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港澳青年灣區創業正當時

港澳青年灣區創業正當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46:30

港澳青年灣區創業正當時(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創業大灣區)1

唐震聲(右)在跟店員交代注意事項(2021年10月30日攝)。香港青年唐震聲的咖啡創業夢想在大灣區變成了現實,他給自己在深圳文化創意園的圖書館裡的咖啡吧取名BAY COFFEE,注冊公司名為“啡夢灣岸”。新華社記者 梁旭/攝

90後香港青年羅偉特不久前獲評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在分享會上,他講起5年前在學校天台違規“種菜”被勒令搬遷的經曆。如今,他的創業夢想在廣東江門落地生根,他創辦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魚菜共生”項目,面積相當于1.5個深圳國際機場,每年生産500噸蔬菜供港銷售,項目在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全國第一,創業團隊也獲得“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号。

“這5年裡,我們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中不同城市的密切配合,為青年構築起夢想起飛的跑道。”羅偉特說。天馬行空的構想,找到落地發展的空間,這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賦予了年輕人公平的築夢機會和成長空間。

“創業過程中切身感受到大灣區的深度融合。”在日前舉行的“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上,作為青年企業家代表,辛妮詩與來賓分享了粵港澳大灣區給她帶來的機遇和收獲。來自香港的辛妮詩帶領團隊入駐廣州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辦了一家綠色能源科技公司。

“在全國來說,大灣區應該說是最佳創業目的地之一。”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鐘雄表示,很多港澳青年把創業重心放在大灣區。大灣區在進一步提升創業的營商環境和創業能力的同時,為青年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大灣區有着截然不同的創業環境

近年來,随着“雙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加快建設,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來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創業。

此前,辛妮詩在香港創辦了裝修設計公司。香港特區政府2017年推出“電力回收”計劃,安裝光伏或風力發電系統,能夠以可觀利潤售賣産生的可再生能源,這讓她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來看,未來的導向是建成一個綠色發展、保護生态、制定宜居宜業宜遊的一小時生活圈”。辛妮詩注意到内地也有類似的“電力回收”計劃——這意味着更加廣闊的市場。于是,她決心繼續專攻微電網應用,拓展以“零碳系列”的零能耗産品為核心的新能源智慧電源研發和生産。

之所以選擇廣州南沙,她看重的是這裡可以充分運用香港和廣州兩地的互補優勢。南沙針對港澳青年的創業扶持和孵化器,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在人才培養、知識轉移、創新創業等方面都非常有優勢,她期待在這處“樓上樓下”模式的創新創業綜合體裡,團隊能更好地與大灣區的市場和産業産生連接。

辛妮詩的團隊克服了諸多困難,正穩步進入上升期,團隊也由最初的3人發展到15人。近期,團隊還迎來了和香港理工大學專業教授的合作機會,獲得了穩定的科研支撐。

同樣來自香港的鄧文俊,萌生創辦公司的想法後,也将目光投向了大灣區。他于2018年9月奔赴大灣區考察科創環境,兩個月内走遍大灣區9個城市,和每個高新區孵化器負責人逐個接觸,最終選擇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落地,成立以增強現實(AR)為主要開發項目的科技公司。

在香港工作多年的鄧文俊決定到内地創業,一開始讓香港親友不能理解,但鄧文俊有自己的想法,“工作遇到了瓶頸,除了當老闆,感覺自己什麼都做過了”。

讓“舍棄一切”來到陌生環境的他備感驚喜的是:廣闊的大灣區有着截然不同的創業環境,廣東青年會更多思考怎樣做才會成功,可供嘗試機會也變得更多。同樣用10萬元資金創業,在東莞“比香港的收益要高五六倍”。

正是拿着第一筆10萬元的創業資金,鄧文俊參加了松山湖的一個創業路演活動,和200多人加了微信,還成功對接了一家制造業公司,迅速賺到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這讓他感到驚喜和意外。

在東莞生活成本低、發展空間大、科技接受程度高、産業鍊完善、制造業發達,這讓鄧文俊的公司可直接對接企業,大大減少了中間成本。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其中提出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内地發展。聽到這個消息後,鄧文俊更堅定了他要繼續在東莞發展的信心。

澳門青年陳振傑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後,就在深圳南山軟件産業基地創辦了深圳極視角科技有限公司。從3人到200多人,從一個學生創業團隊到為3000多家政企業客戶提供人工智能服務的高科技企業,創業之路并不容易。陳振傑和團隊跟着施工隊去各場所通宵布線、裝攝像頭、做終端測試,花兩三天的時間從160萬張圖片中篩選出10萬張符合要求的圖片,他卻樂在其中,濃厚的創業氛圍讓他覺得創業路上并不孤單。

