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

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00:17:46

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王嫣然(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00),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從李伯清評書淺析成都方言詞彙)1

李伯清評書大全爆笑

從李伯清評書淺析成都方言詞彙

王嫣然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作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話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與北方方言區的代表北京話存在許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卻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四川方言之所以單列出來成為方言的一種,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将從詞彙角度出發,以李伯清“假打”評書為語言材料,研究獨特的四川方言詞彙系統,特别是老成都話中的特色詞彙,并與普通話詞彙進行對比,以達到推廣普通話,展現四川方言獨特魅力的目的。

關鍵詞 李伯清;方言;成都話;詞彙

李伯清,因創立散打評書而紅遍西南三省。2004年“假打”一詞被他帶向了全國,也讓散打評書登上了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館舞台,成為成都市民乃至全國人民都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散打評書是以四川人俗稱的“吹牛皮”、“擺龍門陣”的方式,以不正經的語言講正經事的一種評書形式。李伯清的評書,嬉笑怒罵間講的都是四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博得聽衆們笑聲的同時,也使得評書這種藝術形式在老成都方言的物質外殼下展現出了全新的魅力,成為四川老百姓的新寵。

在方言研究大熱的今天,這一支與北京話區别最大的北方方言——四川話,特别是成都及其周邊城鎮的地域方言都紛紛進入了學者的研究視野。本文也将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成都方言中的詞彙系統加以探究,就将從狹義的四川方言的詞彙入手,比較四川方言中的老成都方言與普通話詞彙的不同,以期能為方言詞彙研究提供些許資料及看法。

一、成都話中的方言特征詞

從古巴蜀方言發展到今天的四川成都方言,經曆了包括“湖廣填四川”在内的多次大規模人口遷徙活動,包括了湘方言,客家方言在内的諸多地方方言經過雜交、融合,經曆矛盾、保留、消失等種種過程,形成了比普通話更為複雜,表達手段更為豐富、獨具成都地域特色的方言特征詞。例如,“雄起”、“耙耳朵”、“巴适”等詞都已經進入現代漢語的基本詞彙中,為全國人民所廣泛使用。當然,也有大量方言詞彙僅保留在當地居民的日常口語中,與普通話詞彙存在着很大的差異,而這也成為李伯清評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你好嘛,穿得光光生生的,他一天到晚跟個驒【tuo214】神兩個樣,無精打采的。

句中出現了“驒神”這個方言詞彙,如若聽衆不是四川人,往往都會在腦中産生疑問,因為在普通話中,完全找不到對應的詞。其實,“驒神”是指那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閑的遊民。其中,“驒”是指“下垂”的意思。因為在成都街頭,那些遊手好閑的人常常垂着手無所事事的行走在街頭。所以人們便形象的将此類人稱為“驒神”。

除了以人物部分特征來命名的名詞以外,成都話中,還有一些方言特征詞與經濟活動有關。例如,老成都人常将自行車稱為“洋馬兒”、“電馬兒”。因為在80年代左右,成都街頭開始出現了電動自行車,這種自行車是在普通自行車上安裝電瓶而形成的。而随着交通工具不斷更新與發展,人們出行乘坐出租車的情況也越來越多,重慶話就将出租車稱為“拓兒車”,因為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出租車大多都是奧拓車;而樂觀搞笑的成都人則稱之為“豬兒”,因為“租”與“豬”在成都方言中同音。而對于那些無證營運的出租車,成都人就索性将其戲稱為“野豬兒”。

此外,成都人還将搞異地販運或轉手販賣東西的生意人稱為“串串兒”。這個詞語最早起源于五六十年代物資緊缺的時期,國家靠發行票證來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而這種票證的分配難免會存在分配不均的情況,于是便出現了一種專門進行票證倒賣的“票串串”。發展到後來,“串串”的經營範圍越來越廣,大到鋼筋器材,小到花生胡豆,無不是他們涉足的領域。用李伯清在他評書裡說的話來解釋,“串串兒就是莫得合法經營證明,要是有了,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介”。當然,這或許是對現在許多中介公司工作态度的一種調侃,但用兩個“串”字重疊,生動形象的描述了中介方串起收貨方與消費者二者的作用,也體現出成都平民化的話語方式,讓聽者感受到成都人特有的那種調侃的神情和遊戲的态度。

