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2:01:07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也是我國唯一一條縱貫南北的商業航道。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黃河以北的大運河因缺少水源供給而趨于沒落,逐漸出現河道萎縮、岸線退化、斷水斷航的現象。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

2022年4月,人民網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大運河将在今年實現全線通水!而廣大網友更關心的則是:全線通水後,大運河能否實現全線通航?客觀來看,大運河全線通航的最大難點就在黃河,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運河穿黃”究竟有多難。

大運河全線通航,最大難點為何在黃河?

黃河是大運河局部斷航的直接原因。自19世紀中期黃河改道以來,大運河濟甯段和聊城段被攔腰截斷,古運河被分成了南北兩段。上世紀60年代,梁濟運河工程開挖,我國曾以此為契機嘗試修建連接大運河與黃河的入黃船閘,但工程建成後卻無法投入使用,原因還是在黃河上。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2

黃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近年來,我國在黃土高原大力推進植樹綠化工程,水土保持初見成效;中遊及上遊相繼規劃并建成了梯級水庫群,也起到了一定的攔沙作用。由于治理得當,如今的黃河正在呈現出“變清”的趨勢,泥沙含量較往年有所降低。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3

黃河小浪底水庫

據統計,黃河下遊年均輸沙量曾多達16億噸,每立方米含泥沙35公斤,水沙矛盾非常明顯。而根據《黃河泥沙公報》,黃河幹流水文站的實測輸沙量呈減少趨勢:在1950~2020年,三門峽、小浪底、利津等站的實測平均輸沙量多在7~9億噸左右,而2019~2020年的輸沙量則普遍下降到2~4億噸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4

黃河重要水文站分布

但要實現通航,目前的泥沙現狀依然是不小的挑戰。尤其是在汛期,小浪底、三門峽等水庫聯合啟動調水調沙工程,大量泥沙從庫區傾瀉而下,花園口最大實時流量可達4000m³/s,一個洪水期就有可能淤平引航道,導緻航運癱瘓。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5

汛期排沙

另一個難點和地勢有關。大運河的地形剖面圖如下所示,可以看到黃河-東平湖段的高程最高,其水位高于南北兩岸的運河水位。所以要想實現通航,就必須采取措施跨越這一地勢的阻礙(南水北調東線的梯級揚水工程也是受到了地勢差的直接影響)。再者,即便成功把船舶送入了黃河,還需要考慮到船隻吃水的問題。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6

京杭大運河地形剖面圖

黃河到了下遊,水面變得寬闊,河床平坦,河灘衆多,天然水深隻有1米左右。而大運河内1000噸級以上的船舶,其吃水深度也在2米以上,根本無法順利穿黃。此外,黃河下遊的水位落差較大,豐水期河面一片汪洋,水沫線幾乎與岸齊平;而在枯水期,岸邊則露出幾公裡寬的台地,河底沙洲肉眼可見。因此,多變的水位也難以保證通航的穩定性。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7

枯水期的黃河鄭州段

平交穿黃和立交穿黃,哪一種方案更好?

大運河穿越黃河,常規方案有兩種:一是平面相交,二是立體相交

平面相交簡稱平交,是指運河水和黃河水直接貫通,我國也确實曾在梁山處設置船閘,但目前已經廢棄。好端端的船閘為什麼會廢棄呢?主要原因有二:1,黃河泥沙含量大,水位波動幅度也大,不确定因素多,通航的質量難以保證。2,通航設施建成後,通航尺度也是控制難點,必須人為定期清理淤沙,導緻維護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從經濟性和穩定性兩方面來考慮,平交方案并不可取。

可能有人會說了,可以在平交穿黃點的下遊再修建一個攔河水壩,截流蓄水後,上遊穿黃點的庫容變大,在枯水期也能保證通航的最低水位。而且根據黃河的泥沙淤積特點,壩前的水流也會變慢,泥沙會加速下沉,這樣就可以延長通航設施的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8

