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一線,一幀一景。
在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曆史上,古裝劇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類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古裝劇也是最善于求新求變的一個題材類型,從劇本打磨到電影級制作,越來越多的轉向年輕人的審美,但這一類型的創作空間依舊有很多值得拓展。
近日,由優酷、陝文投藝達影視、國文影業聯合出品,陳家霖執導,娜紮、許魏洲領銜主演的古裝愛情勵志劇《風起霓裳》将精良的制作細節與宏觀的美學氛圍相互融合,在劇本的叙事策略、整體制作體量、劇集品相呈現、IP的切實開發等方面,呈現了别樣的大唐風貌,又給觀衆提供了審視古裝劇市場新的觀察視角。
總制片人 賈轶群
在《風起霓裳》熱播期間,四味毒叔邀請到了本劇的總制片人賈轶群。賈轶群作為國内影視劇項目的資深操盤手,創立陝文投藝達影視以來,首次參與古裝IP改編的作品。她坦言,《風起霓裳》的确是一部特殊的項目。在采訪中,賈轶群談及了《風起霓裳》多年的IP打磨曆程、精細的服飾造型還原、場景的搭建,以及整體上的大唐風貌的展示等等話題。這些話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前期創作及拍攝過程中,擺在賈轶群面前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戰。
場景真:虛實結合,展現初唐風貌
“移步換景”,即通過視覺上的設計,讓靜止的空間“流動”起來,這是最為人稱道的中國建築美學。而《風起霓裳》也将這樣的美學手法運用到了劇集的拍攝當中,在鏡頭中也可以看到強烈的縱深感,置景同樣也參考了衆多的唐朝曆史資料,最終讓觀衆仿佛置身于唐朝風貌之中。
在拍攝過程中,美術主創人員搭建了3個近10000平米的置景棚,包括東宮、尚服局、不祿院等場景皆是在其中進行搭建拍攝的。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棚拍的鏡頭效果,攝影也使用了多部伸縮炮及最新的MOCO技術,并采用了其他劇集很少使用的疊畫形式,多機位全方位的展現一個場景。
尤其是尚服局的置景亦是精彩紛呈,虛實結合,棚内搭建與實景改造完美融入畫面,空間縱深明顯。一步一情景,一幀一變化,給劇情的發展提供了經典的場景内容,棕、綠、黃的典型配色也是經過研究敦煌壁畫所産生的靈感,花紋樣式皆是從曆史資料中汲取,從而營造了燦爛多彩的大唐美景。
大量的場景和攝影成本的投入,也讓後期制作大大減少了工作量,而且更能夠景畫合一。因此,劇中恢弘的唐式建築、坊間街道,才能夠完美呈現出大唐的無限風貌,也為人物服裝造型的嘗試、華麗奔放的色彩美學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服飾精:造型考究,融合現代審美
《風起霓裳》在造型設計上邀請到了知名影視造型師陳顧方進行把控。曾在華語影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倩女幽魂》《步步驚心》《功夫》《仙劍奇俠傳》等,皆出自陳顧方之手,并憑借《倩女幽魂》《功夫》兩次斬獲金馬獎,對唐朝服飾有很深的研究。陳顧方從自己的豐富經驗和獨到的美學視野出發,并結合曆史指導的建議,綜合敦煌壁畫、初唐時期的侍女繪畫等史料參考,最終選擇了最适合大唐的色彩和服飾搭配。與觀衆們印象中的淡雅素衣不同,這次主創們選擇了大膽的配色方法,啟用了“撞色”這一配色方式,即讓紅與綠,青與橙,橘與黃等對比鮮明的顔色同時出現,加強劇中服飾在視覺上的沖擊力,并采用暈染、夾撷等染色方法,在實景搭建的基礎上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形成新的審美風格。
通過精良的服飾,《風起霓裳》的觀衆在看到唐朝風貌的同時,也能夠從中了解到當時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比如,通過琉璃參與“鬥花宴”的情節,觀衆可以一窺唐朝富貴人家的風雅娛樂;通過劇中琉璃和裴行儉的婚禮,觀衆又能了解到唐朝人在婚姻方面的習俗和禮儀制度。“現在也極少有影視作品将唐代婚禮的流程、禮儀呈現得如此詳盡,包括其中的器皿、儀式、時間、詩文,都非常遵循曆史民俗文化。” 賈轶群表示。
在服飾方面,除了貼合史料進行設計,同時也能夠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轉變,這也需要造型和美術團隊進行大量的前期工作,賈轶群表示:“110多位有名有姓的角色,并逐一設計服裝造型,與場景也需要匹配,整體定裝就花費了3、4個月的時間。即便一些角色出來的鏡頭不多,但我們都會根據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轉變,為人物設計多套不同的服裝。”
