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造價群裡的一個同行問了一句,砌體牆的厚度含不含抹灰厚度?
這個問題乍一看很小白,仔細研究,其實發現不是那麼簡單,可能很多人會搞不清楚,并且很難解釋清楚。
并且在這個問題基礎上,延伸到了另一個問題:平面圖200厚、100厚的牆體,有些地方的工地現場實際隻有190厚、90厚?
下面,我們來一步步探究問題,研究之前,我特意去照了幾張照片
這是100厚的牆體,實際隻有90厚
這是200厚的牆體,實際隻有190厚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專業名詞,“模數”,什麼是模數?模數是一個單位,為了讓建築工業化大規模生産,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築構配件、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換性,統一選定的協調建築尺度的增值單位。
不過這裡的磚模數,和建築模數不一樣,建築模數的規範來源《建築模數協調标準》(GB50002-2013),其中裡面有個基本模數,基本模數用M表示,一般1M=100mm,整個建築物和建築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築部件的模數化尺寸,都是是基本模數的倍數。在基本模數之上就形成了擴大模數2M、3M、6M、9M等,分模數M/10、M/5、M/2等,一般建築制圖這些軸線的間距就是引用的這本規範,我就不多講了,大家可以具體翻一翻。
而磚模數和建築模數一般都不協調,磚的模數,就是各種磚的規格,标磚是我們最能熟悉的一種磚,他的尺寸規格是240*115*53,我們一般用标磚的長、寬、高作為磚牆厚度的基礎,加上10mm的灰縫來進行組砌排磚,形成了牆的模數,所以就有了12牆、18牆、24牆、37牆、49牆這類,排磚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牆能準确地按照放線的位置咬槎搭砌,并盡量使門窗洞口、附牆垛等處符合磚的模數。
磚的模數了解清楚之後,我們就來正式回答問題,砌體牆的厚度含不含抹灰厚度?
我們可以直接回答不含,原因有二:
其一:如果含抹灰的話不止這麼厚,比如你的磚實際隻有190、180mm,加上抹灰兩邊各20mm或者15mm就是210~230之間,明顯和圖紙平面标注的尺寸不符,可能你會說萬一抹灰厚度不是20mm呢,是更薄的呢,剛好兩邊補平那種,我覺得更不可能,根據《抹灰砂漿技術規程JGJT220-2010》的相關規定,規定了一般抹灰和高級抹灰的最小厚度。(聽說還有170厚的磚,鋁模壓槽,把砌體的抹灰面留出來,然後左右互抹15,剛好200,和砼牆齊平,砼就隻挂膩子,這種工藝我還沒遇到過。)
其二:看節點大樣圖推測牆體厚度不含抹灰:
一般節點大樣圖都會有牆體的厚度和抹灰的示意線條,如果要做外保溫則會有保溫的圖例,保溫圖例外在加一道藍色的示意線表示保溫做完在抹灰。
上圖就是某個項目的建築節點大樣,斜線就是牆體,寬度是200,然後外面的藍色就是示意的抹灰的厚度20mm,為了研究20mm的厚度,我看現場有些地方做了灰餅了,我就去量灰餅的厚度,确實是20mm。(不同項目抹灰厚度不同,具體查看自己項目的建造标準)
抹完灰的牆體更厚了
兩個原因講完,大家應該明白了,那麼為什麼現場與實際相差10mm,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我們都知道磚坯都是有一個尺寸的,但是出窯後都是有一些的縮水,所以說在尺寸上就會有差異。其二就是磚的模數要求。
請大家翻開建築模數協調标準規範,在這本規範的模數協調原則中,寫明了這麼一句話:選擇部件的優先尺寸,就是在保證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實行最少化參數,以便減少建築部件的品種和規格,确保制造業經濟、高效。
厚度的優選尺寸符合模數是為保證牆體部件圍合後的空間符合模數空間的要求;考慮到新型牆體材料的應用、傳統厚度牆體材料的存在以及經濟等因素,外牆厚度的優先尺寸系列保留了150、200、250、300等尺寸系列。
在後面優先尺寸的說明中,也強調的說明了:承重牆和外圍護牆厚度的優先尺寸系列宜根據1M的倍數及其與M/2的組合确定,宜為150mm、200mm、250mm、300mm;
這就是為什麼建築平面圖牆厚都要标注為200、100厚,那為什麼有些牆厚和實際磚的尺寸會有差異?其實在這本規範也告訴你了,部件分為标志尺寸,也就是平面圖标注的200厚、100厚,然後有個制作尺寸,就是磚的模數規格。然後有個實際尺寸,就是磚出窯的規格。三種規格。規格與規格之間滿足公差的要求就行。
所謂磚的模數規格,也有規範來規定,這裡我們翻閱《GB25779-2010是混凝土多孔磚》規範,裡面詳細介紹了混凝土多孔磚的模數要求。
确實沒有200厚的,隻有190厚的,當然因為問題是頁岩燒結的多孔磚,所以我們換一本規範《GB13544-2011燒結多孔磚和多孔砌塊》
裡面确實也沒有200厚的,不過在詢價的時候有些地區提示有200厚的,我特意詢問了他們的差異,他們說最大相差2mm,這我就不得而知他們說的是否準确了,因為工地買回得來偏差還是有的。
這種偏差就是上面說的标志尺寸、制作尺寸、實際尺寸的偏差吧,隻要三者之間滿足公差要求就行。
相信大家看到這兒,應該能明白為什麼尺寸的偏差了吧,主要是現在市面上的磚品種數不勝數,标磚、配磚、多孔磚、空心磚、厚壁空心磚、加氣塊砌體、保溫磚等,每種磚砌體的規格都有所不同,但這些對于我們算量是沒有影響的,為什麼不影響,往下看。
因為GB50584清單計算規範說了: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
當然有些地方的定額可能會有不同說明
比如重慶18定額規定了牆的模數。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設計200厚的計算厚度還是按照200,設計100厚磚牆,實際我們隻計算95厚。
四川15定額規定了牆的模數。
其實在廣聯達裡面,也可以調整牆的模數,廣聯達一般是按得默認的模數計算。
一般我們都是按設計圖示默認計算,當然不排除其他地方有特别說明,這個時候就得問問領導的意見了。
在文章結尾的時候,同行發了幾張圖片,平面圖是200厚,現場實際隻有180厚,也有190厚的,但外牆大部分厚度都是180mm,這種偏差我還是第一次見。
我總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現場買的就是180厚的磚砌體,搭配190厚的磚砌體混合使用,做到偷工減難料的目的。
二、卷尺量的不規範及拍照造成的視覺差導緻的誤差,這種原因也可能有。
如果你們覺得有其他原因,可以留言告訴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