萬裡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

但事實上,在黃河下遊建壩的隐患極大,會嚴重威脅行洪安全和排沙調度。首先,建壩會導緻下遊河床進一步擡升,“懸河”的風險指數也将提高,泥沙若得不到及時疏通,後果不堪設想。其次,根據全國内河高等級航道規劃,未來黃河下遊也将實現通航(小浪底、三門峽水庫未建船閘),如果再建攔河水壩,下遊的天然航道也會被阻斷。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9

目前,呼聲最高的方式還是立交穿黃,也就是通過工程手段避免運河、黃河直接交叉。立交穿黃方案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向下開挖隧洞,即“黃河在上,運河在下”;第二種則是設計渡槽,即“運河在上,黃河在下”。我們分别來看。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0

先看隧洞方案。該方案在公路、鐵路以及輸水管道的建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但對于通航隧洞而言,技術難度則更高,既要考慮采光、通風、控制水位等問題,還要考慮到自然災害和人工救援的問題。為保證通航安全,隧洞的路線對黃河地下的地質、水文要求也很高,不能建在含水層和容易發生不均勻沉降的軟基上。

在實際應用方面,我國已有成功的先例。漢江某水利樞紐的施工導流隧洞就曾作為暫時性的通航隧洞,實現了船隻通航。在烏江構皮灘樞紐的升船機設計中,也設置有一條長達371米的通航隧洞,和渡槽、明渠搭配使用。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1

烏江構皮灘樞紐

但總體而言,該技術在國内并不成熟,對于“運河穿黃”這樣的大工程而言,相應的技術難度、工程規模、投資成本都難以預計。從技術的成熟度考量,隧洞穿黃方案也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

最後來看渡槽方案。大家對渡槽設計應該并不陌生,大運河在穿越淮河時就采用了這種方式,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從高空俯瞰,大運河和淮河相互交錯而不相通,上可通航,下可輸水,堪稱中國内河航運史上的奇觀。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2

在引江濟淮工程中,我國也成功落地了主跨110米變桁高拱桁的組合式橋梁方案,這又是一項世界級水橋工程。相比而言,采用渡槽跨越黃河的技術更加成熟,而且工藝簡單,也便于通航管理和設施維修,這是目前可行性最高的穿黃方案。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3

渡槽方案也有缺點,寬軌 活動船箱是否可行?

綜合來看,渡槽方案很可能是實現大運河全線通航的關鍵,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點。

黃河下遊兩岸間距超過10km,對渡槽的長度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渡槽是德國的馬格德堡水橋,該水橋全長僅918米,其中有228米橫跨在水面上,其餘690米建于路基。即便如此,該水橋的鋼筋工程量依然達到了2.4萬噸,混凝土用量超6.8萬m³,德國曆經6年、耗資5億歐元才打造完成。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4

馬格德堡水橋

而在黃河,渡槽的長度要求更高,建造難度也更大。為節省成本,有專家提出了寬軌 活動船箱的方案:将船隻搭載在船箱車内,下置輪軸,借鋼軌跨越黃河。這種方式和渡槽方案類似,但不同點也很明顯:單軌隻能允許船隻單向通過,若要實現雙向通行,就必須建設雙軌鐵路;當船體被置于船箱中後,也無法再自由航行,隻能通過動力裝置沿鐵軌的路線行進。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5

目前,該方案在俄羅斯已有應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的某斜面升船機就是利用這種方式過船的,通航規模達2000噸級。至于該方案和渡槽方案究竟哪一種更好,還需要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探讨,技術、成本、文化意義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總結

京杭大運河是一條世界級運河,至今仍發揮着重要的供水、運輸、航運功能。作為我國的内河幹線之一,京杭大運河正在成為實質意義上的“黃金水道”,實現全線通航是華夏子孫的共同心願。

京杭大運河是怎樣穿長江和黃河的(黃河是通航的最大難點)16

大運河全線通航,最大難點在黃河。隻有穿越了黃河,2500餘年的運河曆史文化遺産才能得到真正恢複,南北經濟循環也将更加暢通。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