比如,觀衆可以看到随着劇情的逐漸展開,裴行儉仕途節節高升,衣服顔色随官階晉升也開始呈現出由紅到紫的變化,這契合了唐代的服飾制度——依唐制,三品以上官員服紫,四品服深绯。可以看出,在整個《風起霓裳》劇中,大唐的建築群落、人物穿着,抑或是飲食起居、典故轶事,處處都是言之有據,仿佛給觀衆打開了一幅唐朝的生活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細節實:“細枝末節”,更要尊重史實
《風起霓裳》在場景和服飾等方面能夠做到尊重史實,在細枝末節的小細節上也沒有放松要求。唐式的發髻、人勝、面具等,都加以精雕細琢。
賈轶群表示,自己尤其喜歡男女主的定情小面人,很有情調。在唐代,中國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而面塑也是泥塑的流變,以大唐仕女陶俑的曆史資料參考,異域的各種風物、衣飾、形象皆為唐人吸納,成為時尚,亦成為陶俑的表現題材,并适時地融入整體劇情當中,在大唐韻味之外,依舊有着内斂含蓄的角色性格之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角色使用的刀具,均由美術指導姬鵬專門設計并制作。刀具上的水波紋和雲紋的運用,生動地展現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力求在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趣味的同時,展現出唐朝氣象的多元包容、大氣華麗的特點,以文化的魅力打動觀衆。
有許多觀衆對劇中展現出的“吃茶”場面津津樂道。在一段不到2分鐘的戲中,許魏洲飾演的裴行儉展示了煮水、煎茶、調味等多道工序,其中加入橘皮調味這一步驟讓不少觀衆感到新鮮。“其實不僅僅是橘皮,唐人煮茶還會放花椒、蔥姜、甘草、薄荷、鹽等本草佐料調味,所以‘吃茶’二字是很準确的。”
人物美:角色豐滿,演員選角精準
華服配美人,在精心的服裝造型搭配下,演員的選擇也是影視創作的重點之一。賈轶群說到:“因IP在先,我們選角也會盡量滿足讀者對于女主的想象。”因此,《風起霓裳》從一開始就朝有着西域風情的女性演員去挑選,再根據角色的性格和狀态,從而選擇了娜紮。娜紮讀完原著後也非常希望能夠參與到拍攝中來。種種因緣際會之下,就有了一個衆望所歸的琉璃,以及一個不一樣的娜紮。
對于娜紮而言,這個角色無疑是一次挑戰,她要根據角色成長的不同階段,呈現多層次的性格和人物的成長弧線。賈轶群覺得,娜紮此次完成得相當不錯,“内心戲都拿捏得非常好,讓大家能夠感覺得到這個人物從稚嫩到成熟的轉變。”
相比之下,裴行儉的性格轉變更多的是将自己封閉的内心情感逐漸打開并被接受的過程,而許魏洲将這樣的心理狀态完美呈現在鏡頭前。裴行儉這個人物在曆史上确有其人,賈轶群及主創團隊一直秉承着‘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在曆史背景延續下來的同時,在角色情感上進行再創作,令人物和故事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價值觀。
在拍攝之前,《風起霓裳》的演員會提前10天進行劇本圍讀,并接受從服飾、儀态、習慣等多方面的嚴格培訓,在這樣的過程中,娜紮和許魏洲對自己的角色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展現。
賈轶群透露,《風起霓裳》第二部也在籌備當中,在第二部的故事裡,男女主的事業線與感情線能夠最終展現完整,這也是人物成長的脈絡延展,《風起霓裳》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夢回唐:追求自由,大唐的個性美學
今年的河南春晚憑借一曲《唐宮夜宴》被大衆熱議,近年來,以唐朝為背景的影視劇收獲了頗高的關注度,唐朝風格的妝容和服飾也屢屢成為“網紅款”。為什麼當下的我們會向往并喜歡唐朝?
對此,賈轶群的看法是,“唐文化首先是自信的,同時也富有個性美,它不是統一的美,而是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大家各有個性,也平等相待。這是我們傳統上所缺乏的,卻也是我們現在應該特别推崇的價值觀。”
相比于單純聚焦嫔妃與皇帝的“頂層視角”,《風起霓裳》試圖展現“小人物”逐漸成長的狀态,她所追求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對于自己人生自由的追尋,向往在事業成功的基礎上,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與愛情,或許平淡,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追求,可以說是無比唐朝,也獨屬于唐朝。
優美雅緻的影像表達、扣人心弦的情節設計、個性鮮明的人物設定,以及精美的服化道,都讓《風起霓裳》能夠在衆多古裝劇中脫穎而出,讓我們看到了影視創作者的赤誠匠心,也看到了大唐的生活美學和人生美學,那就是開放、包容、多元和自信。
這是在影像之外,更動人心魄的力量與情感。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