嚴重。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一味講道理而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是無法取得實效的。解決問題還需要一些軟技能和社交技能的輔助,提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技能對其成長是有幫助的。

總結:

本書總體讀下來,内容涉及很多,介紹了很多父母應對孩子問題的事例,也給出了很多親子間調整提高的實用方法,對父母很有幫助。

說到心理韌性主題,書中介紹了較多培養孩子韌性的方法,其實對于父母、成人而言,自身的心理韌性也需要加強。親子問題的發生,其原因并不全在孩子,父母也要承擔很大責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親子中較成熟、強勢的一方,父母自身的焦慮、控制、攀比等思想言行表現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更需要加強學習,認真反思,重塑自身觀念,和孩子共同成長,成為孩子的榜樣。

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讀後感(強悍起來)1

日讀四時,重度閱讀愛好者,利用早、午、晚、閑四個時段讀書,願與您分享讀書所得。如果您對我的作品感興趣,敬請關注,有關必回,期待與您互動交流,讓我們在頭條共同成長,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