深圳擁有完備的風險投資産業鍊,還有騰訊、華為等龍頭企業在這裡聚集,也使得各類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此集中。這些都讓陳振傑感到,深圳這座城市的活力、包容、創新精神,與創業青年的氣質相得益彰。

在曹鐘雄看來,龍頭企業開放企業創新的基礎設施,為大灣區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創業便利、提供更多的技術、數據、平台、創新設施的供給,以及創業的生态和場景。

“創業在灣區”給予港澳青年信心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大灣區已吸引了2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這裡設立總部,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33家,主要來自平台共享經濟、綠色金融、電子商務、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設備制造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其中,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萬億元,一定程度上已經扮演着我國科技創新的領頭羊角色。人工智能、前沿醫療技術、機器人研發……一批尖端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領軍人物多為青年。

“大灣區用結合、融合的方法,使得我們的科技創新能有更大的發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表示,大灣區通過城市群的發展,為創新企業、創新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看到,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澳門年輕人去大灣區創業并取得成功。他擔任過兩屆“橫琴創業大賽”總決賽的評委,第一名都是澳門的年輕人。他們可以拿到1億元無償的研發資助,騰訊等頭部公司也給了澳門年輕人實習的機會,讓他們能開闊眼界,為未來進入大灣區工作、創業奠定基礎。

之所以留在深圳,澳門青年陳振傑認為“這裡的工程師很多,有很多基礎的技術型人才”。創業青年能夠參與整個城市或區域的規劃,就業環境、生活環境都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支持,人才的彙聚也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台,這尤其對港澳産業發展多元化有巨大的促進意義。

組織實施粵港、粵澳暑期實習計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分享會,廣東“衆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專設港澳賽區……近些年,廣東為粵港澳青年搭建一系列交流交往平台,并吸引一大批港澳優秀創業項目來粵參賽交流,有效串聯創業載體、項目、人才、資本等要素對接合作。“港澳青年在創業發展期可申請個人最高5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5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并給予貼息支持。”廣東省人社廳創業指導處處長楊春甫透露,廣東在資格互認、個稅優惠、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已陸續出台系列政策舉措。

曹鐘雄則認為,接下來還要進一步加強創業領域的規則銜接,提供更為便利的規則和體制機制,讓創業需要的要素在大灣區實現相對便捷的流動,通過規則暢通,實現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人才鍊和數據鍊的順暢連接。

吸引人才到大灣區的N種方式

在灣區科創峰會上,騰訊傑出科學家、量子計算實驗室的創始人張勝譽談到一組數據:廣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萬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超過2.8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42%,大灣區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8%,這些數字跟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處于同一個水平線,“整個大灣區産業鍊非常完整,人才流通很順暢”。

為構建創業載體平台體系、完善配套政策舉措、鼓勵和支持港澳青年來粵創業,廣東省于2019年出台《關于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的“1 12 N”孵化平台載體布局。

截至目前,廣東省已有12家重點建設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投入運營,帶動珠三角9市建成N系列基地55家,為港澳青年提供了集交流、培育、實訓、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台。

龐川十分關注大灣區未來對人才持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盡管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和大灣區的高校在數量上仍存在差距,但高等教育水平及國際化程度并不落後。在大灣區,目前高校畢業生更多向第一産業流動,他相信未來随着廣東和香港、澳門進一步的融合,第三産業、服務業會進一步的發展,未來培養的學生也會更多地向這方面傾斜,“今後研究生的教育發展,我想應該作為整個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落腳點、着力點”。

“政府的人才政策應着眼于年輕人,為新一代畢業生提供更普惠性的公共服務、改善當地經濟發展條件。一個地區對人才的最終吸引力,是有利于他未來一生的計劃安排。”樊綱認為,這是大灣區進一步提升科創吸引力所必須做出的整體規劃。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戰略就是在‘科技産業中心’的基礎上,力争成為全球‘科學發現中心’。”樊綱進一步分析,科技創新不僅要關注舉國體制,更要 “關注底層技術”,要“關注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在他看來,創新并不僅指硬技術的創新,也包括各種技術、組織、管理等“軟技術”的創新。

要讓這些青年創立的中小企業能更好地發展,樊綱認為,龍頭企業要技術開放、平台開放、能力開放,帶動更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們希望看到的一個場景是‘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樊綱這樣總結。

如今,鄧文俊在大灣區上班,回香港僅需乘1個小時的高鐵,一點兒都沒耽誤和親人相處的時光。工作之餘,他還經常回香港參加分享會,希望借此邀請更多的港澳朋友來内地試試,尋找新的創業藍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