可見,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能帶來許多生動的方言詞彙,但方言學中的知識告訴我們“新方言詞語的産生不一定要有新事物,新觀念,或新現象的産生。”①“假打”一詞便是最好的例證。“假打”本是“打假”一詞變來的。指的是打擊假冒僞劣産品,後來變成“假打”,指的是虛張聲勢的行為。經過評書藝人李伯清的廣泛應用,成了差不多家喻戶曉的成都方言詞。在成都,當你想要表達對某人惺惺作态的厭惡時,就可以使用“假打”一詞,大緻與普通話中“虛僞”一詞同義。

可以說,“假打”甚至奠定了成都人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某種形象,成為代表當代成都方言形象的一個詞。曆史上,成都一直都被稱為“西僻之鄉”,遠離儒家正統文化的成都人在性格心理方面比較傾向于實用和享受的一面而很少講究什麼“大節”,審時度勢、靈活善變、老于世故的特點都集中在了成都人的身上。例如,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對話:“這樣說來,好像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一樣,事實上我也被罵做假打。比如因為心痛錢而經常關機,就不想告訴别個我的手機号碼,結果人家白眼一翻,‘那麼假打嗦?’”②此時,“假打”更像是一個互相調侃的詞語,成都人也就是常在這樣的嬉笑怒罵間過着自得其樂的生活。

(二)“你不信你看嘛,我批死那些長得乖的明星在生活上莫得我李伯清檢點…”

“書迷”們常發現李老師很愛說批死這個詞,發音為【pei55si3】,為“料定,斷定”之意。又如,“你說你從明天起,天天鍛煉一個小時,我批死你堅持不了一個星期。”意思就是,我斷定你堅持不了一個星期。批死是對人或者某種情況的一種鐵定的,沒有絲毫伸縮餘地的判斷,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

與“批死”一樣獨具特色的成都方言動詞還有很多,又如,“管得你的哦!拉豁就拉豁,老子家具都不拖。”這句話是李伯清調侃自己的一次經曆,當時他在講評書的時候,有一位熱情的女粉絲上台獻吻,之後他舍不得擦自己額頭上的口紅印,有人對他開玩笑說,小心回家被妻子發現。他就用了這句話來調侃說自己即使離婚也在所不惜。

這裡的“拉豁”是指“離婚的意思”。“豁”有“缺口、縫隙”的意思。“拉豁”,顧名思義,就是扯出縫隙,缺口的意思,這個詞形象生動的描繪了夫妻間因争執不合而最終分裂的過程感,比單獨的“離婚”二字更為生動和明了。

二、與普通話相似或完全相同的成都方言詞彙

雖然成都方言中存在着許多與普通話完全不同的方言詞,但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詞彙系統,成都詞彙系統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有着許多與之相稱的詞彙系統和構詞規則。

(一)詞綴的大量使用

成都方言的附加式有前綴,中綴,後綴三種不同的情況,其中又以後綴的使用頻率最高。例如“子、頭、兒”等。雖然這些詞綴在普通話的後綴裡也存在,但構成的詞并不完全相同。另外,在成都話中還有一些普通話中沒有的詞綴,例如“倒、杆、得起”等等。

1、詞綴“子”

雖然普通話和成都話都有後綴“子”,但在具體用法上仍存在着差異。特别是在成都方言中,常在時間名詞或者量詞後面加“子”,而普通話是完全沒有這樣的用法的。在李伯清的評書中,就有“你今年子鈔票賺得多哦!”的說法,除此之外,“那年子,今年子,明年子,去年子,這回子”等都大量使用在成都的方言中。

2、詞綴“巴”:成都方言一些名詞可加後綴“巴”,意思不變。如:

鹽巴泥巴牙巴嘴巴

3、詞綴“杆”:成都方言中,軀體某些呈長杆形部分的名稱往往加“杆”尾,例如:

杆—胳臂腳杆—小腿腿杆—腿腰杆—腰領杆子—脖子

其中,成都方言中的“彎彎”一詞,就是由詞語“彎腳杆”發展演變而來的,是指鄉下進城的民工。後來,“彎彎”一詞的内涵逐步的擴大,不再限于指民工,也可以指一些觀念、行為不合時宜而遭到大衆嘲笑的人。例如,在2000年3月9日的《成都晚報》中就有“昨天幺妹兒帶我去吃那家串串香,簡直有點邋遢,盡是些彎腳杆在那吃,便宜事便宜,但是心頭總覺得不舒服,好歹我們也是文化人,坐到彎彎中象個啥子嘛?”這也反映了成都人愛慕虛榮,老是愛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等級思想。

