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轉讓,5年前的老賴,還剩50多萬,40萬出,隻限煙台地區當面交易,可提供相關信息。”“借條轉讓,借款人在營口賴屯,借條沒問題,由于本人不在營口不方便要債,有專業人士就把借條收了吧,價格詳細談。”
在二手交易平台“閑魚”上,各式各樣的借條作為商品公開銷售,甚至部分已經完成了交易。這背後,既有債權人對老賴的“束手無策”,也有部分“專業催收人士”瞄準商機大展身手。不過6月10日,一篇題為《老賴朋友欠錢不還,我把欠條挂閑魚賣了》的文章“刷屏”之後不久,閑魚方面已将此類商品下架。
盡管如此,閑魚上依然能找到不少于借貸相關的商品鍊接,甚至有人在商品頁面曬出欠債者照片喊話“還錢”!
作為一個二手商品交易平台,這些看似奇葩的商品背後,折射的法律風險引人關注。
此前閑魚上轉讓借條的商品頁面
“價值”50萬借條賣40萬
作為國内發展較成熟的二手交易平台,閑魚上有各類二手商品五花八門,借條也不例外。
在閑魚上如何“轉讓”借條?日前記者打開閑魚搜索“借條”,出現了不少轉賣借條的信息。綜合排序第一的商品标價僅0.1元,進入商品詳情頁才發現,昵稱“羅曼小精靈”的賣家要出售的是一份還有50多萬元未收回的“借條”,實際售價為40萬元。
網友轉讓的借條附帶法院判決文書
根據賣家展示的商品圖片,記者看到,這實際是一份法院判決書。被告人被判需賠償原告共計人民币77萬餘元。從賣家的描述可以看出,該案被告人即債務人仍有50餘萬元賠償款未支付。在賣家的展示判決書中,被告人的名字被打了馬賽克,賣家特别注明“隻限煙台地區當面交易,可提供相關信息。”
“我看到别人在轉賣借條,覺得這想法挺有意思,還有人交易成功了,多少挽回了損失。”另一名将借條挂在閑魚出售的賣家對記者表示,他覺得打官司費時費力也不一定拿得回錢,想碰碰運氣,也借機向債務人施壓。“如果這招不奏效,還是會打官司。”
不止轉欠條,代催收欠款可提成45%!
除了轉賣借條,記者發現閑魚不少與金融借貸相關的“商品”,有人面向網友借錢,有人曬出“老賴”照片要求還錢,還有人發布商品頁面可以放貸,甚至有人發布“承接催收業務”的商品信息。
“催收”商品頁面
一名昵稱為“觀瑞賢”、位置在廣州的賣家,發布了一條“解決任何催收與被催收問題”的信息。他在介紹中稱:車貸,房貸,銀行P2P,高利貸,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我來幫你處解決方案,不要怕,有我在,從事正規催收10年,也被催過,也催過别人……教你如何牽着催收走,或如何與債務人談判和快速找人……
不管是催收還是躲催收都能辦,真有這麼神通廣大?随後,記者以需要催收服務的名義與其取得了聯系。得知債務人在上海,“觀瑞賢”表示,債務金額需在20萬元以上才接,“我們也有成本,欠款太少不值當。”他接着介紹,催收業務共有兩種收費方式:一種是一次性先付5萬,另一種是收回錢款後提成45%。“這是行價,大家都一樣。”
當記者問到會采取哪些手段進行催收時,“觀瑞賢”有所保留:“我們自己必然有辦法,談判,肯定是正規的。”記者追問會否使用暴力手段,他發了一個“流汗”的表情後說:“現在都什麼社會了,我們還是有分寸的。”
“需要多少時間可以催收成功?”記者接着問。“時間不确定,沒有百分百,正常3-5天有結果。”“觀瑞賢”稱,來回機票和住宿都要買家負責,“一般都是來3個人,肯定搞得定。”
像“觀瑞賢”這樣在閑魚上提供催收服務的人有不少。有的稱經營正規讨債公司,有的代為發送催收信息,還有的專門傳授催收話術。這些“商品”多的有近百人“想要”。與之相對的,也有人出售“防催收”軟件,提供阻止催收電話和信息騷擾的軟件。
還有人在閑魚上放貸
二手平台發布這樣的信息合法嗎?
轉賣借條、代催收和防催收,閑魚平台上與債務相關的各類“奇葩”商品應有盡有,形成一條“産業鍊”。不過記者發現,6月10日下午閑魚已經将轉賣借條的商品下架,但一些借款、放貸的商品頁面仍在。
通過電商平台轉賣借條、放貸讨債在法律上是否可行?在法律界人士看來,轉賣借條的實質轉讓債權,雖然是法律允許的,但在網上買賣借條的行為仍存在諸多法律風險。
“閑魚轉賣借條,這從法律上講是一個‘債權轉讓’的概念。債權人可以将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債權轉讓應當通知債務人,沒有通知債務人的情況下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法律效力。”上海嚴嫣律師事務所主任嚴嫣說。
嚴嫣指出,雖然法理上可行,但不代表實務當中完全無風險。“因為大多數閑魚轉賣的欠條,都是催收困難的,原債權人轉讓債權的情況下有沒有辦法通知債務人,同時有無證據證明通知了債務人,也是關鍵。”
北京觀韬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葛志浩對此持同樣的觀點。他說,如果債務人不知情,仍可向原債權人履行債務從而導緻借條債務清償,買家(即債權受讓人)如果沒有及時了解這一信息,可能導緻“買”了真實借條仍然得不到保護的結果。另外,通過網絡交易轉讓債權,債權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那麼買家肯定存在較大風險。
葛志浩表示,在網上買賣借條,如果導緻第三人的身份信息遭洩露,那麼将對他人的個人信息造成侵害,“輕則侵權,重則可能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有人在閑魚上曬出欠款人的信息”催債“
“催收”服務違法嗎?法律界人士這樣說
轉賣借條有風險,那從閑魚上找個人或公司幫忙催收欠款呢?“催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它本身是不存在問題的,就像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債權的權利一樣,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如果采取了暴力或軟暴力的催收手段,類似于侵犯名譽權、限制人身自由等,那就涉嫌違法了。”葛志浩說。
嚴嫣認為,找他人催收欠款“非常危險”。“在當前的法治環境之下,任何暴力或者帶有強迫性質的催收,都有可能列入違法犯罪行為,那麼債權人作為委托方,對催收人的催收行為、以及産生的不良後果也難免要承擔法律責任,得不償失。”
對于欠債不還的老賴,兩名律師均表示,通過訴訟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維權途徑。判決結果出來後,仍不履行還款義務的老賴,将被納入征信系統。另外,2018年5月1日起,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證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對特定嚴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車、飛機、出入境等,做出規定。截至當年7月10日,全國已有280萬失信被執行人迫于信用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
欄目主編:簡工博 文字編輯:簡工博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笪曦
内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