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也就是農曆十月初一,也是一年一度的“寒衣節”,隻是随着時間的流逝,人們對寒衣節也漸漸遺忘,也有人将其當成“寒食節”。其實并不然,“寒衣節”是和清明節、中元節并列的3大“鬼節”,其又被稱之為“祭祖節”。
早在3000多年前,寒衣節就已存在,可以說它和中國的祭祀文化相伴相生。但至于它的來源,目前說法衆多。有人認為它來源于周朝的“臘祭日”,且時間均為十月初一。
也有人認為,它是由“迎冬禮”演化而來,在立冬到來之時,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舉行迎冬禮儀,并對那些功臣遺屬進行獎賞,如賜給他們保暖的衣服。不過在此後傳播中,變成了今天的“寒衣節”。
孟姜女哭長城的典故也是其來源之一,因衆人對孟姜女愛夫的精神所動容,自發為其丈夫燒寒衣,後來演變成祭祀先人的節日。
寒衣節和“立冬”節氣相近,此時的天氣開始變冷,此時晚輩就會為離世的親人送去衣物,讓其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取暖禦寒。
一、寒衣節習俗1、送寒衣
在寒衣節這天上午,人們就會開始準備供品,如餃子、饅頭、水果、紙币、香燭等,同時還要備上五色紙。
再将五色紙剪成衣服樣式,中間也可放上一點棉花。之後,再将其放在袋子裡,并在外面寫上送衣、收衣者的名字。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可以去墳墓前燒寒衣,當然晚上送去最好。在焚燒時,也需要注意,可以畫個圈,将五色紙全部燒光,不能有半點遺留,不然逝者無法使用。此外,也要給鄰邊的墳燒上一些紙錢,特别是那些孤墳,這樣才能免得其和先祖搶東西。
2、披冬衣
在這天,除了要給先人送上寒衣外,家裡的男人、子女也要披上冬衣。就算天不太冷,也可以穿上圖吉利。同時,如果天氣晴朗,也要将冬衣、厚被子放外面晾曬,以此“迎冬”。
同時,家裡有竈台的人家,也要将煙囪通一通,随後再點燃竈台,讓祖先保佑全家冬天可以很好的保暖。
3、吃冬令食物
在寒衣節這天,大家也會吃上一些冬令食物,如中原一帶會包上餃子,華北一帶會吃上荞面,南方要吃上糍粑、紅豆。吃上這些食物,也是為了讓身子更暖一些。
二、寒衣節忌諱1、忌外人上墳
在上墳時,并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一同去祭祖的,隻能是一個家族内的親人。就算是逝者的外甥、外甥女、女婿,也不能上墳,這樣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2、忌深夜走動
在民間認為,夜裡孤魂野鬼都會出來搶“寒衣”,因此送完寒衣後要早點回家,别在路上轉悠。就算是在城市裡,路口、角落裡也能看到焚燒紙錢的,在外溜達撞見了内心也會有不好的感受。
3、忌動土
在清明這天,人們給先人上墳的時候也會培土,避免墳墓中滲水。不過寒衣節這天就不同了,輕易别動土,畢竟冬季少雨幹燥,如果在先人“頭上”動土是不尊的表現。
民間也認為,如果給墳墓動土的話,可能家裡會招來賊,東西容易丢失。
4、忌靠近深水
古人認為,水為陰,剛好和“鬼”的屬性接近,如果離深水近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危險。同時,冬天本身就主陰寒, 如果這天遊泳,那對健康也會帶來影響,一旦在水裡抽筋了,那可就麻煩了。
三、“寒衣有3怕”1、怕登高
寒衣節這天,外面已十分寒冷了,此時不宜登高,不然會有危險。在民間來看,十月一這天為“危日”,不能登高,也别去陌生的地方。
2、怕剃頭
寒衣節這天晚輩要祭祖,而祭祖也是“孝道”的最好表現,但如果這天剃頭的話,那就違背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原則,祖先看到了也會生氣。
而寒衣節也是丁巳日,有“丁不剃頭”的說法,不然容易腦門生瘡,因此這一天古人是不敢剃頭的。
3、怕晴天
民間有“立冬無雨一冬晴”的說法,但後半句是“沒有十月一靈”。理解起來并不難,立冬當天如果不下雨,那冬季就沒有多少雨雪,為傳統意義上的暖冬。但看立冬不如看十月一的天氣,如果這天晴天,那冬天定然沒有多少雨雪。
因此古人怕十月一天晴,這樣冬天可能就會迎來暖冬,對莊稼的生長不利。
不管怎麼說,寒衣節盡管不被重視,但作為農村人,還是别忘記這一傳統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