(二)重疊式構詞較多

重疊式四川方言中一種很重要的構詞手段。重疊的基本形式有雙音節的AA式(杯杯,瓶瓶,湯湯等),三音節的AAB式(婆婆嘴、藤藤菜、分分錢等),還有類似于鬼崽崽的構詞方式“ABB”式。本文僅對使用的最頻繁的“AA式”進行分析。

AA式重疊從語音和書寫形式看,和普通話幾乎沒有差别,但若從語法功能的角度出發,就存在很大的區别。

首先,AA式有時隻是一種構形變化,而不産生新的詞義,例如“個個臉上都是花兒古董的。”它并沒有構成新詞,隻是構形變化的一種,“個”這個詞增添了“每個”的含義,這與普通話是基本一緻的。

AA式還有一種構詞意義,就是在發生詞語形态變化的同時,也産生新的意義,這種情況在成都的方言詞彙裡是大量地存在的。例如“你又跑到那個沓沓去了哦?”亦或“抹點香皂,把手上的枷枷洗幹淨”,這類詞語重疊後變為疊音單純詞。這是因為前兩個A都不能被别的詞替換,内部并不能做句法分析,重疊成的新詞隻能聯合使用,不能拆開或者省去。但如“譜譜”,“拐拐”等詞,就能省去一個單說。例如“倒個拐就到了”,“說了半天譜都沒有巴到”。筆者認為,這是由A是否具有構詞能力,即A是否為一個獨立使用的詞來決定的。

三、成都方言詞中古語詞的保留

成都由于地處西部内陸,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都遠不如東南沿海地區,方言的保存狀況要遠遠好于沿海地區。所以在成都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已在沿海和發達地區消失了的古舊詞,黃尚軍教授的著作《四川方言與民俗》也中提到,以地理環境為重要因素的民俗風也反映在四川方言俗語中。方言就像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社會曆史、時代習俗和風土人情。但随着時間的流逝,社會生活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民俗早已絕迹,但由于語言比風俗更具有穩定性,這些消失了的民俗仍可能保留在方言之中。

例如,如今被大家所廣為使用和流傳的“安逸”(安閑舒适)一詞,在《莊子·至樂》中就有記載:“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又如“她更知道當太太的、奶奶的、少奶奶的、小姐的、姑娘的、姨太太的,是多麼舒服安逸。”而“安逸”這個詞語在成都方言中也還保存着“令人滿意、精彩”的意思,無論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都有着廣泛的使用。

又如,李伯清評書裡,形容一個人不苟言笑時就常說“你馬起個臉給哪個看嘛!”《說文解字》中,将“馬”釋為怒。而《新方言·釋言》中也說到:“今荊州謂面含怒色為馬起臉。”而這樣用動物的特征來表達更為生動有趣的意思的詞語也大量地保留下來,并成為現代成都方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今成都人也常說“馬臉,馬起臉”。

可見,四川方言詞彙中有許多與普通話相似或者相同的詞彙,其構詞方法也與普通話大體一緻。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和普通話詞彙存在明顯差異的詞語。而這些有差異的詞語也就成為成都人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最為困難的一環,同時也成為學者們研究成都方言民俗以及普通話規範問題的重點。

有人認為四川的方言詞彙相較于普通話而言,更加的生動形象和有趣,四川人說起話來,聽起來都更為的親切,何必要學普通話呢?例如,因為蜻蜓的翅膀在飛行的時候與身子成丁字形,眼睛又特别大,像貓的眼睛。所以老成都人常常将蜻蜓稱作“丁丁貓”。這樣的叫法不是比普通話中的蜻蜓更加生動有趣嗎?但是成都方言比起全國各地都在使用的普通話詞彙,方言詞彙的使用範圍就狹窄得多了。“蜻蜓”早已成為漢民族全民使用的基本詞彙,在口語及書面語中廣泛使用,是大家都懂得的詞。因此,我們必須在了解和研究方言詞彙意義和保護方言使用的同時,也加強普通話的普及和學習,以普通話為規範的标準。

參考文獻

[1]梁德曼.四川方言與普通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李榮.成都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

[3]缪樹晟.四川方言詞語彙釋[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4]黃尚軍.四川方言與民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鄧英樹.張一舟,四川方言詞彙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6]楊文全.當代成都方言新詞例釋——兼論其造詞心理與民間文化意蘊[J].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7]陳莎莎.成都話的藝術魅力——看李伯清評說中的成都方言詞彙[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03).

[8]廖可佳.從四川方言淺談文化與語言的關系[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10,(2).

作者簡介 王嫣然(1988—),女,四川攀枝花人,四川師範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責任編輯:魏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