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29:28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

  你可以不讀哈佛,卻不能不讀日本醫生吉田穗波的哈佛求學記。

  因為這本書告訴你,正是因為沒有時間,才什麼都能做到!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2)

  《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講述了日本婦産科醫師吉田惠波半年考上哈佛博士、帶着三個年幼的女兒去美國讀書、兩年取得博士學位、留學後期還懷了第四胎的勵志故事。

  不僅勵志,作者在書中還給出了時間管理的33個要訣,讓你看到一個凡人媽媽是怎麼通過一步步的自我激勵和行動,變成超人媽媽的。

  雖然哈佛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書中總結的時間管理秘訣以及人生困局突圍之道,卻是人人适用。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3)

  01

  這本書的内容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作者将郁悶的情緒變為助燃劑,“甩動發車”,備考複習、臨床醫生和懷孕第三胎,三管齊下的心路曆程;

  第二部分講作者摒棄固定思維,如何把時間的密度提高到最大;

  最後一部分講作者“用金錢購買時間”、積極請求外援突破人生困局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位職場媽媽,可能經常覺得手忙腳亂、分身乏力,有時候還會因為工作和育兒無法兼顧而自責,吉田醫生一開始,也和女超人的形象截然相反。

  她曾經是愛睡懶覺的冒失醫生,也因為打針時找不着血管被病人要求換人,還因為女兒生病住院自己無法親身陪伴而内疚,每天忙到爆炸,工作依然低迷。是不是和我們的日常狀态挺像的?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4)

  那麼是什麼打開了普通女醫生的另一面,讓她在超人之路上狂奔了呢?

  02

  有一天,正被生活和工作折磨得焦頭爛額的吉田讀到了直刺心底的一句話:“不是因為困難而不去做,而是因為不去做,才困難”。這句話咔哒一聲開啟了她内心深處的一處開關,她決定排除萬難實現留學夢。

  在行動之前,她又做了哪些心理建設呢?

  首先,認知突圍,把選擇題全都并列起來,同時做,全做到。

  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瘋了吧?本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怎麼還要做加法呢?可是往往越忙碌的時候,反而越想做一些自己心底深處渴望的事情,比如想讀書,想去旅行,想找朋友聚會等等。

  當作者認識到自己心裡也爆發了各種想做事的能量之後,她不是用現實去澆滅心底的小火苗,而是把它們當做助燃劑,讓這種開拓人生的能量迸發出來,統統一起來吧!

  “因為你所認為的牆壁,實質上隻是帶有把手的門罷了”;還因為“人生隻有一次”,一件一件做來不及。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5)

  很多女性怕結婚太晚成“剩女”,怕生孩子太晚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怕孩子太小不能離開媽媽而在家帶孩子,唯獨自己的夢想被遺忘到了最深的角落,等孩子大了,夢想早已模糊不清,無迹可尋。

  其實人生不是線性的,而是網狀的。一個經曆就能勾連起過去和未來的所有經曆,就像一朵雲推動着另一朵雲。所以,想做的事用合并法立即去做,不要等到來不及。

  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說,人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6)

  當作者确定了要哈佛留學的目标後,就變成了被夢想點燃的“自燃型”的人,自我驅動力開始爆發。

  當作者想去留學的想法被上司以“人手緊張”為由拒絕後,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放棄,而是想到何不利用産假和育兒假去留學?既不影響工作,也不耽誤生娃。于是備考、懷孕、工作三管齊下,一件都沒落下。

  03

  享受“亂成一團”,不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為女性,我們時常面對來自社會偏見的人生選擇題,最大的難題莫過于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女性,也經常會被問到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是成功男士根本不會被問到的。

  羅輯思維的CEO,得到聯合創始人脫不花,同事問她要怎麼平衡孩子和工作,她的回答很真實:沒有平衡,就是取舍。

  作者說,“同時順利進行多個想做的事情的秘訣,就是不要把什麼都分得很清楚”,“享受亂成一團”,把工作和學習融入生活。

  比如,作者經常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接受采訪,一邊做家務一邊思考工作上的問題,一邊跑步一邊聽英語等等。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7)

  04

  條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動,人生隻有做和不做。

  就像火車、公車等因滿員而甩下乘客開走一樣,作者在備考學習方面也是用了“甩客發車(條件不成熟便做出決定)”式的思維方式。然後她發現,當試着開始做,就産生了時間。不管怎樣,踏出盡管微小但具體的第一步。

