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回家考公,你願意嗎?
在大學畢業之前,很多學生信誓旦旦的說,不願意,不願意。
其中有一部分人說不願意甚至是找了工作之後,仍然還是在父母的催促下“逼着”回家考公務員,哪怕考不上,投入的錢都像打了水漂一樣,但是父母仍然催促自己回家鄉考試,希望能夠在家裡家附近、在父母的身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說起被逼問一下口紅這件事情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今年,畢竟從今年的形勢來看,各行各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唯有公務員這一鐵飯碗能屹立不倒。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回家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但孩子卻希望闖蕩一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兩代人的壓力在找工作儀式上充滿了火藥味,拉鋸戰無時無刻不在蓄勢待發。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對待自己的子女找工作一事上,很多父母們卻有自己的固執看法——安穩的工作為先。
但這不是重要原因。
父母依賴孩子
不求你大富大貴,平平安安的待在父母身邊就好。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工作的安穩幾乎是唯一的要求,但這背後其實隐藏的是父母對于孩子的依賴。沒錯,父母依賴孩子。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依賴父母這件事情一點都不稀奇,但是父母依賴孩子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父母不是孩子的依靠嗎?怎麼反而是成了依賴孩子們呢?
在父母眼裡,孩子哪怕是長大了仍然是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内心,其實自己的父母角色與孩子的角色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離。
這在很多父母的身上都在發生。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将自己的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系分離。
我曾經見過這樣的一個母親,她将自己的子女養大成人之後,子女離開家了,老母親一個人在家裡就覺得孤孤單單,無所事事,身體竟每況愈下,也沒有啥煩心事,但是就是覺得生活沒什麼盼頭,也沒什麼勁兒。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一生的盼頭,如果孩子不需要他們了,離開了他們,在他們右眼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就會覺得内心缺失,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孩子在他們眼前跟他們鬥嘴,他們也覺得是滿足的。
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讓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在家鄉工作,就是為了讓孩子跟自己在空間距離上縮短,這樣似乎心靈上的距離也就縮短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無法真正脫離,其實也是父母注意力無處安放的一種體現。不信你去看那些吃完飯之後就着急忙慌跟同齡人去跳廣場舞的大媽,或者是早就約好跟别人下圍棋的老人,他們會逼着自己的子女在家長考公?沒必要!
他們自己的注意力有地兒安放,知道自己的生活該怎麼過,也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生活該怎麼過。有多餘的注意力的時候,他們也會想念自己的孩子。但隻要自己的注意力有地兒消耗,這樣的想念也會減少。
孩子無法認清自己
很多“被逼”回家考公的人在回答為什麼放棄自己已經到手的offer,聽從父母的安排,回家盲目的考試時,幾乎都有這樣的一個理由:他是我爸媽呀,整天催促着我回來,我能不回來嗎?
但是這些人回來之後,面對父母的安排考公,充當了提線木偶的角色,父母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考試結果是什麼反而不關心,過了不知道會怎麼樣,沒過就繼續考試,麻痹到不知道到底真正的想要什麼。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類似于批量化機器的引子,這确實悲哀。
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父母強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回家考公。而孩子就是不肯回來,父母也沒辦法。
被逼回家考公的考生和那一些逼孩子回家考公的父母,說到底其實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當這些人脫離父母的掌控想要走出社會的時候,其實他們内心也很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才會被自己的父母所影響。
電視劇當中流行這樣一句話:
我生來就是要幹這個的。
其實這裡面有一種使命感,他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幹什麼,認得很清,明白自己想要,所以任何人的決定想法都影響不了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反面,你準備好承受事情好的一面,就一定要準備好接受大不好的一面。
把自己認清了,被逼回家一說,根本就是笑話。
這些被逼回家考公的孩子究竟該怎麼辦?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其實是孩子潛意識裡對于父母這一角色的“畏懼”。
孩子心目中所認為的孝順,就是自己這樣做了父母就會高興,這就是我作為一個孩子該做的事。
對于那一些考公通過的人,或許一輩子都會是父母眼裡的好孩子,一輩子做着父母“讓他做什麼事情,他就做什麼”的事情。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大意是
多讀書,不然你的眼界都是父母給的。
對于這一部分聽從父母安排的人,如果他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聽父母的安排,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應付日子的話,他們的眼界也隻限于父母的日子裡,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擺脫父母曾經的生活環境,永遠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永遠都隻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但在這個世界:
變才是永恒的不變。
我并不是鼓勵大家一昧反抗自己的父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本書當中提到
你感到困惑是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選擇,而你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其實是因為你心中沒有一個标準。
這個标準就是讓我們去做事的标準。就像考試的時候有一根60分的及格線一樣,這就是一個标準。拿不到合格證書你就沒辦法畢業,這也是一個标準,因為有了這個标準,所以你知道自己必須要考過這一個分數線,必須要怎麼做,所以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同樣如此,你找什麼工作不重要,你聽誰的選擇去找工作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心目中的标準是什麼?
這個标準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世界上最稱心的尺子,也不可能丈量出所有人的标準。所以工作到底怎麼找那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的标準是讓父母開心,讓父母晚年舒心,那就
怎麼開心怎麼來;如果你的标準就是我這輩子就是要幹這個,那就怎麼開心怎麼來。
重申,
最後一句不是病句。
理解了就自己理解。
不理解就是不适合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