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先傑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月事”即月經,也有叫“大姨媽”或者“老朋友”的。一個健康女性,每月都會出現1次3~7天的陰道出血(其實是子宮出血),這種周期性陰道出血就是月經。月經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現象,也是女性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重要标志。
“月經”是醫學專有名詞,民間對這一生理現象的稱呼五花八門:有通俗地喊“大姨媽”的,有親切地叫“老朋友”的,還有文绉绉稱“月事”或“信事”的……無論稱呼如何,它都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也是女性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标志,是子宮和卵巢具有功能的表現,提示其有自然生育的能力。
為什麼會出現月經呢?這還得從前面提到的子宮和卵巢的功能說起。正常女性一生全部的卵細胞在胎兒期就已生成,有幾十萬個始基卵泡。在女性生長發育過程中,多數始基卵泡夭折,僅有少數卵泡能夠幸存到青春期。在下丘腦的控制下,腦垂體前葉分泌某種激素(促卵泡激素)促使卵泡發育成熟,并合成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内膜開始增殖,在排卵前1~2天促卵泡素的分泌和黃體生成素的分泌都出現高峰。随即雌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卵泡成熟并排卵。排卵後,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增殖期子宮内膜轉變為分泌期子宮内膜,更為蓬松,為受精卵前來安家落戶做好準備。
如果排出的卵子能夠得到精子的求愛并受孕形成受精卵,就會繼續發育成胚胎、胎兒,直到分娩;如果卵子沒有受孕,黃體就開始萎縮,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也迅速減少,子宮内膜突然失去這兩種激素的支持,血管就會收縮,導緻子宮内膜萎縮、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血液與脫落的子宮内膜自陰道排出,就是我們所說的“月經”。
從自然生理的角度看,月經是受孕失敗的結果,是成熟卵子小姐被精子先生放了鴿子的表現。然而,為了種族的繁衍,卵巢和子宮是堅強的。即使屢敗,子宮内膜也總是未雨綢缪,為每一次可能的受孕做好準備。卵巢内的卵泡也開始發育,進入下一個月經周期。周而複始,漸成規律。
正常的月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出血的第1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1天的時間間隔稱為“1個月經周期”。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但提前7天或延後7天,隻要一直規律,尤其是能生小孩,幾乎都可以認為是正常的。至于月經周期的28天以及後面講到的懷孕的每一個月也以28天計算,我就想到了農曆、月曆、天上28個星宿,等等。可不可以用中國古代研究數字的巨作《易經》來研究與月經相關的疾病呢?如果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知識積澱,我也許會寫一本《易經與月經》。
每次月經持續的時間稱為“經期”,一般3~7天。經量為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正常月經量為20毫升~60毫升,超過80毫升為月經量過多。月經血呈暗紅色,除了血液外,還有子宮内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由于經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來自子宮内膜的促使血液不凝集的物質(纖維蛋白溶酶),所以月經血一般不會凝固。但如果月經過多,也會形成血塊兒。月經血髒嗎?其實月經血本身并不髒,但它卻是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良好營養成分。所以月經期需要注意衛生,防止生殖道感染。
一般而言,月經期無特殊症狀,但經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某些特殊物質(例如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女性會出現下腹及腰骶部不适或子宮收縮痛,還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紊亂症狀。少數女性也可能有頭痛和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症狀,如煩躁、易怒、易傷感等。如果月經期或者月經前後出現難以忍受的下腹痛,那需要警惕是不是有某些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一種被稱為“子宮内膜異位症”的疾病。
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初入青春期的女性會感到彷徨和恐懼。作為父母,尤其是母親,應該在适當時候告訴孩子這一生理現象的前因後果。月經期除了不要進行重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活動外,還要注意月經衛生,月經期不要遊泳和洗盆浴。月經期也不能過分貪涼,否則會引起胃腸道不适甚至加重痛經。有人認為月經期不能洗頭,這可能有失偏頗,隻要洗頭時注意保護不受涼感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來一段并非科普的溫馨提示。動物世界中,雌性動物排卵的時候其身體和陰道分泌物會有特殊氣味,以此來吸引和提醒雄性。月經是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所獨有的生理現象,月經的視覺提示作用比氣味的嗅覺提示作用更為明顯。某些文藝作品曾描述聞香識女人的超級牛人,能根據女性身上的特殊體味來判斷她所處的月經周期。真假無從考證,盡管人的嗅覺與很多動物相比已經明顯退化,但不能排除存在個别人嗅覺特别發達的可能。所以,要注意您周圍的雄性“動物”,如果在您的某個時期他總是用鼻子聞來聞去,就躲他遠一點兒或者讓他走遠一點兒。
可以說,從人類繁衍的角度,月經是受孕失敗的結果。文藝範兒一點,月經是子宮難過哭泣的眼淚。那麼,一旦受孕成功,子宮會發生哪些神奇改變呢?請看“能屈能伸定乾坤:子宮為懷孕分娩的準備”。
(作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三屆“國之名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