  一旦有了期限,行動就會加速,效率就會提高,自行車持續運轉就不會倒。

  作者備考哈佛的時間隻有6個月,要準備的事情卻很多,每一樣都不簡單,比如寫留學申請書、考托福、寫小論文、準備三封推薦信等等。有壓力之後,作者反而更加有幹勁兒,獲得人生加速的爽快感。

  而一旦開始,就要雙腳用力踩踏闆,不到自己的極限,不要放棄。

  

  05

  在這半年時間裡,作者時間管理的秘訣就在于把每一分鐘的價值提升到最大。

  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偉人能把一分鐘過成兩分鐘,提高時間密度,提升時間價值。

  想明白了時間不能節約,隻能創造的道理之後,作者就開始提高時間生産率。

  時間管理的經典書籍《吃掉那隻青蛙》的核心觀點認為,要想擺脫“窮忙族”的命運,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隻活青蛙,比喻最困難、最具挑戰性的事情。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9)

  吉田醫生很快把自己的時間表進行了調整,每天淩晨3點起床,學習到6點鐘,高效利用好清晨沒有打擾的三個小時進行備考,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青蛙。

  然後利用上下班路上、吃飯前後等碎片時間完成不那麼重要的任務。

  碎片時間中其實有很多自己沒有留意過的“暗時間”,比如作者就聽說自己小時候,父親就是一邊整理尿布一邊看論文的。

  備考哈佛的時候,她還常常帶着女兒們去圖書館邊學習邊看孩子,孩子們各種需求和幹擾,學習隻能斷斷續續,等有時機時再迅速開始學習。

  作者覺得能取得一點點進展就不錯了,時斷時續也是理所當然的。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0)

  荀子說:能積微者,速成。作者就是這樣一天天實踐着這樣樸素的道理,很快能夠在碎片時間裡迅速集中精力做事,并迅速在不同狀态之間切換。

  06

  除了節流,開源更重要,能不能在已經占用的時間裡挖掘出一部分用來學習備考呢?作者的做法是,打破固有觀念,降低家務的标準,放棄追求滿分。

  比如,從每天都要給孩子洗澡改為三天一次,用方便食品或者剩飯來滿足孩子的基本飲食需求,不拘泥于一次完成一件事情,可以不徹底,不充分。

  

  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因為凡事都想親力親為、追求做一個完美的的媽媽反而經常陷入自己不夠完美的愧疚心理呢?

  花很多時間陪孩子,卻因為心裡總想着工作中、生活中還沒做完的事情而焦慮,那不如全心全意陪孩子半小時,高質量地陪伴;

  費盡心力和時間做出來步驟複雜精緻擺盤的食物,孩子卻不愛吃,惹得自己一肚子火,還不如用簡單多樣的食物搭配出充足的營養,同時控制孩子的零食;

  想專門抽出時間去健身房或者瑜伽館,卻總也沒有機會,不如選擇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運動,就算達不到想要的運動效果,也總好過一點都不運動。

  作者舉了自己去參加讀書會的例子。兩個小時的讀書會,即便自己隻能聽四十分鐘,也覺得有收獲。如果總是想等自己有兩個小時再去參加,那這個機會可能永遠不會到來,就沒有任何收獲。

  還有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般人的做法可能是專門空出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徹底打掃幹淨屋子、準備充足的飯菜或者茶點,才願意讓客人進門。

  但是這樣的話,可能一個月也召集不起來一次聚會。如果能換一種思路,認識到聚會的最關鍵要素隻是人,隻要把人聚在了一起。

  哪怕屋子淩亂一些、食物簡單一些或者買現成的食物來招待客人,大家一樣可以度過一段快樂的聚會時光,這樣簡單的聚會反而能夠減輕雙方的負擔,一個月多舉行幾次。

  隻要克服完美主義的心态,不執着于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接受不徹底和不充分,就大大降低了邁出第一步的阻礙力,找到了開始行動的金鑰匙。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2)

  勇敢邁出第一步,甩開袖子開始幹,最大程度提高時間密度和價值,是作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力和行動力,“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07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在很多事情上,單打獨鬥不如團隊合作。作者在母親的建議下,開始積極尋求外援,減輕自己的家務負擔。

  這些年,“喪偶式育兒”這個詞紮痛了很多寶媽的心。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還要應付沒完沒了的家務,如果自己的付出還得不到家人的認可,就真是一把辛酸淚了。這個時候,很容易把怨氣轉移給不主動分擔家務的丈夫,導緻夫妻關系緊張。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3)

  當作者開始不自覺因為自己比丈夫承擔更多的家務而滋生不滿和焦慮時,她知道必須借助專業人士的力量了,于是就找了家政人員承擔十分之四的家務,還找有經驗的人幫忙解決了孩子的看護飲食問題,這樣夫妻雙方的負擔都減輕了,壓力得到緩解。

