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詩詞】永遇樂:詞牌名。此調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柳永,見于《樂章集》,入“歇指調”。平韻始見于陳允平《日湖漁唱》,自注:“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此為仄韻,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後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
2.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3.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4.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将。
【譯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的歌舞樓台,繁華景象,英雄業迹都被曆史的風雨吹打而随時光流逝了。夕陽照着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由于草率從事,結果隻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四十三年過去了,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裡後魏皇帝佛狸的廟前,香煙缭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誰還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賞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懷着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态度。
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學寫詩詞】
《永遇樂•詩韻》/己亥年十月十七
階下徘徊,邀風解意,斟酌詩句。
山色空蒙,湖光潋滟,詩意知幾許。
秋風陪伴,斜陽映照,一縷霞光仙羽。
展芳茵、幽香沁脯,心生暖暖詩趣。
天邊雲卷,雲旁風動,飄落綿綿酥雨。
樹綠花香,苔青藤翠,紫燕雲邊去。
滿山秋韻,詩情畫意,惬意心中相叙。
執新筆、描繪秋景,吟詩賦語。
(詞林正韻 蘇轼體)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