  能用金錢解決的就不浪費時間,盡量把家務分包出去,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在美國期間,吉田醫生也在生活和學業上遇到不少麻煩,有些甚至是靠自己的力量很難解決的大麻煩,作者都通過求助于他人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4)

  08

  除了最大限度利用時間和外包家務的方法之外,作者還分享了自己的學習考試心得:即集中一本練習冊徹底練習。

  讀書學習中,我們很多人不自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貪多嚼不爛,在堆積如山的複習資料中換來換去,最後沒有一本真正做透的。

  當把複習範圍縮小到一本書時,不會再因為沒有完成别的練習冊而焦慮,不會再因為别人的練習冊看起來很好而分心,就能把精力放在知識點本身,通過反複練習,透徹掌握,最終達到一本抵十本的效果。

  這個方法很簡單樸素,卻很有效。因為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我們接受信息刺激的強度和頻率,形成肌肉記憶,把所學的知識百分之百地掌握,把握住自己能夠把握的點滴,進步就是必然的。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5)

  比如在閱讀領域,我們可以很勤奮,每年閱讀100本書,但這麼多書和自己有關系嗎?如果隻是讀了,沒有輸出,沒有深入思考,沒有轉化為自己的認知和行動,那麼書裡讀過的内容,很快就會忘記,這本書,也就和自己再無關系。

  如果能夠使用各種閱讀方法讀透一本書,并去踐行,那麼這本書的意義就大于十本書。

  比如在寫作領域,我們可以産量很高,做到日更,但是如果今天寫明星,明天寫情感,後天寫自律,大後天寫職場,我們很難在一個領域持續耕耘聚焦,就很難有深刻的領悟和洞見,我們所寫的東西,又有多大價值呢?

  不如删簡去繁,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打造核心優勢和無可替代的能力。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6)

  09

  吉田醫生,一個凡人媽媽,很多時候面臨着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的窘境和弱點:

  生活中懶散,值班時睡着;

  工作中業務不精,被病人嫌棄;

  照顧不好家人,女兒生病住院時自己不能親自去照顧;

  在被哈佛錄取前,曾被許多學校拒絕過;

  不是學霸,剛買來GRE習題集時,什麼都不懂;

  普通工薪階層,留學期間花光積蓄,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等等……

  後來,這個凡人媽媽通過打通思維、調整心态、積極行動、時間管理等等方法,小步慢跑、持續前進,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哈佛夢,修煉成了帶娃、工作、學習兩不誤的超人媽媽。

  我們常常感歎:我就是沒時間去做這件事,有時間的話肯定也能做好。時間似乎成了我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真有了自由自在的時間,失去了截止日期的制約,我們确定自己能過得更有意義嗎?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7)

  每一個較長的假期,我們的頭幾天都是怎麼度過的呢?

  是否睡到自然醒也不願意起床,然後開始葛優躺着刷手機,再點個外賣或者出去下個館子,就又困了,睡個午覺,五六點了,吃完晚飯溜達一圈消化一下,差不多九點時點了,想起來新追的劇又有更新了,熬夜看起……

  這樣的一天,看起來好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被動地輸入很多垃圾信息,對我們的精力和意志都是很大的損耗,身體反而更容易覺得疲憊。

  “隻有這個時間”,反而更能激發我們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提高我們的鬥志和專注力,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18)

  還有錢的問題,大家都渴望财務自由,渴望不再受錢的束縛,“如果有錢了,我就去環遊世界”,“如果有錢了,我就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等等,是我們随口就能說出來的話。

  但是人生隻有一次,大概率我們我們大部分人都不能達到财務自由,那些自己渴望去做的事,難道要拖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嗎?

  

  看過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撰寫的《向前一步》的聽衆可能會發現,雖然吉田穗波醫生和桑德伯格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兩位優秀女性具有極為相似的精神内核,那就是遇到問題不做選擇題,而是直面怎麼解決它。

  我們是凡人,有凡人的困境要突破,有凡人的酸甜苦辣要去品嘗,要永遠對自己抱有最遠大的期望,Make a difference, 這就是我們此生的使命。

  想讓孩子上哈佛怎麼培養(帶仨娃讀哈佛媽媽力爆發)(20)

  隻要我們持續敲擊,終有一天,那面看起來牢固的擋路牆會松動,世界會為我們打開一扇門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作者簡介:我是貞貞,相信成長能解決人生絕大部分問題,如果不能,那就繼續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